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课云网 > 成都新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 资讯总汇 > 企业文化的张弛之道

企业文化的张弛之道

机构:成都新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时间:2016-08-30 15:38:00 点击:589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性质乃至生产方式是紧密相关的。比如,生产性企业与服务性企业的文化是不同的。生产性企业的生产方式不同,形成的文化也不同;即使在同一个企业,因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认识、理念也各异。号称“全球最大代工工厂”的富士康科技集团,从2010年1月至11月,连续发生了14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倡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今天,“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就将“员工跳楼事件”的根源归结为富士康的生产方式。、
 
传送带式生产:窒息企业文化
 
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中有一段诙谐的表演:工人们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以致习惯成自然,无法停下来。尽管影片夸大的艺术手法让观众忍俊不禁,但那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却生动地反映出传送带式生产的场景。
传送带式生产起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目的就在于批量生产以降低成本,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组装产品,每个工人专注于一道工序以提高效率。比如,张三装一个芯片,李四装一个线路板,王五装两个螺丝,赵六装外壳,钱七贴标签。流水线不停运转,每个工人不停地重复着一种动作。如果在工厂干一辈子,也许只会装一个芯片或两个螺丝。富士康将这种生产方式运用得淋漓尽致,每条生产流水线的每个员工的每个动作细节都被“分解”。也就是说,员工在每天的重复劳动中,每个动作的时间、成本都是可控的,每个零部件的完成时间、成本也是可控的。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员工不能聊天,更不能随便走动或请假。因为员工都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操作,缺少一个人,流水线就得断。就这样,一个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就硬生生被“定格”成流水线上的一个符号。一些员工因为工作单调枯燥,没有成就感,于是就产生了悲观绝望的心态。可以说,传送带式生产窒息了企业文化。
 
细胞式生产:还原企业文化的活力
 
20世纪下半叶,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品极其丰富,人们转向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消费。对生产性企业而言,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那些规模大、投资高、回收期长的大型生产线就显得不合时宜,于是细胞式生产应运而生。
简单说,细胞式生产就是一张圆形或方形的工作台,2~10个工人,以人力车取代长长的传送带,每个工人熟练掌握尽可能多的工序,从而减少交接时间以提高效率。细胞式生产是企业按照产品品种、设备等因素将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小型柔性生产线,由几个工人承担产品生产过程所有工序的操作。
在佳能公司,生产照相机由10个员工操作,张三拧个螺丝,李四装个镜片……10个员工可以边操作边聊天。某个员工去吃饭,其他员工就帮他装镜片、装皮带。每个员工都是“全能”的,产品的所有工序他都会操作。也就是说,把这种流水线的机械化方式换成一个人性化的方式。虽然员工可以边聊天边操作,但是工作效率却很高。1997年,佳能废除了16000米长的流水线后,采用细胞式生产,1998年就取得了成效,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50%;1999~2000年,每位员工贡献的利润在单年内升幅高达80%;2004年是1999年的4倍。
细胞式生产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还原了企业文化的活力。
 
兵工企业生产方式:培育团队精神和精英文化
 
我国部分兵工企业具有火工作业和机械加工并存的生产特点。火工作业采取的是细胞式生产,因生产过程的安全和产品可靠性要求不能及时得到验证,且员工都在一个工作台上操作,安全生产靠的是大家的力量,操作人员较为团结,长期以来形成了规范的操作模式和浓厚的团队协作文化。机械加工是一个员工操作一台车床,负责一道或几道生产工序,依靠的是个人的操作技术,产品质量当即就可验证,只要符合图纸要求就能流转到下道工序,无需其他员工过多的协作,长期以来形成了凭技术、凭工数取薪的精英文化。而提供基础服务的员工因不直接生产产品,没有计件工资的经历,未形成凭产品、凭工数取酬的理念,这种惰性文化亟待注入新时代的竞争理念。
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企业服务。兵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持之以恒地开展文化理念培训。在生产方式上,探索员工轮岗交流机制,加强岗位互动,促进企业文化再造升级。

师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