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与低碳经济
1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提出缘起于全球气候变化
2007 年IPCC 发表第4 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 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 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这里的“很可能”表示90%以上的可能性, 这种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根据预测, 未来100 年这种全球变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 而且会对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来说, 综合报告主要结论认为, 要想把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上, 这个经济成本并不是太高。要尽早采取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减缓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趋势, 减少对自然和经济系统的影响。该报告认为, 越早采取对策, 未来变暖趋势越可能得到一定的减缓, 损失会越小。该报告特别强调, 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取决于发展路径选择, 可以以较低的宏观经济成本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IPCC 第4 次评估报告, 综合、系统、全面地评估了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结果。尽管气候变化在科学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但IPCC 第4 次评估报告作为国际科学界和各国政府在气候变化科学认识方面形成的共识性文件, 将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决策依据。
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世界气象组织(WMO) 和联合国环境署( UNEP) 于1988 年创建政府间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IPCC 分别在1990 年、1995年和2001 年、2007 年发表了4 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 并成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科学基础, 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990 年报告中,IPCC 向人类警示了气温升高的危险, 推动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 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1995 年报告中, IPCC 认为, “证据清楚地表明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这份报告为5京都议定书61997 年得以通过铺平了道路。在2001 年报告中, IPCC 表示, 有“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全球变暖“可能”由人类活动导致, 这里的“可能”表示66% 的可能性。(参考《湖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
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活动和制度交流建设也在不断推进。1990 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启动国际气候公约谈判; 2005 年2 月16 日《京都议定书》 生效, 要求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在2008 年- 2012 年期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 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12%;2005 年12 月蒙特利尔气候会议决定启动后京都谈判; 在2007 年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超过恐怖主义、阿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 2007 年4 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对气候变化与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7 年6 月,气候变化再次成为八国集团峰会的首要议题。2007年9 月的联合国大会、APEC 会议, 11 月的中欧首脑会议、12 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13 次缔约方会议, 都专题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定。
可以看出, 随着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既定的科学事实, 国际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关注, 国际气候制度的谈判不断向前推进, 世界各国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变暖的共识以及承担CO2 减排任务也不断得到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始被人们提出, 并正在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
2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概念
2.1 低碳经济
遏制全球气候暖化, 削减CO2 排放量, 己经成为21 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 从1997 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 年的《巴厘岛路线图》, 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尽管碳减排责任的分担会触及国家利益、发展权利等一系列复杂和敏感问题, 但它从各方面为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注入了活力。
2003 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 ( UKGovernment 2003) , 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 创建低碳经济( Our Energy Future, Creat ing a Low CarbonEconomy)”, 首次提出“低碳经济” ( Low CarbonEconomy) 概念, 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发展低碳经济摇旗呐喊, 而且英国政府还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2010 年CO2 排放量在1990 年的水平上减少20% ,到2050 年减少60% , 到2050 年建立低碳经济社会。表面上看, 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 但实质上,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 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 能源) 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 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1]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2] , 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 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已经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接受或者反对低碳经济的概念, 但其一直主张通过技术途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涵相一致的。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并在以下各方面得到体现:湖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
第一, 碳排放总量的刚性约束改变了发达国家的能源政策和发展模式。UNEP 在摩纳哥发布的2008 年年鉴显示, 新兴的绿色经济目前己处于萌芽阶段[4] 。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己达数千亿美元。气候变化己经改变了银行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及联合国机构组织在环境问题方面的思维定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己不再被视为负担, 而被视作新的机遇, 可以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据统计,目前可再生能源行业已为230 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与之相比, 石油和全球航空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则分别是200 万人与400 万人; 低碳技术不断发展, 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 并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CO2 捕获与埋存等领域的新技术开发。
第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显著成果包括建立了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响应机制, 促进了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 创建了全球碳市场和新的减排机制, 为未来的减缓努力奠定了基础[ 3] 。
第三, 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措施, 走向低碳经济尚有许多市场和制度障碍。发展中国家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和技术能力。发达国家碳排放量处于下降中, 而发展中国家正好相反, 巨大的经济发展要求,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对发达国家高碳产业的承接, 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正处在上升趋势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 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成为世界化石能源和资源消费新的增量, 同时, 也伴随着碳排放量的快速上升。
2.2 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 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 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 5] 。建设低碳城市, 必须推行以下政策措施[ 6] : 低碳生产, 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低碳消费, 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提高发展质量; 大力开展国际合作, 引进低碳技术。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教授在“2007 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市长高层论坛”上说,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我国特殊国情, 走环境友好的低碳型城市发展之路, 发展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 保持能源消耗和CO2 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 发达国家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主要包括[ 6] : 发展新的清洁技术、清洁能源; 推行可持续发展型设计和建筑; 建设高效的交通运输规划; 倡导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消费。
目前, 全球各地的城市容纳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总量的75% 。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碳覆盖领域的扩张都远远超出其所能承载的界限, 严重影响了它的继续发展及其在当地和全球环境、经济中的作用。然而, 尽管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和高频率的各色活动使城市对资源有巨大的需求, 它们仍承担着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任。人口的密集, 居民的聚居, 各种商业和产业活动, 使之比低密度地区更能有效地控制人均资源占有量以及能耗。因此, 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 有着强大区域性权力的大城市, 其政治和制度的架构使之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 6] 。这也是发展“低碳城市”的意义所在。
点击湖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了解更多建筑工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