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课云网 > 郑州书恒技能学校 > 资讯总汇 > 现代婚俗的演变

现代婚俗的演变

机构:郑州书恒技能学校 时间:2014-11-23 22:03:28 点击:806

  20世纪初,一方面,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用枪炮打开中国门,西方的文化观念开始越来越多地渗入中国。别一方面,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年的封建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举起反封建的大旗,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开始清算封建文化的罪行。旧的婚姻习俗,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男女平等,自由恋爱,从根本上动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念。婚俗形式也从过去的重“礼”轻“情”,向重“情”轻“礼”过度。于是,文明结婚的习俗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以及沿海地区,新式的文明婚礼已经成为时尚。据浙江《定海县志·风俗志》记载:“流行一种新婚礼节,即所谓文化结婚。土族多为效仿。”《镇海县志·风俗志》也记载:“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余商埠行之,乡村尚少。”这种文明的习俗,实质上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结果。

  拿我们的传统婚俗与西方的婚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一下几点明显不同:中国传统婚俗礼节过于繁缛,从亲迎到归宁《回娘家》就有二三十种礼节。西式婚礼则非常简洁。

  中式传统婚礼是人前的婚礼,西式婚礼是神前的婚礼。中国的新郎新娘在众多的亲朋好友面前许下诺言,让他们来见证这一时刻。外国的新郎新娘则大多是在“上帝”面前进行承诺。

  中式传统婚礼追求的是热闹,喜庆,西式婚礼追求的是庄重,神圣。

  中式传统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象征着红红火火,喜庆吉祥。大红的喜字,火红的盖头,新娘身着凤冠霞帔。西式婚礼崇尚的是白色,象征着典雅,圣洁。西方新娘的服饰,多以白色婚纱为主。

  中式婚礼传统的助兴方式是喝喜酒、闹洞房;西式婚礼助兴的方式是自助餐,开舞会。 现代流行的婚俗,吸收了西式婚礼的简洁,却仍保留了人前婚礼的特色;在追求热闹喜庆的基础上,也吸收了西式婚礼的某些特色。婚礼的色调以红为主,新郎新娘的服饰及不是是西装配婚纱;贴喜字,吃喜糖,喝喜酒的习俗依旧保留,闹洞房的习俗在知识阶层与大中城市渐趋弱化。

  当然,任何形式的婚俗都是要以社会稳定、物质财富作为基础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战争人们正常的生活尚且不能保证,顾不上婚俗。上世纪五十六年代,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大多数的婚礼都非常简单,“一张床,一包糖”就标志着结婚。上世纪70年代,“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蓝制服,绿军装,手持“红宝书”,一张合影照片就是“革命的婚礼”。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施行,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这时候人们才有能力办婚礼。人的一生有三大礼:出生,结婚,死亡。其中自己能够亲自参与操办的只能有婚礼。中国历来非常重视婚姻,人们对婚礼有着天生的期待与热情。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吧婚礼办得隆重,办得更有意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今,通过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个人所支配的财富也创造历史最好水平。社会稳定发展,行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的婚庆市场逐渐启动,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由婚庆专业人士操办的宾馆婚礼,饭店婚礼,大型集体婚礼,热气球空中婚礼,海上婚礼,草坪婚礼,城堡婚礼,奥运婚礼等许多更具创意、更具个性的婚庆形式受到市场的欢迎和追捧。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财富的增加,人们用于婚礼消费的金钱必将越来越多,婚礼的规模与档次也会越来越高。作为婚庆人应该明白:人们对婚礼的要求不是单纯的物质需求,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追求,高规格,高品位的婚礼是青年人美好的追求与享受。婚庆人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争取在婚庆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