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传承国学?
中国自古就是重视教育的国度,《礼记》说:“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古人对童蒙教育尤其重视,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教材,最著名的是“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这些教本的知识点非常丰富,而且有条理,成体系,读起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代表了很高的智慧。一代又一代的儿童从中掌握了的应知应会的知识,受益终身。
我有一些朋友,撰写《新三字经》、《新千字文》,试图用以替代它们,但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事实证明,我们至今不能超越它们。我对“三百千”的作者怀有深深的敬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儿童、少年的教育,蒙学教育是很好的传统。从三岁到十三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在家长与老师的引导下,背诵一点《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家训》,背点唐诗宋词、《四书》、《老子》等没有什么坏处。
蒙学主要讲的是行为规范,讲品行,也讲爱心——爱父母兄弟,爱邻人、陌生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孩子们长大了,会慢慢地反刍,慢慢地理解。最近几年,我与同事、学生编了几套“正启蒙”、“国学读本”等,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们是针对幼儿、小学生与中学生的,有选择性,启发并帮助孩子们提高分析能力。
孩子们从小在心、性、情、才上接受国学的熏陶,一辈子受用无穷。亲子一块儿学习互动,效果更好,对养成健康的心理、人格,对家庭社区和谐十分有益。
《三字经》《千字文》都是非常好的蒙学教材。它不仅是一种知识,更具有文化价值,就是原来说的所谓世界观,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也可以帮助人们养成一种社会人格融入这个世界。
虽然时代变化,有很多新的东西需要吸纳整合,但作为一个基础,它是很难被替代的。
袁伟时先生很反对背这些东西。理由还是五四时期那一套,认为国学和科学民主对立。这实际是错误的。
西方人从小读《圣经》,但并不妨碍他们接受科学民主。至于背诵有无必要、不懂或似懂非懂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意义、没有可行性,这都是十分简单的幼教问题。
了解更多国学管理培训相关信息,请关注南京国学管理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