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课云网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 课程汇总 > 德语培训
咨询热线:400-6633908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德语培训哪家机构好-德语培训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德语培训哪家机构好

预约试听

德语培训

本网价:电询
联系人:陈老师
开课时间:滚动开班
学习人数:2012

德语培训

    星期

节课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1

德语A2

德语A2

初级视听

外教口语

德语A2

 

 

 

 

 

 

2

3

德语A2

德语A2

德语A2

外教口语

德语A2

4

 

1

班会

外教口语

德适课

德国文化

德适课

2

3

 

初级视听

 

 

 

4

 

 

 

 

 

    星期

节课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1

德语B1

德语B1

中级视听

外教口语

德语B1

 

 

 

 

 

 

2

3

德语B1

德语B1

德语B1

外教口语

德语B1

4

 

1

班会

外教口语

德适课

阅读理解

德适课

2

3

 

中级视听

 

 

4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同文”,即通识各国语文;“馆”也就是今天的“学院”。京师同文馆是当时的国立外国语学院,也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之一。恭亲王奕等人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上阐明了建立京师同文馆的意图:“欲悉各国情景,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在国门被迫打开的时代,清政府应对当时国际形势的措施除了兴船政,就是办学校。而京师同文馆正是清政府兴办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同文馆建馆之后,相继开设了英文馆(1862)、法文馆(1863)、俄文馆(1863)、德文馆(1871)、东文(日文)馆(1897)。由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从1867年开始,又增设了天文、算学、格致(即物理、化学)、医学等馆。此外,同文馆还开设万国公法课程,教授国际法。这样同文馆共开设三类课程:外语、科学、法律;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科目或许被视为中国在国际化时代强国的最重要工具。在同文馆的110名教师中,有27名外国人,且大部分都是外语教师。这也开创了中国大学聘请外语专家的历史。

1898年,北京大学的直接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成立伊始,京师大学堂即开设英、法、德、俄、日5个语种的课程。1900年,京师大学堂暂时停办。1902年,京师大学堂复学,并随即合并了京师同文馆,次年更名为译学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两个最早的前身从此融为一体。

1919年,北京大学废门改系,组建13个系,其中外国文学系有3个,即英国文学系、法国文学系、德国文学系。1920年,俄国文学系成立,使外国文学系在全校的18个系中占4个。在当时的学科结构中,外国文学系占有较大的比重,说明外国文学学科在北大具有重要的地位。1924年,北京大学决定“添设东方文学系”,但所谓“东方文学系”其实只有日文专业,由周作人担任系主任。俄文系后来被取消,1931年成立的外国语文学系由英、法。德、日四个语种组成。西南联大期间,也一直保持了外国语文学系的建制。

在很长一段时间,北京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以西方语言文学为主体,除有英、法、德、俄等专业之外,还开设拉丁语和古希腊语课程。北大也一直重视东方语言文学的教学,除很早就设有日语专业外,还于1919年即开始教授梵文课程。但由于条件所限,直到1946年季羡林先生从德国学成归国后,拥有多个语种的东方语文学系(以下简称东语系)才得以成立。建系初期,拥有6位教师的东语系可以教授梵文、阿拉伯文、蒙文、藏文等语言。从那时起,北大乃至中国的东方学科才正式建立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东方语文学系成立后,原外国语文学系的其余部分更名为西方语文学系。新中国成立后,东语系迅速发展,教师和学生人数都有大幅度的增加。1949年6月,南京东方语言专科学校和中央大学边政学系的教师并入东语系。到1952年京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前,东语系已有12个招生语种,50名教师,大约500名在校学生,成为北大最大的系。

1952年院系调整时,重新组建西方语言文学系、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东方语言文学系。其中西方语言文学系包括英、法、德三个语种,共有教师95人,分别来自北大、清华、燕大、辅仁、师大等高校;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共有教师22人,分别来自北大、清华、燕大等高校;东方语言文学系则将原有的西藏语、维吾尔语、西南少数民族语文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保留蒙、朝、日、越、暹罗、印尼、缅甸、印地、阿拉伯等语言,共有教师42人。

