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提出:规范全省建设工程材料价格
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三大要素之一,它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地位和作用勿容置疑。按现行工程清单计价模式,材料费是工程造价分部分项费的重要组成,是工程造价的主导元素之一。而材料费是材料消耗量与材料价格(以下简称材价)的乘积,消耗量在具体工程中是一个固定值,材价则随着市场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波动。因此,科学测算并及时发布造价占比较大部分材料的综合价格信息,设法规范厂商材价信息发布行为,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保证,也是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为市场各方主体提供优质造价信息服务的重要切入点。
1 厘清关系,找准材价信息工作定位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表现在造价信息工作上,就是要厘清全省各级造价管理机构在材价信息工作中的权责角色、工作尺度等,该政府做的事坚决不推诿并认真落实好,应是市场做的事坚持不越俎代庖,尽量发挥市场的作用。
1.1 在角色区分上找准定位。深入推行市场决定价格的清单计价机制,需要摒弃过多政府主导材价信息的传统做法,尤其在各级造价管理机构已大多纳入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情况下,在材价信息工作中,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更多地扮演“裁判员”而非“运动员”,要站在公正公允的立场,制定材价信息收集、测算和发布规则,适时测算影响造价较大部分的材价信息,必要时出台管理性文件对材价波动予以调整,适时对市场情况予以规范和监管等。
1.2 在材价发布上找准定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材价信息对项目投资人、施工企业等相关建设主体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在造价管理机构的统一指导下,依靠市场各方共同支持与参与,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工作才能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建筑市场的有序发展,从而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主要应着重综合材价的测算和发布,并将其作为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控制价及合同价款调整、竣工结算等的依据。对于浩瀚无数的厂商价格信息(包括供应商报价和信息服务商报价),造价管理机构无人力也无必要直接发布,应交由市场去自行发布,但对其发布行为要进行规范和引导,主要设立各类材价上下幅动的合理范围,并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对厂商材价信息发布行为进行溯源和监管。
1.3 在工作尺度上找准定位。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紧紧紧围绕政府赋予的造价信息工作职能,所发布的综合材价信息既要符合市场实际,让建设市场各方主体接受,又要坚持不片面、简单地将其人为划归指导性或参考性。要区分主次和轻重缓急,做到有的放矢,对一些相对较为稳定且影响工程造价比例较大的的建材,造价管理机构要坚持做到精益求精,切实做到所发布的对应价格信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以指导承发包双方合理定价。同时,也要认识到“水至清则无鱼”。材价信息发布机制要符合市场实际,对变化较大、市场还不够成熟的材价信息,则应赋予市场充分的自主定价权。譬如,在对供应商材价信息进行规范时,不是要完全挤干其价格水份,而是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又不放任自流,充分发挥宏观引导、规范的作用,力争让不同品牌的材料价格有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合理浮动范围,找准市场各方主体均能接受的最佳利益平衡点。
2 加强规范,理顺材价信息发布机制
目前全省材价信息工作,数据获取渠道较窄,综合材价信息滞后、不全面、不可靠,综合各种品牌的价格水平确定不科学等问题依然存在。问题和困难不容回避,造价管理机构应正确面对并寻求破解之策,努力提高材价信息采、编、发、用等各环节的规范化程度。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材价信息工作的规范化思路,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全省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从事信息工作的有识之士的共鸣,汇集真知灼见,共同探索更加合理的材价信息工作长效机制。
