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师风的好坏、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然而,近年来,“小学教师性侵女生”“索礼未果谩骂学生”等丑剧频频在各地上演,显然,对于那些师德败坏以及教学能力低下的教师,相关部门决不能心慈手软,必然坚决果断地“亮剑”,将其清除出教师队伍。与其纵容教师“小恶积成大恶”,最终酿成刑事案件由司法部门介入惩处,不如教育主管部门防患于未然,通过合理考查、定期考试、注册审核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将明显不合格的教师清退。教师资格由终身制变为注册审核制,无疑是出于这种现实需要的一种制度补偿。
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若将教师资格管理视为撬动教育良好发展的杠杆,那么必须寻找到一个支点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个支点便是建立科学的考评体制与机制。教书育人工作的质量考核,不像工厂制造产品可通过检测仪器进行简单的量化考核,因为人格塑造、心灵培养的好坏既难以定性,更难以精确量化。何况师德评价的伸缩空间很大,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鞭长莫及而校领导自律缺失的情形下,师德评价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与校领导关系“铁不铁”。如是,则有违打破教师终身制制度设计的善意初衷。南京职业资格培训学校整理
因此,在为打破终身制叫好的同时,我们还期待教育相关部门能拿出更多智慧与勇气,做好相关配套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科学考评制度的设计。既要细化注册考核的程序、标准与细则,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教师设置相应的考核办法,确保科学、合理与可行,又要进一步强化评价、考核、注册、监督等环节的相互制衡,力避权力寻租、借考敛财的行为,确保考评做到公开、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