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时,也许是儿童对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钢琴的一种好奇心,于是乎便‘按”了几下琴键,又对其高低不同的奇异声响产生最直接的兴趣,而这也许只是儿童觉得新奇好玩。可是也可能当他第二次在看到钢琴时,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钢琴不感兴趣了。
孩子的‘兴趣”和‘琴趣”是分不开的,教师只有发展孩子的‘兴趣”才能提高孩子弹琴的‘琴趣”,从儿童对钢琴本身的兴趣发展对演奏钢琴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琴过程视为一种乐事,才能长久。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接受能力均不一样,所以怎样形象生动地教授幼儿,使幼儿容易并快乐的学习钢琴是每一位钢琴教师的责任。 我们要想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更便于记忆,就要用适当的比喻来启发幼儿的思维。例如:学习音高排列时不要把一个个的音孤立起来变成和音乐毫无关系的符号,而是要赋予它生命,可以画上楼梯、小山,用爬楼梯、上下山来让儿童体会旋律的倾向性;在区分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时可以用动物的声音作比喻,高音区像小鸟在清脆的歌唱,低音区则像狮子吼叫的声音等,赋予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喜欢哪科的老师哪科就会学的很好。其实这是对的,只有学生喜欢你,他才更在乎你的教学。
教幼儿钢琴也是这样,孩子第一次上钢琴课都是带着既好奇又紧张的情绪。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不仅要授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要培养好这种感情,起初教师的表情就很重要。教师的表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为你的喜怒哀乐都会写在脸上。天真无暇的儿童,对教师的表情是很敏感的,缩短教师和幼儿的距离,亲切和善的表情是最直接的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喜好、智力条件和身体情况。例如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接受能力慢的学生,一旦这些学生突破了某些难点,教师应称赞他们,使他们得到鼓励、产生自信。千万不能急躁发火,更不能说一些打击孩子自尊心的话。这样只会使孩子过于紧张而不能很好的发挥真实水平。
有的学生虽聪明伶俐,但易浮躁和骄傲,一旦他们弹奏的较成功,而沾沾自喜时,教师要能做到喜而不形于色,在表示赞许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
总之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在健康愉悦的心情下学习,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是孩子的老师,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更多资讯,请访问郑州钢琴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