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托福口语备考攻略
其实,口语的备考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下面温州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带你一起来看看。
独立回答题(第1、2题)
独立回答题考查的主要是考生熟悉的学习、生活类话题,内容难度不高。但对考生来说,该类题目的考查方式极具挑战性,因为考生几乎没有深入思考的时间,在短短的15秒准备时间之后就必须开口作答。而且,考生的回答内容必须是一个具有逻辑性的整体,也就是说,考生必须在45秒钟的答题时间内给出一个有头有尾、观点清晰、论证充分的完整回答。这就需要考生在复习准备时理清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第1题
第1题需要考生谈及自己所熟悉的人物、地点、物体、事件。在回答此类型题时,笔者推荐用“T-S-T”结构,即:
T: topic sentence (主题句)
S: supporting reasons (有2~3个细节支持理由)
T: transitions (理由与理由之间的层次区分)
这个模板结构比较适合有关地点、人物和物体的话题使用。事件题则不需要分理由论述,而是要注意整个事件表述的合理性。第1题只有45秒的回答时间,因而无法进行非常细化的主旨论述和细节展开,而且其基本属于日常话题,本身难度比较小,所以考生要特别注意时间的分配。在这45秒的时间里,一般用5~6秒完成主题句(topic sentence);然后在接下来的40秒内以每一个细节或者例子不超过3~4句话的标准来完成该话题,也就是说,大致20秒完成一个细节或例子的表述。如果考生能在考前进行充分准备,锻炼自己的思维,积累常用的细节或例子,考试时就会从容许多。在第2题中也需要这个能力,因为第2题的回答结构和第1题基本相同。
第2题
从题型上来看,第2题比较接近第1题。考生会有15秒的准备时间和45秒的回答时间。但是,与第1题不同的是,这道考题并不是要求考生单纯就一个话题进行论述,而是给出了两种观点,要考生就这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确定自己的立场。至于其余内容,只需按照第1题的“T-S-T”的结构回答就可以了。在论述的过程中,考生能否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是能否得分的关键,但相比第1题只能从自己的正面角度来论述理由,做第2题时,考生还可以采用“抨击”另一种观点的方式(即可以采用反面理由)来论述理由。
第2题虽然仍属于生活类话题,但话题的覆盖面相当广泛,常见的话题有:教育类、环境类、工作类、休闲娱乐类等。所以,建议考生复习时多总结这些方面的常用词和句型。常用词和句型是口语表述的基础,没有词句,就是有再好的想法也无法用英语有效地表达清楚。
• 综合回答题 (第3、4、5、6题)
综合回答题突破了原来口语考试单纯考查考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局限,综合加入了对阅读和听力能力的考查。在此部分,记听力笔记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每道题目记笔记的方法都不一样。
第3题
第3题要求考生在45秒之内读完一则校园生活类的短文,然后听一段对话(个别情况是单人独白)。在听力材料中,某一说话者将就阅读材料里提到的事件发表看法,并给出自己的理由。而题目通常是要求考生对这一说话者的看法和理由进行复述。下面来分步骤解析该题目:
第一步:读
对于中国考生来说,45秒之内读完一篇75~100字的短文没有什么难度,但正因为如此,有的考生就希望将阅读的内容都记下,以便在答题时加入大量从阅读中获得的细节信息。殊不知,这样做会让评分人觉得你的回答重点不明确,反而会影响最终的得分,绝对是吃力不讨好。其实第3题的阅读部分只起提供背景知识的作用,考生只需记住主题信息即可(即学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等细节,根本不需记录,也不需在回答中复述。
正确的训练方法:考生要做到在45秒内读懂阅读短文的全部内容,并且记录下主题句中的关键词。
第二步:听
如果仔细看看第3题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第3题只针对一个人的讲话内容提问(即只要求考生复述一个人讲话的内容)。考生所要做的就是在听听力材料时找出问题中要问的那个人,把他/她的话记录下来即可。第3题所提的问题都是要求考生说出某个人对于阅读部分的主题表达了什么态度(一般非支持即反对),并且给出了什么理由。所以考生在听听力材料时,应着重听发表看法和给出理由的人的话。而另一个人的话是不需要记录的,否则会影响记笔记的速度,还会被其所说的信息误导。
正确的训练方法:考生刚开始听的时候,先不要忙着记笔记,而是先听一两个回合的对话,分清哪个人发表了个人看法,后面就只记录这个人所说的理由即可;而另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仅仅是作为分隔不同的理由而存在的,考生不必记录。
第三步:回答
根据问题的要求,第3题的回答只要表达清楚问题所问的那个人所持的态度和所说的理由就可以了。如果笔记记得完整到位,第3题的回答应该难度不大。但同时笔者也提醒考生注意以下几个常见问题。
1. 复述信息过于简单。第3题因为本身内容的关系,不会太复杂,再加上复述时又只需复述听力材料中一个人的情况,结果导致有些考生的回答过于简略,只有态度外加几个理由寥寥数句,三四十秒就讲完了,后面留出了大段的空白时间,这在评分时是很吃亏的。
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在准备时间内,根据所记笔记,预判自己回答时能够讲多长时间,如果觉得讲不到50秒的话,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原文相关的细节信息,以扩充回答内容,也可以匀速放慢语速或多使用一些较长的复杂句型。
2.“he”“she”混淆。这是很多考生常犯的低级语法错误,但考生自己常常感觉不到。在第3题的口语表达中,考生如果男女不分,会让考官困惑,以为你没有仔细审题,搞错了陈述对象。所以大家平时练习时应尽量避免混淆这两个词。
3. 复述阅读部分的细节。有些考生认为第3题的阅读和听力材料同样重要,以为复述阅读部分的内容同样可以得分,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仔细看看题目就会发现,除了主题信息,阅读的其他细节都不需要在回答中提及,而且,如果因为复述阅读部分的细节而占用了复述听力内容的时间,就更得不偿失。
了解更多,访问温州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