为贯彻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的精神,自2001年全国卫生专业初、中级技术资格以考代评工作正式实施。通过考试取得的资格代表了相应级别技术职务要求的水平与能力,作为单位聘任相应技术职务的必要依据。
一、护士考试范围
(一)适用人员范围:经国家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护理专业工作的人员;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包括2010年应届毕业生)。
(二)专业及级别范围:护理专业分为初级资格(含士级、师级)、中级资格(含护理学、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六个亚专业)。
(三)考试科目设置初、中级,初级护士资格考试设置“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初级护士考试在两天内完成四个科目的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方式。
二、护士资格取得方式
(一)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除护理学(初级士,专业代码003)以外的其他专业各科目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在连续的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同一个专业4个科目的考试,方可取得该专业资格证书。对不同专业(含主亚专业)之间各科目的考试合格成绩,不得作为同一专业合并计算。已参加过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名剩余科目考试时必须使用原档案号。对单科考试合格成绩在有效期限内,因工作变动等原因,到异地参加本专业剩余科目考试并合格的,由该地区进行数据合成统计,并由当地人事部门核发该专业资格证书。
护理专业,不再进行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和评审,不再组织初、中级卫生技术系列的专业考试。
注:2010年度护理学初级(士)各科目成绩当年有效,不再进行滚动管理。自2011年起,报考该专业的考生须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二)自2003年起,卫生部组织的护士执业考试并入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凡符合护理专业报名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本专业的考试。
(三)高级护理专业技术资格拟实行考评结合的方式,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三、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管理
通过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卫生部用印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各地在颁发证书时,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所需的其他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四、考试科目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一次考试通过两个科目为考试成绩合格。
五、报考条件
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可以申请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申请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报名,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申请表;
(二)本人身份证明;
(三)近6个月二寸免冠正面半身照片3张;
(四)本人毕业证书;
(五)报考所需的其他材料。
申请人为在校应届毕业生的,应当持有所在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生毕业证明,到学校所在地的考点报名。学校可以为本校应届毕业生办理集体报名手续。
申请人为非应届毕业生的,可以选择到人事档案所在地报名。
湖北李时珍国医培训学校于2001年5月经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建立。学校以湖北中医学院为依托,原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现针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湖北省针灸学会会长、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学》主编孙国杰教授为本校特级顾问。并由具有教授、博士、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的强大阵容的师资队伍;学校立足于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服务民众,面向市场,为社会培养实用型高级中医药技能人才;办学以“实用、就业、创业”为目标,全面地系统地培训相关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操作,注重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服务,注重学以致用。学完经考试合格,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
针灸师培训已经成为各级医院在职医师,归(出)国人员,外籍人士进修修业的热门专业;营养师是人们科学饮食的需要。在餐饮、保健品公司,营养师可在那里大有可为。经本校培训的按摩师、足疗师、中医美容师、中药调剂员等就业供不应求,且具有广阔的海内外前景。现增设“健康管理师”专业、学后从事人们的健康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干预等技术工作。
办学八年,已显桃李芬芳,学员工作的足迹已遍及祖国的东西南北和世界许多国家。诚信是学校立足之本,教学生学真本事,找好工作。2008年4月,学校参加了首批全国职业培训学校“诚信等级”评定工作,专家们对我校给予高度评价。学校将通过集体智慧,国际化视野、先进理念、科学的方法积极推进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