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阴影:非物质建筑(五)
湖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空间的迷人之处,也是现代主义的一个本质性特征,是哲学传统的再次重申,强调非物质高于物质。如同很多词一样,建筑话语当中很多被频繁使用的词有很多复杂的,有时又是相互矛盾的含义。例如,佛蒂提到,在20世纪20年代,在建筑师和评论家的言论当中,“空间”一词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空间作为围合,空间作为连续体和空间作为身体的延伸(Forty, 2000, pp. 265-266)。20世纪早期现代主义者认为空间可以根据建筑师的意愿延展,却很少被认为是由体验创造和改造的实体,例如莫霍利-纳吉(L噑zl* Moholy-Nagy')在1929年出版的《新视野》(The New Vision)在定义空间的产生的时候,非物质成为空间实践的焦点,建筑师认为其劳动是脑力的,而不是体力的。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里提到,建筑师,如果打算学习体力劳动的技巧,而没有学识的话,他永远无法得到和他所受的苦相称的权威。那些依靠理论和学识的人则明显的在追寻阴影,而不是实质(Vitruvius 1960, p. 5)。维特鲁威是正确的,的确有些建筑师追寻阴影,但不被理论所限制。追寻阴影,追寻非物质的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创造性的建筑学传统。建筑理论使这种传统生机勃勃。“思想高于物质”这种观念很有影响力,但仅仅是个偏见。我们面临的一种选择是拒绝这种观念,并且把其对于建筑学的影响当做纯粹的负面效应。这种观念排斥了建筑实实在在的物质性,鼓励建筑师去追逐艺术高度,这种高度永远也不会被完全的达到,或许也不需要去达到,或许需要质疑。但是将建筑非物质化的欲望不应该被轻易地否定,这种欲望或许含有多样的动机,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例如,当建筑被看作短暂的、现世的,或者仅仅是物质的,它可能会变得更加具有感官美感和对变化更加敏感。
结论:非物质的物质
(Conclusion: the immaterial material)
西方的话语建立在两元对立的基础上,一个高级,另一个低级,相互之间是界限明晰相互分离的,互相不包含的(Derrida, 1976, p. 157),例如非物质的哲学和物质的建筑。但是这样的概念其实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一特点削弱了两元论的思考。建筑被建造成哲学的一部分,无论是通过空间隐喻(比如内部和外部)还是作为哲学话语的附注:一个建在坚实基础上的稳固大厦。但是为了维护哲学的状态,哲学必须将它对建筑学的依靠隐藏起来。威格利写道,哲学试图凌驾于建筑学之上,因为它曾经受益于建筑学。哲学仅仅能维护建筑的“象”,哲学掩盖其来自于建筑的启发,而组织和表达自身(Wigley, 1993, p.14)。
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这两个词是非常模糊的,相互掩盖和重叠的,就像某些其他词一样,有形和无形,真实和虚拟。可能存在着很多的方式去理解非物质建筑,例如,技术上对轻和薄的追求,崇高的再现,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重新开始的机会(tabula rasa),一种建筑的道德纬度和可信性的丧失,或者是对于行为而非形式的关注。我对于非物质建筑的理解不仅仅是建立在物质体量的缺失,而是建筑的非物质感知,或者是通过物质材料的缺失实现,或者是将物质材料认知为非物质。湖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这种非物质不仅仅是物质的丧失,而是感知中的物质性的缺失。建筑是否是非物质的,取决于使用者的感知。
有一个在建筑话语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家是建筑的起源和原型”,这显示了建筑最为重要的特性。一个家所具有的特点:稳定性和一致性,是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而需要的特征。家估计是最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反映居住者身份和自我的容器和镜子。但是,家的概念同样也是对排除的,未知的,未确定的和不同一事物的回应。家必须稳定,因为社会规范和个人认同感正在转变。对于受到威胁的社会和个人来说,家是一个隐喻。家的安全性同时也是某种紧张,内在的和外在的,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一种恐惧的征兆。
卡尔•马克思宣称所有坚固之物都将消散于空中,这一宣称浓缩了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破坏性力量,这种力量使那些原以为稳定的东西被动摇了,例如家,因此也就增强了对家所能提供的稳定性的需求,虽然这种稳定性只是个幻觉(Marx, 1978, p. 475)。希布利(Sibley)认为,当家的稳定性提供一种满足的同时,它也可能产生焦虑和不安,因为家所能提供的安全感和空间的纯粹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大多数情况,后果是更加渴望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而不是意识到它的局限。希布利写道:"总的来说,在渴望树立和维护空间和时间界限的时候,焦虑就表现出来了。强烈的边界意识可以理解成一种控制欲和排外欲,因为陌生是一种不愉快情绪的源泉,而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Sibley, 2001, p. 108)。引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希布利补充道,各种争取安全和熟悉的努力,或者是海姆利克操作法[9](heimlich)都不能减轻不安,而且有可能变得更糟(Sibley, 2001, p. 115; Freud, 1919)。
尽管如此,希布利不排斥所有试图建造稳定秩序的尝试。相反,他坚持一种辩证的观点,限定的边界和空间的互相渗透两者都有优点。例如,关于儿童对于家的体验,他写道,在集体治疗中,儿童和成人都需要某种明确的界限来发展一种自我安全感,这是那些持反对环境分级观点的人没有考虑到的。如果家庭成员每天都坐在相互的膝盖上,生活在一个没有界限,也缺乏分类的家里面的时候,就像米纽庆(Minuchin)所说的那样,他们可能会陷入某种危险,特别是孩子,不能发展成一种独立自主感(Sibley, 2001, p. 116; Minuchin, 1974)。哲学的传统鼓励脑力劳动,和这种传统相联系,非物质受到重视和赞誉。但是另外一种非物质的理解,特别是和建筑相关的,却远远没有那么受青睐。无论是内在的具有欺骗性的混乱,还是外部隐藏的危险,非物质和其他东西联合在一起对家的稳固形成了威胁,但是这种威胁是真实的,也同时是想像的。对于稳定不变的建筑学的渴望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这种渴望产生了进一步的焦虑不安和进一步的渴望。用一种流动性的非物质去取代静态实体的建筑并不是出路。为了适应个人和社会观念的发展,建筑必须将物质和非物质,静态和流动,坚固和渗透交织在一起。建筑是非物质的,渗透的,在需要的时候也是稳固的。这种建筑观并不改变已确立的习惯,但是却赋予其更多的可变性。
点击湖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了解更多建筑工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