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指标可能成为判断经济走势新风向标

机构:河南德勤会计培训 时间:2015-07-04 点击:586

  最近,有关部门发布了今年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和工业用电量数据。这些以往判断宏观经济走势的传统指标均出现下滑。然而,传统数据的下滑并不代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这也使得丰富和完善经济评判指标体系,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财务和会计的相关指标,或许能够在新一轮经济评判指标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传统指标失灵?产业升级的必然

  传统经济风向标的走弱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实际上,此次传统指标下滑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实情相背离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原因。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刘霄仑表示,产业升级基本上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1980年以来持续增长,并在2012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崛起对铁路货运和用电量的需求显然没有第二产业高,这或许是传统指标下滑的主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我国企业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替代的力度前所未有,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同比下降4.8%,降幅比2013年扩大1.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降幅进一步扩大到5.6%。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GDP需要消耗的能源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用电量增速放缓幅度大于经济增速放缓幅度。

  与此同时,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胡玉明则认为,此次传统指标的失灵,还可能与当前我国虚拟经济持续繁荣不无关系。

  目前,在这方面尚没有官方数据能够支撑,但虚拟经济本身就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其繁荣的背后必然与产业升级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财务指标补位?重要性日益凸显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从学界到企业界都越来越重视财务指标在判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前有学者一直在呼吁,要建立起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会计指标体系来评价和判断企业微观经济形势,并希望将这一体系运用到宏观经济层面。

  就企业层面而言,这种思潮已经逐步付诸实践。近日,一份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数的报告刚刚发布。这份报告以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建立起一套企业财务指数体系,尝试通过对相关财务指数的分析,动态反映上市公司综合和分类财务运行状况。发布者计划将这套指标体系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证券市场指数实现有机衔接,作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企业自我评价的参照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决策的参考。

  我国目前正在力推产业升级、“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经济发展理念,在此背景下,财务指标在评价我国经济形势中能够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胡玉明认为,产业升级意味着创新,在企业面对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有3个指标值得关注。第一是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该项指标能够证明企业研发自主性程度的高低。第二是新研发产品的销售额,该项指标能够证明企业创新的成果。

  第三是专利产品的销售额。“过去我们强调专利,但是专利并不一定都具有商业价值,这项指标能够体现出一项专利产品的商业价值。”胡玉明说。

  站在更加宏观一点的视角来判断我国经济形势,刘霄仑表示,在我国政府会计体系改革趋于完善的基础之上,国家资产负债表中的很多指标值得关注。“杠杆系数、毛利率、资产周转率和销售期间费用率,这4个指标对于普通商业企业而 言,足可以展示其独有的商业模式特点,这对于国家资产负债表而言同样如此。杠杆系数反映了经济发展利用借贷资金的程度,毛利率反映产品或项目本身的获利能力,资产周转率反映经济的活跃程度,销售期间费用率反映了经济模式的先进程度。”刘霄仑告诉记者。

  多种指标结合或是未来方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界认为,虽然财务指标可能会在评价国家经济形势的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整个经济指标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将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

  胡玉明表示,财务会计数据强调货币量化,但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都能够通过货币量化。

  “数字化意味着结果导向,而结果导向在某种程度上是抑制创新的。因此,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过程和结果实现一体化,这能够帮助企业克服短期行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胡玉明说。

  这与国家整体治理结构的体系化有很大关系,刘霄仑因此呼吁各界应重视管理会计思维的运用。他表示,经济发展的很多结果并不能够通过财务指标体现出来,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结合需要一个共同的模型来对经济发展结果给出合理解释。

  要知道,解释不是最终目的,通过对结果合理的解释来预测未来,才是指标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