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三系建制一直延续到1983年英语系成立;而今天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则是由英语、东语、西语、俄语4系组建而成。

现状简介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于1999年6月由英语语言文学系、东方语言文学系、西方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四个系组建而成,现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语言文学系、阿拉伯语语言文化系、日语语言文化系、南亚学系、东南亚语言文化系、西亚语言文化系、朝鲜(韩国)语言文化系、亚非语言文化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研究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等15个系所中心;拥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20个本科语种专业。除招生语种外,学院还拥有拉丁语、马来语、孟加拉语、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阿卡德语、苏美尔语、赫梯语、阿拉米语、藏语等现代和古代语言的教学资源并开设过课程;学院有教师从事古冰岛语、古叙利亚语、圣经希伯莱语、吐火罗语、格鲁吉亚语、于阗语等语言的研究,其中古冰岛语和格鲁吉亚语计划近期开设课程。学院开课语言和研究语言的数量正在稳步增加。

学院共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学院所属的12系2所中,除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只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世界文学研究所只招收硕士研究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只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外,其他各系均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的学生。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200余名,其中本科生80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300名,博士研究生近200名。

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印度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亚非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南亚语种群、东西亚语种群等4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学院主办有《国外文学》、《南亚研究》(合办)、《语言学研究》、《东方研究》和《日本语言文化研究》等学术刊物,其中《国外文学》和《南亚研究》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还设有28个虚体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即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东方学研究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英语教育研究所、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新西兰研究中心、法语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西班牙语研究中心、巴西研究中心、俄罗斯文化研究所、伊朗文化研究所、印度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泰国研究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所、蒙古学研究中心、南亚文化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朝鲜(韩国)文化研究所、东南亚研究所、印尼-马来文化研究所、梵文贝叶经和佛教文献研究所、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中世纪研究中心、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外国戏剧和电影研究所等。

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全院共有228名教师,其中教授55名,副教授94名,讲师76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5人,占教师总数的55%。行政工作人员共32人。在教师中,申丹教授是全国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唯一的长江特聘教授;胡壮麟、刘安武教授是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秩荣是北京大学卡布斯苏丹阿拉伯研究讲席教授。教师队伍高度地多元化,有一大批从世界各地的名校学成归国的博士;外籍教师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学院拥有先进的同声传译教室;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能够接收16个语种的25套电视节目。北京大学图书馆外国语学院分馆拥有21个语种的21万余册藏书,其中外文图书约165000册,中文图书约28000册;外文报刊315种,中文报刊133种。为了保存本院教师和院友的科研成果和充实馆藏,外国语学院图书分馆建立了“院友著作文库”,已收藏有专著、译著、论文集等2207册。音像室收集了近20个语种共7000多盘录音带、录像带和光盘以及学院举行的各类学术讲座、报告和会议的视频资料。

教师队伍

在本学科的历史上,曾汇聚了我国最优秀的一批外国语言文学学者,可谓群星荟萃、大师云集。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在本学科工作过的知名学者包括:陈衡哲、陈逵、陈钦仁、陈源、辜鸿铭、顾孟余、胡适、蒯淑平、梁实秋、梁宗岱、林语堂、罗昌、罗念生、钱稻孙、孙大雨、王文显、温源宁、徐志摩、徐祖正、燕卜逊、杨荫庆、杨震文、杨宗翰、叶公超、郁达夫、张欣海、周作人等。在西南联大时期,还有陈嘉、柳无忌、钱钟书、吴宓等学者。新中国成立后仍在北大工作的老一辈学者包括:卞之琳、曹靖华、陈占元、冯至、季羡林、金克木、李赋宁、马坚、潘家洵、田德望、闻家泗、吴达元、杨业治、杨周翰、俞大铟、赵萝蕤、赵诏熊、朱光潜等。

