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应帮助孩子进行行为识别。让其知道,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行为对自己有利,对别人有害;有些行为对自己可能有害,但对别人却有好处;在一定的场合有些话可以说,但换了地方有些话就不能说。通过生活中一些可感可知的事例,进行简单的判断和分析,促其对美丑善恶的认识。然后,再不断地进行“知其所以然”的启迪,让孩子知道,为何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道理。这种教育久了,孩子心中的道德“天平”也就逐渐地形成了。
其次,要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严格地说,控制能力属于心理素质。在同一种环境和条件下,有些孩子就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有些孩子则不能,这显然与他的意志品质有无关系。心理训练,一开始主要是借助日常小事进行。比如何时起床,何时就餐,何时到校,都应有要求,有规矩。在这种规范的约束下,孩子就会有意识克服自己的惰性,努力实现目标。然后,由这些日常小事进而扩大到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强化。如,有一位母亲这样来训练孩子的意志品德。她每天接着孩子都要经过一小片葡萄园,面对举手可摘的葡萄,孩子想摘下一串,但母亲不为所动,并晓之利害。有一天,母亲故意隐蔽暗处,想考验一下孩子一个人时候的反应,可孩子经过此地,仍如从前一样不为所诱。坚持这种抗诱惑的训练,孩子的道德水准,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都有了明显增强。
更多资讯:武汉幼师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