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内考研机构实力推荐
考研冲刺集训营,适合即将参与考研的考生或者想要多方位提高自我、突破自我和有学习需求的考生学习,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能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方法去提高学习的成绩,为考试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且帮助考生调整好考试的心态,助力学员在考试的适合能取得好的成绩,考研公共课培训是为研究生备考学员开设的,政治、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任您组合,进行分阶段的培训,从强化班到冲刺班,每个班型都进行课程精讲,内部教材,帮助学员针对提升,管理类又称“管理类联考”包含七个专业学位,分别是会计硕士(MPAcc)、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图书情报硕士(MLIS)、旅游管理硕士(MTA)、工程管理硕士(MEM)、审计硕士(MAud)...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届毕业生将达到909万人,加上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和疫情后回国求职的留学生,加起来的求职大军的规模可能突破千万。这个时候,选择继续深造自己的学历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从近五年考研分数线专题中看到几个需要继续深造的专业,比如法学专业,这一直是考研的热门专业,每年都有数十万人报考。医学专业尤其是临床医学,如今的医科类学生基本都会选择本硕连读,甚至硕博连读。理学类专业大多偏向于理论研究领域,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心理学等,这些专业都是需要读研才能获得更强的就业竞争优势。
2021-2022年研究生考试信息解析
-
考研报考趋势
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达340万人,较2019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一年,创下*开放40年来最高纪录。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还会增长,可见录取难度会加大。
-
在职研究生考研
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都只需要参加每年举行 的10月份全国联考,但2015年教育部已明确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全 国联考,考研难度增大,显而易见。
-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发展*委, 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 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又有一批人 要分一杯羹,考研难度不言而喻。
过来人的教育学考研心得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统考中的重头戏,同时,这门学科也是比较灵活的,很多人反映,大纲里要求的东西要在好几本书里才能找全,比较琐碎,所以这里我简单列一下我当时是怎么找的。
1 课程那章:以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基础》那本书为主
2 教学,德育,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这几章,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育学》和王道俊、王汉澜编写的《教育学》为主。
3 剩余几章不是考试重点。随便看哪本都行。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目的那章有很多条例,什么几几年出了一个什么法之类的,用练习题带着背,别自己硬背。
4袁振国的《当代教育学》那本书相对于前几本书比较有时代性,有很多热点问题的探讨,如:14章。此外,还有以下一些可以注意一下:312-315页讲述了08年新增点人力资本;224-255页中间有一部分是关于德育08年的新增点部分,讲得比较细,便于理解。
二、教育心理
比较灵活的学科,但是从07 08 两年的教育学统考试卷来看,在教育心理学上出的大题都不是很难,很活的那种,但是小题中偶尔会有比较灵活的。
陈琪 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那本1-12章都要看,对着大纲找对应的部分,其余找不到的地方用冯忠良、伍新春那本《教育心理学》来补充。
三、教育学研究方法
这门学科重视实际应用,从07年和08 年的统考试卷中可见一斑。所以重要的不仅仅是看书,更重要的是应用。08年的大纲和07年相比改动较大,我在复习时,主要以裴蒂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为主,大纲涉及到但是《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没有的部分,可以参考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
四、教育史
这门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很多东西,但知识点不是特别的难,但要多注意中外的对比,以及同时期不同思想的对比。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基本上可以涵盖大纲知识点。
大纲没出来前,可以先以去年的大纲为准看基本教材,能看多少是多少,把要点用铅笔划一划。在大纲出来后市面上没出来大纲解析前这段时间很重要,自己先对着大纲在各种基本教材上找答案,然后,会有一部分在书中找不到答案的可以在解析等材料中找答案,总之,就是综合各种材料总结出一本属于自己的大纲解析。
总而言之,就是要多看,多总结,多做题,用选择题去带小的知识点记忆效果好一些。大的知识点就要把主要方面背下来。自己多动手,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析,多动脑,多思考大题的思路和层次。
六维抢分套餐助攀考研天梯
-
订制专属学习计划
结合学员自身基础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
全套考研资料支持
内部精华资料,助力全程高效备考
-
阶段测评综合提升
专研五阶测评提升系统,锁定目标院校
-
课程精准对接考研
课程精准对接考研
-
完善的学员管理制度
出勤点名+不定期点名+班主任定期沟通
-
24小时答疑机制
快速答疑响应机制,及时梳理考点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