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机构:端木幼师学校 时间:2015-12-26 点击:662

  1.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关爱每一位学生,是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更不是有差别的爱,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对所有学生付出同样的爱,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精神生活、心理健康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杜绝出现因为个人情绪变化而迁怒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掌握良好有效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2.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建立师生问平等关系的表现。在师生平等的交往关系中,教师的爱是真爱,教师的爱才能够实现,学生也才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接受教师对自己的教育。

  首先,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人格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所有教育行为都应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任意打骂侮辱体罚学生不仅是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而且也是犯法的。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的把握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最后,要始终信任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3.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起点,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公平地评价学生的需要。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素质教育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在人格上师生平等共同成长,在教学上师生教学相长。

  (2)克服不良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避免错误的心理惯性。

  (3)了解学生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了解学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根基,在不了解学生情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即使再经典,也会出现难以奏效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扎实地了解学生,做好基础性工作。

  4.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教师公正地对待学生要求教师要公正、公平、不偏不倚、一视同仁。一方面,教师不能因为个人感情的好恶、私人关系、学生成绩的优劣等偏袒或是轻视学生: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学生的性别、美丑、性格特征、身体条件、家庭出身等的不同而偏袒或轻视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树立正确师生观的核心问题。

  5.严格要求学生

  首先,严而有理。教师在要求学生时,一方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教育规律,另一方面,教师在要求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欣然接受。

  其次,严而有度。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适度要求,从关心爱护学生角度出发,认真考虑每一项要求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以便做到恰到好处。

  再次,严而有恒。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始终一致,坚持到底,不能朝令夕改。在贯彻中难免遇到来自学生惰性、理解程度等方面的阻碍,但是教师必须态度坚决、意志坚定。

  最后,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考虑教育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刚柔相济。

  更多资讯:武汉幼师培训学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