1952年院系调整,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和壮大。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1993年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8年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后,本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学科研团队的实力得到增强。

经过不断建设,我院的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实力。目前,在全院228名教师中,有55名教授(博士生导师42人),占24%;94名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占41%;76名讲师,占33%;3名助教,占1%。50岁以下的教授已占教授总数的40%;45岁以下的副教授已占副教授总数的65%。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5人,占教师总数的55%。有行政工作人员32人。英语系已经实行新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取消固定博导身份,拥有博士学位的正式教师均可以指导博士研究生。

师资队伍现状(2010年6月)

在我院的教师队伍中,胡壮麟、刘安武教授为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申丹教授是全国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唯一的长江特聘教授,也是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在申丹教授的带领下,长江学者研究团队的一批年轻学者正在英语语言文学研究领域辛勤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申丹教授为主任的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也汇聚了一批西方文学研究学者,在西方各国语言文学文化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

在东方学研究领域,王邦维教授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以王邦维教授为主任的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王邦维教授为院长的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是全国东方学研究的重要机构。以上两个机构汇聚了校内外、国内外的一批东方学研究学者,发扬光大了季羡林等老一辈学者开创的中国东方学研究的光荣传统,再创中国东方学研究的辉煌。

北京大学卡布斯苏丹阿拉伯研究讲席拥有阿拉伯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的优秀团队,除讲席教授谢秩荣,教授傅志明、李生俊、林丰民、吴冰冰外,还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

学院重视教师队伍的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学校教师聘任的有关规定,聘任拥有本学科最高学位的学者担任教职;同时大力推动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建设。通过坚持不懈的多方面努力,我院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不断下降,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研究水平稳步上升。在中青年教师中,涌现出一批教学科研骨干。王建(德语语言文学)、苏耕欣(英语语言文学)、金勋(日语语言文学)、陈岗龙(亚非语言文学)、陈明(印度语言文学)等青年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全院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上辛勤耕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赵振江教授(西班牙语言文学)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赵玉兰教授(亚非语言文学越南语专业)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学院十分重视外籍专家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仅从2004年2月到2008年2月之间,就聘用长期任教的外籍专家142人,邀请短期来访的专家105人。此外,还聘请国际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例如,英语系聘请国际知名学者Hillis Miller和David Jeffery担任客座教授,为教学和学术发展作出了贡献。由于我院在聘用外籍专家方面的突出表现,成为国家外国专家局命名的“十五”期间引智工作先进集体。

我院正在稳步推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大力引进在境外和国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回国任教,目前已有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韩国、朝鲜、伊朗和香港一流大学的数十名博士加入到师资队伍的行列中,同时已开始以国民待遇聘任外籍学者担任固定教职。在严格的制度的保证下,我院的教师队伍将会更加多元化、国际化,成为实力雄厚的外国语言文学教学和科研团队。

教学情况

目前,学院在20个语种专业招收本科生,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在研究生培养层次,学院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以上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均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另外,学院的世界文学专业可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设有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都有数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进行研究。

学院根据北京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总体培养目标,确定学院的办学目标。培养学生以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语种,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第二外语,掌握专业外语对象国(或地区)的文学、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外交、国际文化交流、涉外企业管理、新闻、出版、外语教学和外国问题研究等领域的要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经过严格的训练, 学生应具有充分的潜能成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人才,推动自己的领域进入本行业或者本学科的前沿。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的一整套思路,主要内容是: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北大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将外语专业的本科生置于这个大环境下培养;加强专业主干基础课,增加专题课和选修课,鼓励学生修读全校高水平的通选课;根据各语种专业的不同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并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审批学生修读双学位或辅修专业;为造就新一代有着良好人文素养、富于创造精神和具有多学科知识基础的外语专业人才而努力。

