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国内十大叛逆管教学校排名

面对学生早恋,老师如何应对
面对学生早恋,老师如何应对
关于学生早恋的问题,不只是家长的担忧,对于学校也是一直以来明令禁止,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学生抑制不住青春期的冲动,陷入早恋不能自拔。下面我们来谈谈作为老师如何才能提前预防或者正确引导孩子的早恋呢?
及早发现苗头 。如果学生早恋了,会与下列几种表现:讲究打扮和发型,在异性面前情绪波动大甚至行为异常;上课听讲晃神,心事重重;沉默不语,不能按时就寝,逃避集体活动;书信来往明显频繁;电话、短信不断,还回避着别人。 如果发现了这些行为,老师要警惕,这是早恋的前兆。作为老师,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小题大作。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进行适合的教育方式;比如:有的接受力强,适合个别的谈心教育;有的自尊心强,适当形式的“暗示”教育效果会更好;
区分学生早恋的真假;中学生现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平时异性之间接触的机会非常多,这中间绝大部分是正常的、健康的,而由于家长和老师比较“过敏”,很多时候,男女同学一起吃顿饭、郊个游就被认为是早恋,导致师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产生矛盾和隔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当发现有些男女学生之间交往密切时,一定要先分清他们之间的交往是一般交往还是早恋。事实上许多男女学生间的交往只是正常交往,并无恋爱动机,如果对他们胡乱猜疑,捕风捉影,横加指责,动不动就扣上早恋的帽子,反而提醒了那些纯真的孩子而弄假成真。但如果发现他们确有早恋现象,作为教师一定要冷静、慎重地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纯洁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具体分析早恋的原因,指出他们恋爱的盲目性,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早恋对学习和进步甚至身心带来的危害,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及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回到集体和同学中来。
看展青春期教育;早恋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 我们应当承认人是有情感的。青春期的感情萌动是成长发育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异性相吸”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男女双方可以正常的交流、交往,互相了解,打开男女之间的交流屏障,双方对异性就会降低好奇心。假如学生早恋是真的,老师也要普及性教育和保护措施,规避学生可能进入的雷区。
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分散学生早恋时期对异性注意力。通过集体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学生早恋的注意力,淡化对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
招生对象
具有以下情形的十八岁以下青少年:情亲淡漠、不善于和他人交流,人际关系较差、早恋、网恋并因此影响了学业、不听话、固执任性、经常与您吵架或对抗、情绪控制能力较差,爱发脾气、心理脆弱,无法面对困难和挫折、自卑封闭,不善表达,缺乏自信心、因各种原因被学校劝退及已离校的学生、沾染如道德之类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不主动、做事拖拉、粗心、马虎、不按时做作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