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房屋建筑工程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摘要:如今,在建筑行业中使用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不仅保证了施工工程的质量,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节能环保,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对此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意识的改变,节能意识在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和能源短缺的情况下普遍传播。在房屋建筑施工领域中节能的观念比较普及,节能技术的研究是目前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
1、房屋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节能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分析施工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情况,针对能源消耗及浪费的具体内容,积极寻找可以节约能源的空间,以实现节能的目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利用节能技术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降低能源使用量,二是有效提高能源使用率。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通过加强房屋建筑的密封性,提高房屋结构的热阻值等来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要求。
2、房屋建筑施工中采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建筑行业造成的能源消耗和能源浪费也随之增高,房屋建筑施工单位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消耗的能量在建筑行业所有能源消耗中占据首位。同时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相对不成熟,科技研发力度不够,致使能源的利用率低。造成了过多的浪费。在我国能源危机的具体国情下,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引进节能技术具有必要性。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可以降低房屋建筑施工的成本,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保证施工单位的科学有效管理和经济收益,促进房屋建筑施工单位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3、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过程中的应用
1)水循环利用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将绿色节能施工理念引入到水排放和处理中,要科学的保护和循环利用水资源。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专门的设备来抽出基坑降水,在一定的容器内存储,以此来用于混凝土的搅拌,甚至是用作生活用水,促使水的循环利用得到实现。还可以将雨水回收技术应用过来,对雨水进行收集,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机具的洗刷、喷洒降尘等,都可以用这些雨水。对于生活用水,可以用其来冲洗厕所等。
2)墙体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要想促使墙体节能环保得到实现,就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来讲,墙体有保温和防渗漏功能,但是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率却无法与寒冷地区保温要求所适应,因此,房屋建筑都将墙体加保温层的施工方法应用了过来。墙体保温通常可以将其划分为外保温和内保温两种,这种划分依据是施工方式的不同,在对保温方式进行选择时,需要将室内供热情况充分纳入考虑范围。通常情况下,如果室内有着较长的供热时间,室内温度变化速度较慢,那么就可以将外保温技术应用过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内保温技术,会有隔墙的作用出现,有可能会有冷桥形成,促使结露现象出现于墙体上,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对其充分重视。
3)建筑物光照节能施工技术:在节能方面,发挥着非常大作用的就是建筑物的顶面,因为顶面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雨淋、光照、冰雪堆积等,有着更大的辐射面积。因此,在施工中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否则冬天顶层的住户就会更冷,夏天就会更热。因此,就需要将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应用过来,首先,在建筑物顶面施工中可以采用新材料,如果采用的建筑材料有着较低的导热率,或者将新型高效的保温材料加在顶面,就可以有效隔离顶面和外界。其中,顶面种植技术较为流行,在建筑物能够承受的范围和防水要求下,在建筑物顶面上种植一些绿色的果蔬,可以对夏天的暴晒有效的抵御,绿化效果也可以得到强化。
4、房屋建筑中使用节能技术是现场存在的问题
4.1、无法全面控制材料
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投入工程的材料面广量大的现象,这对于整个施工现场管理来讲,实际上是一个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问题。在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对产口的评判和控制,完全可以采用对产品进行书面检验以及对产品质量进行试验测试的方法得以实现,但是,有些用于操作型工序的地方材料的质量离散性比较大,再加上材料进场时间的不确定性,要实时、全面、有效地对材料加以控制也是施工现场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2、施工现场管理执行不到位
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现场的各方利益,对于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指挥,从而提升施工有效性。但是,当下有很多建筑施工现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材料的管理混乱,同时因为没有良好的现场管理,使得许多的建筑材料随意的堆放,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置和处理,同时在实际需要的过程中,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进行寻找,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些机械器具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出现了损坏,而现场却没有相应的人员对这些机械进行统一的安排维修以及撤出现场,从而造成了后续维修费用的提升以及现场大量的无法使用的机械的堆放,造成现场施工的混乱。
4.3、现场施工人员素质较低,增加管理难度
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另外,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事建筑施工的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由于其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对建筑施工的规范、对施工现场的操作方法和施工作业流程的熟悉程度都不一样。而现在的建筑企业只侧重于工作人员的基本身体素质,忽视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施工现场操作能力。对员工上岗前所做的培训远远不够,导致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从而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5、改进策略
5.1、做好建筑施工材料的节约使用工作
由于建筑工程其本身一般规模较大,涉及的材料、器械数量较多,因此需要对现场的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放置。首先,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对现有的各类机械设备以及材料进行清点以及摆放规划,充分考虑到不同部门对于这些资源的需求状况,从而安排在合理的地方,保证材料运输有效性以及使用效率。其次,对于每一次的建筑材料的回收以及入库均要进行有序的清点,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及材料的分发工作,杜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浪费,并且对于损坏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的处置、回收、维修和管理,避免对建筑材料的浪费和丢失,由此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现场施工过程中没有用的材料的堆放,在降低施工企业成本支出的同时,也提高了现场管理有效性和施工效率。
5.2、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每周组织对施工现场作一次全面的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公司生产副总牵头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安全部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劳资部门、材料部门、项目管理部门等)每月对项目进行一次大检查。项目部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由项目经理出任组长,由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劳务班组长及专、兼职安全生产检查员组成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发现全问题有权责令某分部分项工程整改或停止工并进行处罚。发生安全事故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响应,及时处理避免事情扩大,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5.3、文明施工管理
现场布置必须根据场地实际合理地进行布置,设施设备按现场布置图规定设置堆放,并随施工基础、结构、装饰等不同阶段进行场地布置和调整。道路畅通、平坦、整洁,用混凝土浇捣,不乱堆乱放,无散落物。在施工作业时,应有防止尘土飞扬、泥浆洒漏、污水外流、车辆沾带泥土运行等措施。散料分类、集成堆放成方,边脚料边用边清。砌体料归类成垛,堆放整齐,碎料随用随清。生活卫生应纳人工地总体规划,落实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落实责任制。
5.4、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大规模的施工活动,多种多样的施工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使我们不能仅使用条文规范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地协调与管理。因此,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不能仅通过条文规范,更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员工掌握工作中需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行为规范,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在施工现场通过重视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了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中存在着巨大的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建筑行业中需要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做好施工中的现场管理,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点击湖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了解更多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