学院为学生开设了大量的课程。仅以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为例,开设课程如下:1)专业外语课程223门,其中专业必修课111门,专业选修课76门;(2)全校通选课8门,选课人数 937人;(3)辅修专业课23门,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辅修专业课程学生人数312人;(4)研究课程5项;(5)暑期课程(2006年7—8月)5门; (6)大学英语课程多门,学生人数 5419人。

2004年,我院英语、日语和俄语系的“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高年级日语精读》(1-3) ”、“ 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精读教学改革成果”和“俄语基础阶段教学改革成果”等4项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大学英语” 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我院开设有学校认定的主干基础课30门,包括英语精读、英汉、汉英翻译、英语写作、普通语言学、英国文学史与选读、美国文学史与选读;基础俄语、俄罗斯文学与选读;德语精读、德语国家文学史与选读;法语精读、法国文学与文化;西班牙语精读、西班牙及拉丁美洲文学与文化;基础阿拉伯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基础日本语、日本文学与文化;基础朝鲜语、韩国(朝鲜)文化;基础波斯语;基础菲律宾语;基础印度尼西亚语;基础印地语;基础缅甸语;基础蒙古语;基础泰语;基础乌尔都语;基础希伯莱语;基础越南语。

我院具有开设全校性通选课的丰富资源,已经开设的通选课有34门,包括东方宗教概论;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化;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东方科技文明;圣经概述和导读;中西文化比较;西方学术精华概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西方文化介绍;电影中的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印度宗教;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艺术专题;阿拉伯文学、文化与世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伊斯兰艺术与美学;美国研究入门;清末民初的中国人文地理;传记文学:近代人物研究;俄罗斯艺术史;多元共生的奇观:巴西文化;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莎士比亚戏剧名篇赏析;西方语言、文学、文化基础概要;英汉对比研究;英译汉;高级英语阅读;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美国英语语音;高级英语听力技巧;应用性与创造性英语写作;二十世纪欧美诗歌导读;英美诗歌名篇选读。

学院英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负责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教学,每学期为4500~5500名本科生提供教学服务,每班约35人,共开出160~200个教学班,是北京大学规模最大的基础课之一。我院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辅修专业。每学期还开设大学法语、大学德语、大学俄语和大学日语等公共选修课,不定期地开设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语、印地语、越南语、波斯语、孟加拉语和拉丁文、梵文等公共选修课。

我院的外籍专家开设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课程。例如,菲律宾语专业外籍教师Jenneth Candor担任导演,组织学生排练菲律宾著名史诗Lam-ang和Florante at Laura,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又使学生深入了解菲律宾文化。美国专业导演、演员、剧作家Joseph Graves自2002年开始在我院英语系开设“英语戏剧实践课”,每年都邀请数位美国专业的导演、灯光设计师、服装设计师、舞台设计师等与他联合执教,使学生戏剧演出具有专业水准。课程开始时只限于英语系学生选修,现已向全校开放;既在北大百年纪念大讲堂等校内剧场,也在北京人艺小剧场等专业剧场演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该课程已先后公演过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2003)、美国剧作家Wilder的作品《我们的小镇》(200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剧作《啊,荒芜》(2005)、意大利剧作《鹿王》(2005)、美国音乐剧《屋顶上的小提琴手》(2006)、莫里哀剧作《伪君子》(2007)、美国剧作《Big Sur》)(2007)、希腊神话剧《美杜沙传奇》(2007)等。该课程将戏剧教育与英语教育结合起来,为大学人文教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大陆数所重点高校和香港、台湾地区的重要大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除了在校修课之外,学院也重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国际化体验。培养过程中的国际化体验指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语言对象国家学习、生活一段时间,既提高语言水平,同时也获得对该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认识。学生在国外大学的学习纳入培养方案,教师指导选课,要求学生参加考试,成绩和学分按规定实行转换。形式包括国家公派、校际交流、暑期课程和个人联系等。