2.1 规范综合价格信息测算发布方式。综合价格信息发布是造价管理机构的职责所系,是国有投资项目招标控制价确定的首选依据。但由于新材料新工艺发展快,市场秩序还不健全,材价不正当竞争普遍存在,仅依靠免费刊登信息价、赠送造价期刊、给信息报送员一定劳动报酬等手段难以确保材料价格提供者主动、准确地报送相关数据。综合材价信息与市场衔接的不到位,致使难以反映当时当地供求实际及不同品牌、规格型号、质量材料之间的差异,价格失真必然会发生。首先,要规范综合材价发布的基本范围。综合材价信息不要贪多求全,只发布用量较大、工程造价占比重较高的主材以及部分不同品牌价格差异不大的材料,如建设工程常用的占主要地位的三材、特殊材料、装饰材料和地材等占建设工程材料费比例较大的价格信息,剩下的诸如装饰、安装和园林苗木等既难发全、又发不准的材料品种主要依靠市场形成价格,少量材料也可用辅助材料价格指数的形式来调整。具体可运用工料机国标有关技术,统计全省各地综合价格信息材料覆盖的范围,在广泛征求市场各方主体意见基础上,全省发文定期统一规范综合材价发布的材料类别。在上述范围基础上,各地可以分工合作,形成省站发钢材、水泥等主材,各地发布具有当地建材市场特点的材价,逐步形成各地材价发布相互补充借鉴的工作格局。其次,要规范材价数据采集源和计算口径。各地造价管理机构材价数据的采集应规范为现场采价、专业网站采集、信息员定时报价、施工企业或供应商自主报价、行业协会提供、招投标市场中标价、专业人员市场调查、周边省市兄弟单位发布价格等固定渠道,并调查摸清各渠道所采集数据与市场实际间的离散规律。且在数据采集时,要统一不同类型材料费用口径,如材价是现金交易与转账交易、发票价格与非发票价格、老顾客与新顾客、大客户价格与散客价格、批发价与挂牌价等相对应的报价,准确掌握对应的换算公式,将采集材价统一折算为到工地价格。同时还要求信息人员要熟悉市场、摸清市场行情,对材料的组成、性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采价过程中不被片面信息所蒙蔽,为提供材料的真实价格打好基础。此外,对材价信息发布周期、方式等全省也要统一予以规范。最后,要建立全省统一的数学测算模型。通过统一规范材价范围、数据源和采集方式、计费口径、材料编码和数据格式等研究变量,使得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学模型科学测算成为可能。主要思路是,寻求一种数学测算模型,能够规避不同来源数据经本位利益群体“过滤”而导致价格失真的影响,筛除偏离市场较大的数据,补充信息量不足的缺点,使得统计分析结果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比如,可组合运用置信区间、权重分析、信息熵扩散和SPSS统计等数学方法研究解决此类问题。当然,在综合材价确定过程中,人为经验判断有时不可缺少,在综合测算数学模型的设计中,可增设人为经验甄别和判断的辅助功能。
2.2 建立市场材价发布诚信评价机制。因缺少激励厂商(包括供应商、信息服务商)积极提供真实价格信息的机制,致使建材市场鱼目混杂,优秀供应商也不得不虚高冒报。而且,各级造价管理机构发布厂商价信息名为自行参考实为法定的现象仍然存在,给市场各方计价带来很大困惑,也给造价管理机构徒增了工作压力,使得抓紧寻求规范厂商发布行为的措施的重要意义凸显。首先,对供应商、信息服务商进行编码设定。利用工料机国标编码技术,对进入广东建筑市场的供应商和信息服务商进行规范化管理。按照已征求意见的《广东省建设工程材料设备供应商编码规则》,全省统一发文要求,只有在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通过注册并赋码或符合当地材价发布条件并注册登记的公司,才能在造价管理机构相关媒介发布其材价信息。其次,将发布行为与厂商编码建立联系。厂商所发布的材价信息(已按工料机国标编码),在服务器后台与其商家编码建立对应关系。供应商编码由省造价管理机构统一确定,具体可由市造价管理机构审核商家注册资料、赋码并报省站统一备案,使得厂商在广东建筑市场上的材价信息发布行为能做到一站式溯源和监控。最后,建立相应的准入清出评价机制。对供应商和信息服务商的材价发布行为进行跟踪,使以次充好、报价离谱的商家无法遁形,对诚信度高、服务态度好的厂商予以表彰、宣传,树标杆立样板,逐步引导供应商、信息服务商的报价行为趋向合理和规范。目前,规范厂商编码的技术规则已广泛征求各地的意见,下步还将通过试点运行并在全省推行,着力探索出规范市场价格信息发布行为的有效途径。科学建立厂商材价信息发布的准入清出机制,建立材价信息发布网上反馈、评点、投诉机制,并让全社会对材价信息发布行为进行监督,营造优进劣退的材价信息发布氛围,引导供应商和信息服务商努力在材价信息可靠性、全面性等上去竞争,逐渐创造出诚信发布材价的工作机制。
2.3 搭建全省材价信息统一管理信息平台。首先,搭建平台,将市场各方计价引入平台。省造价管理机构要立足信息化长远发展,调动各地造价管理机构及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全省工程造价活动的一站式集约、高效、优质的材价信息服务与应用平台。利用工料机国标广东省接口技术规范,将计价软件引入造价管理机构信息平台开展计价活动。计价软件用户根据需要无偿直接使用综合材价信息,择优有偿使用供应商和信息服务商信息,建立材价信息测算发布、询价套用和用户评价反馈等的良性循环机制。其次,不断拓展,建立材价信息动态发布系统。清单模式,对造价管理机构材价信息发布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发布的时间间隔要更短,发布材价的种类更广,发布的材价信息更加科学合理。为此,要开发全省统一的综合材价测算软件系统,发挥全省信息数据的资源优势,对全省各地按统一要求采集的材价数据进行测算分析,适时生成和发布各类材料的综合材价信息。最后,打破孤岛,建立全省统一的材价信息发布工作机制。全省统一平台发布,才能彰显信息资源优势效应。全省信息平台应联结各地市材价信息网点,在保持地市站既有条件基础上,为各地市材价信息工作提供服务平台,集约各地材价信息数据,实现全省材价互联互通,形成各地之间材价信息相互沟通、借鉴更加便捷的工作局面。
令人高兴的是,广东省造价管理总站已着手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智慧城乡信息平台下,建立全省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与信息综合性平台。这为整合造价信息资源,规范材价信息发布,建立造价信息数据库,为建筑市场各方提供更加优质的造价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