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考研
考研公共课、考研专业课、专业硕士、考研高端辅导、考研集训营、MBA辅导
专业考研辅导,小班面授,全程督学,只为顺利考上研
快速咨询
英语口语的学习不论是对考研复试还是为了通过考研后的学术研究,甚至是为了以后的谋生之路能够更为顺畅都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将口语练得炉火纯青,还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学习口语目的是为了与别人进行交流,所以英语口语中的几个要素的重要次序应为:流利—准确—恰当。也就是说,我们应更注重与人交流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把重点放在语法的正确性上。
了解影响口语提升的障碍
首先,过于追求学习的捷径,争于求成,没有真正踏踏实实地去接触大量的英语材料会影响到你的学习质量。
其次,套用中文思维方式去学英语,而不是采用英语思维方式。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常用方法是大量地记忆单词,或大量做题,却不进入英语本身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去,而这正是“哑巴英语”产生的根源。
最后,英语当成严密的科学来学,说话之前首先看是否符合语法,始终用语法来思维。在英语学习中,逻辑思维的运用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还要运用日常表达的习惯性思维。影响英语口语提升的原因有很多,大家要在切实分析过自身问题后,再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掌握快速提升口语的方法
首先,考生要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自觉培养英语思维习惯。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听。大家知道,口语学习的关键是要模仿地道的英语,如果你找不到老外或是练习口语的对象,你可以从听力材料中借力。听力材料包括校园、社会、科普等话题,在进行听力练习的时候,从中总结口语表达的语言套路,并加以演练,这样你的口语听起来就会显得洋味十足。开始练习时速度可以慢一些,要逐步使自己跟上磁带的朗读速度。
其次,考生要进行复述练习,也就是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并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地感受、体会、积累。由于受母语的影响,有些人讲英语往往是先在头脑中出现汉语,然后才是英语,因此就出现了不顾思维差异的“中式英语”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加大英语阅读量,多读一些简易读物。要想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所读的语言材料能够朗朗上口。
很多参加复试的考生都会想方设法联系导师,觉得只要能联系上导师,就基本算是成功了,可这话只能算说对了一半,联系导师讲原则懂方法的话,自然会为自己加分,可如果踩到了“地雷”,那就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联系导师的学问不亚于对复试内容的准备,下面就来看看联系导师都有哪些原则,避免误入雷区吧。
实话实说,不添油加醋
这条意思很明白,考生应该如实向导师讲述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等相关信息,诚实是最基本要求,切忌添油加醋地为自己虚报成绩。理由很简单,诚实是一名研究者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的。如果研究者缺乏诚实的品质,则不可能探究到科学的真相。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术界的浮躁之风也愈演愈烈。一些所谓的学者不是把做学术研究放在第一位,而是变着法子为了评职称而不择手段,因此诚实的品质自然弥足珍贵。
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
导师也是人,也需要有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如果考生为了联系导师而不考虑导师是否方便,则必然会引起导师的反感。一般导师为了承担很多科研项目,大都非常忙碌。所以各位考生应该避免在工作时间打扰导师。比如有些考生在导师上课或办公时间拨打电话,导师不烦你才怪。其次,应该避免打扰导师休息。一般来说,午休、晚上九点以后是导师的休息时间,这时候不要联系为好。
简洁明快,不拐弯抹角
你要相信,联系导师的不会只是你一个人,所以在接通电话的那一刻,导师就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所以不必拐弯抹角,直接挑重点的说。一般来说,导师比较关心考生的研究兴趣和特长。如果考生的研究兴趣与导师的研究领域契合度高,无疑能减轻导师的指导压力。而且考生的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导师日后的声誉。能力强的考生能够更快的掌握研究方法,从而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所以,导师想知道什么,你就快速切入正题吧。
复试的考生切忌把全部精力都用到联系导师上,而忽略了复试中其他东西的准备,导致自己在复试中的临场表现惨不忍睹,这样就算你跟导师感情联络得再好,怕也是无济于事吧。
?提示
本文系考研帮小编综合整理,由于考研信息量巨大,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错,如发现错误或疑问,欢迎大家在评论中提出,我们会及时更正,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