学院从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和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学者的高度,极为重视教育培养过程的国际化程度。创造多种条件,鼓励学生在学期间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在国外的学术体验。以2006-2007学年学生赴国外学习情况为例,学生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53人次;参加校际交流项目16人次;参加暑期课程的国外短期教学实习16人次;通过其他方式赴语言对象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或友好活动22人次。上述人数占同年级学生数的比例达52%。 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包括:

英语系从2003年起与美国Davidson College开始本科教学的交流活动,选派到该校学习的学生一边学习英文课程,一边承担中文课程的教学,在得到学术熏陶的同时也增长了实际工作的才干,毕业后都进入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法语系按照我校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瑞士洛桑大学的校际交流合作协议,每年均有8名左右本科三年级学生参加交换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2006年派人去国外考察和调研,对我院在古巴留学的10名学生(其中本科生9人)的表现很满意,对他们的西班牙语水平大加赞扬。日语系除了选送优秀学生出国学习以外,还从1992年开始坚持邀请日本文教大学的学生来本系在一年级进行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课上由日方学生上课,课下与我们的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日语水平,也进行了文化交流,效果极佳,受到了中日学生的欢迎。双方已两次在我校举办以研讨教学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从2002年开始,东语系菲律宾语、缅甸语、乌尔都语、泰语、越南语和波斯语等专业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语言对象国最好的大学访问学习,确定一套适合学生能力的课程计划。除了课堂教学,还安排丰富的考察活动,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接触和了解对象国的社会和文化。

学院有一套严格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英语系已实行新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取消固定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身份,拥有博士学位的正式教师都可以指导博士研究生。学院的其他系已将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资格扩大至副教授。英语系王逢鑫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刘扬的博士论文《双语WordNet语义知识库的构造理论与工程实践》、东语系王邦维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陈明的博士论文《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学院重视语言工具的掌握,开设了大量的语言课程;同时也开设了大量具有较高研究含量的思想文化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学院对教材建设很重视,于2001-2003年和2003-2005年分两批立项建设教材共42项,近三年在学校一级教材建设立项共33项。学院努力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编写和出版数量更多、质量更好、影响更大的教材。2004年以来,全院编写和出版了100多种教材。《俄罗斯文学史》、《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当代语用学》和《法语教程I,II》等4种教材被评为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大学英语教程(1-6册)》、《西方文学概观》、《泰语教程(1-4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越南语教程(4册)》、《新编英语专业口语教程1-4册》、《综合日语1-4册》和《中韩翻译教程》共8种教材被评为2006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英语综合教程》、《美国诗歌选读》、《德国文学长篇小说》、《圣经文学阐释教程》、《西方叙事学教程》、《网络英语论文写作教程》、《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东文民间文学教程》等8种教材入选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

学院将会一如既往地重视教材建设。目前,全院已经有29种教材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批准立项,(如下表所示)。

科研情况

我院的科研方向主要是外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目前形成了一支年龄梯队合理、学科分布比较全面、学科带头人比较突出、科研管理规范化的科研队伍。他们除了以各自的系和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展开科研之外,还以学术研究机构为平台展开跨系、跨专业、甚至跨学科的研究,形成了非常突出的科研能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我院教师1999-2006年获国家和省部级的纵向项目86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同时还获得横向项目多项。在科研成果方面,自1999年至2006年底共完成专著174部、译著324部、编著和教材352部、工具书和参考书90部、研究和咨询报告13篇、音像和软件17种和论文2305篇。在科研活动方面,1999-2006年共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45次,国内学术研讨会41次,同时我院的教师还参加各种国际和国内的学术研讨会,每年都有数十人次之多。在科研成果方面,1999-2006年获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成果奖励22项,数十位教师因教学科研的突出贡献获得国内外各类荣誉称号、勋章、奖章和奖励。

正是在这一系列成就的基础上,我院的外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在国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某些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水平,为开设各类新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院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主要有:

(一)《欧洲文学史》(三卷本)

由李赋宁先生担任总主编的新编《欧洲文学史》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参编者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以及香港、台湾教授、学者和我国旅欧旅美的学者,它代表了我国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个研究领域的最佳水平,于“十五”期间完成。

