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教会了孩子找借口?
是谁教会了孩子找借口?
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和早期智力开发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为孩子以后的教育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孩子们总是通过家长的言行来判断、认识和评价周围的世界,孩子们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们言传身教的 结果。家庭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家长们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是学习的榜样,因为孩子们都善于模仿。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时,影响却早已 发生、存在了。这对孩子长大成人后,待人接物的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种情况,孩子还小,走路不稳,不是摔了,就是撞了,家长们通常会对着那 个地方边做打的动作边说:“谁让你们撞我家宝宝的,打死你。”“妈妈踩它,它让宝宝摔跤了。······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等到下次摔跤了或撞了,也 会依葫芦画瓢,学家长的动作。慢慢地,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摔跤了或撞了,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地或门、墙的事,是它们没有“看”好,让“我”摔跤了,撞门 了,撞墙了······。
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长们还以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记得,带小班时,孩子刚来,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好,抢玩 具、抓人事件较多,孩子们就回家告诉家长。第二天,一家四口人都来了,他们爱子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是奶奶却对着和她孙子抢玩具的、抓人的孩子的屁股 边做拍手的动作(假装打屁股),边对着孙子念道:“奶奶打他的屁股,他欺负我们宝宝,奶奶打······”。被“打”的孩子吓哭了,而他的孙子却“笑” 了。可是这位奶奶的做法,会给她的孙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他会觉得:是别人抢了我的玩具,抓了我,我又没有错。渐渐地,等他长大成人后,做事失败或遇到坎 坷、挫折时,习惯性会抱怨或者找借口“我没有做错,是因为······。”
这时家长们再来责备孩子:“你就会找借口,也不找找事情的原因、结果。”家长们越责备孩子,孩子们心里就越逆反。因为家长们从小就给他们“找借口”“推卸责任”的教育,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找借口”的种子,把责任、把错“推卸掉”。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理森等人曾根据大脑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指出,在童年时期记录在大脑中“家长意识”,即由“家长或相当于家长的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将永久不衰地记录在每个人的‘人格’磁带上,它在人生的过程中都会自动播放”。
当我们说一个人做错了事,老找“借口”推卸责任,会说他“死不认帐”。也许在他的思维中,为自己“找借 口”,为自己辩护、推卸责任,把错推给别人,都已成为习惯,在他们的思维中已根深蒂固。像前面举的两个类似的例子中,第一个是因为孩子自己还不太会走路或 不小心摔跤了、撞了;第二个抢玩具、抓人本来就是小孩子“自卫”时的一些表现,在孩子身上发生应该是天性。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是我们的家长们 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为孩子“找借口”,把错推给环境、推给他人。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对家长的教养态度做出了不同的分类,但大都认为家长的教 养态度与孩子的品德、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孩子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点击武汉幼师培训学校,了解更多教育咨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