新编《欧洲文学史》共三卷四册(第三卷分上下两册),总共约0万字,上至古希腊、罗马,下迄20世纪80年代,涵括了近两千年欧洲文学的精华,融史料、文学流派、作家和作品评介为一炉,同时兼有专著、教学参考、词典和百科全书等多种功能。这部文学史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做到了材料翔实、视角新颖,重点作品和作家分析比较深刻到位,具有较高的现代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实用性。

(二)《东方文化集成》

《东方文化集成》丛书的编纂工作是在季羡林先生的大力倡导和亲自主持下,汇集全国东方学学者和专家的力量开展起来的。撰写出版这套丛书就是为了发掘、整理、研究并弘扬东方传统文化,恢复其在世界文化中应有的地位。

《东方文化集成》内容涵盖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计划出版500种,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和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联合组建编委会,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自1996年该项计划启动以来,已经出版了100种书。该丛书的编委会由季羡林先生任主编,我院教师承担了主要的组织、编辑和撰写的工作,其中梁立基2003年9月出版的专著《印度尼西亚文学史》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这项工程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和好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三)《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

为了弘扬北大欧美文学研究的优秀传统,促进欧美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外国语学院组织撰写一套《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重积累、求创新、促发展。中心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系统展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和独特视角,加强与国际国内同行的交流,为拓展和深化当代欧美文学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也希望通过这套丛书,广大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对北大欧美文学研究的方向、方法和热点有所了解。同时,北大的学者们也能通过这项工作,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总结、回顾、审视、反思,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确定自己的位置。

(四)《波斯经典文库》

由张鸿年教授主持,我院教师参与翻译的《波斯经典文库》是国家“九五”和“十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文库共计七种,18卷,600万字,它集中了中国目前最优秀的波斯语和波斯文学研究人才,全部以古波斯原著为底本,参照英、俄等译本翻译编辑。

《波斯经典文库》的选题相当全面,规模宏大,它几乎囊括了被誉为波斯文坛四大支柱的菲尔多西(940-1020)、穆拉维(1207-1273)、萨迪(1208-1292)和哈菲兹(1327-1390)的主要作品。

文库基本反映了波斯古典文学的全貌,其中许多经典之作还是第一次介绍到中国,被认为是一项具有填补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空白意义的文化工程,必将推动我国学界对波斯古典文学的深入研究,和对伊斯兰神秘主义的进一步探讨。

现代技术

学院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建设,运用现代技术传递教学科研信息,服务本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学院网页充分展示各系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模式,介绍各二级学科和本科专业的发展情况,为招生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

学院各系在网络建设上也取得不少成果。东语系建设的“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网站”将服务教学作为该网站最重要的功能,设有“视听天地”、“对象国新闻”、“资料库”和“教学资料库(FTP)”等栏目,实现了泰语、朝语、印地语、菲律宾语、印尼语、越南语、缅甸语、蒙古语、波斯语、希伯莱语和乌尔都语等多语种的同时显示,并已有17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可供学生使用。2006—2007学年,我院与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开设了“东方文学经典导读” 网络课程,由我院选定教师主讲,广西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越南语、泰国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等6个本科专业的学生选修,实现了远程教学。为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法语系有数名教师参加了北大教学科研项目“大学法语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的开发”,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院法语系网页装载有Easy French软件,供学生使用。由大学英语教研室开发建设完成的“北京大学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以教师面授带动相应的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院正在不断建设各种网络教学资源。承担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当代外国文学纪事数据库(在线版\光盘版)”,投入了大量技术资源,正在建设一个综合的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数据库,以便向全社会提供有关的信息服务。

学院的多门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自2004年之后开始任教的教师,开设的课程至少有一门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今后多媒体课件授课将会逐渐普及。

学院的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能够接收16个语种的25套电视节目,为我院师生提供及时的资讯,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学院的多媒体教室以及全部办公室都安装了电视收视软件,可随时收看和下载所有的卫星电视节目。

学院近期落成的同声传译教室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同声传译教学系统,为学院各语种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同声传译及口译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该教室还将与电子资源数据库构建为一个整体,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更广泛的服务。

学术声誉与社会影响

北京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得到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北京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取得了整体水平、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5个单项100分,居全国同行之首。在2008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又蝉联总分第一,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院的教师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优异成绩,在国际文化交流上也作出突出贡献,得到广泛认可,获得有关国家政府的表彰。

学院的教师翻译了大量的外国学术和文学作品,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翻译成就得到极高的评价。

学院的教师注重社会服务,除了在国内外学术团体担任职务外,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英语系申丹教授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东语系湛如副教授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学院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大学深厚的人文精神,本学科系统、深入的外国语言、文学和文化教育,为青年学子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生普遍有着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无论是在学术、教育界,还是在外交、外事、新闻等领域,本学科的毕业生都有突出的表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目前,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有一半以上毕业后即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

学科定位与发展前景

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不断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学院担负着双重使命:进行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以及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培养外国语言文学文化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为北京大学的研究和教学社区,乃至为全社会提供外国语言文学文化课程。

本学科是北京大学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文学科的其他院系互依互补。本学科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中国了解世界,也是中国学术与文化积累的重要部分。本学科研究、翻译、介绍外国文化和学术成果,以拓展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国际视野,促进人类社会的文化和学术发展。与研究目标相适应,教学也应该有较高的研究含量,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国内外最新的一流研究成果。本学科致力于为中国社会和国际社会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工作环境的合格公民和专家,以杰出的外文和中文能力,以对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而服务于人类社会。

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本学科极端重视研究工具的作用,而最重要的研究工具就是外国语言。为深化与扩展研究领域,也为了适应研究的日益国际化,本学科将不断强化语言要求,而精通专攻语言是基本要求。而所谓“精通”,就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流利,而且需要能用专攻语言来思考、研究、解决重要的问题,能够置身于其文化和学术语境而没有陌生感。精通一门语言,就是能以这种语言,与用这种语言进行思考的最缜密、最复杂的头脑进行交流。同时,以数门语言进行研究和交流是本学科的重要要求。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求学习另外一门外语;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则需要熟练地掌握英语。本学科的学者,往往需要运用两门以上外语来进行研究。有了语言工具的支撑,就可以全方位地、深入地研究和介绍中国以外的世界,也可以将中国实实在在地介绍给世界;使中国真正地了解世界,也使世界真正地了解中国。

我们致力培养的是合格的世界公民和外语专家。他们不仅具备与非专业人员不可同日而语的外语技能,包括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等;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语言、文学、国别研究等方向的专业训练,他们能够完全进入外语的世界,从而完全进入外国文化的世界。与只具备一个本族语言和文化世界的人们不同,一个真正具备跨语言、跨文化的多重世界的人,可以较为自如地工作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任何一个角落,可以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来应对一切事物,可以以更为深邃的洞察力参透人生、哲理和学理。这样的“外语人才”不仅能在外语专业之内出类拔萃,而且一旦进入其他专业领域,也将凭借自己已经受过的严格的、系统的、正规的理论和技能训练,迅速进入角色,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以更多的语言为工具,对更广泛的区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促进中国对世界各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了解。我们将会以更为现代化的手段和设施,为其他学科,也为整个社会的对外交流提供语言资源和服务。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新外文楼)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优势

免费试听

免费体验课开班倒计时

11: 59: 59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咨询电话:15893081958
陈老师 QQ:3429316823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机构汇总 名校课程 学校动态 学员答疑 名校招生 学习资料 学校地图 课程地图 动态地图 答疑地图 资讯地图

Copyright © 2014-2019 soke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675322982   豫ICP备20003133号
入驻合作:点击咨询;代理招生咨询:675322982 总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远洋国际中心;运营:河南.郑州

该文章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