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产品最难推广?

机构:广州企程教育 时间:2016-07-27 点击:979

  然后反向推理,自然就能找出阻碍消费者接受的因素。

  那么,同样是能满足需求的产品,当该产品具备了什么属性,更容易让用户接受呢?

  过去众多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发现了这些因素:

  产品第一次尝试成本低:第一次尝试门槛低——比如巧克力买一块尝尝;

  产品先验性价值高:购买前能够判断其价值——比如手机买之前一看参数就知道;

  产品后验性价值高:购买后能判断其价值——比如巧克力好不好吃,吃一次就知道了;

  产品带来正面形象:使用后能提升形象——比如买高端产品;

  产品理解成本低:产品容易被理解——比如更苦的巧克力,很容易理解;

  产品容易被关注:消费者容易关注此类产品的信息——比如服装款式;

  产品符合过去认知:消费者不需要改变认知——比如一条普通价格的牛仔裤。

  同样价值的产品,如果更多地具备了上面的属性,在向消费者推广的阶段就会容易很多。

  而任何不符合的方面,都会形成对产品推广的阻碍因素,导致即使产品很好、很能满足需求,也会在前期推广时步履艰难:

  产品接受门槛高——第一次用键盘的人,需要大量学习,一开始还不如手写快;

  产品缺乏先验性价值:购买前往往无法判断质量——比如新电影,不看怎么知道好坏;

  产品缺乏后验性价值:购买后也无法判断质量——比如用了杀毒软件,感觉不到提升;

  产品带来负面形象——比如性病治疗;

  产品理解成本高——比如让一个普通的网购剁手党理解什么叫做“移动时尚服装定制平台”,很难;

  产品不容易引发关注——我们会关注手机话题,但不关心朋友在用什么牌子的电池;

  产品不符合认知——习惯了买5元一瓶的果汁,为什么要买一个20多元的健康果昔?

  很多人觉得保险难以推广,是因为保险几乎具备了上面所有的“认知阻碍因素”:

  保险第一次接受门槛高(一下子好多钱),接受前无法判断质量(我怎么知道你家保险是不是骗人的),接受后也无法判断质量(买了保险一般不会出事所以没感觉)、理解成本高(复杂的比率看不懂)、使用频次低(就一次购买)、产品不容易引发关注(很少有人讨论这个话题)……

  上面的“认知阻碍因素”会让很多明明很有用的产品在前期推广缓慢(比如当年的切片面包机在美国花了15年才逐步推广),作为营销人往往很难改变这些产品属性,但我们实际上可以针对每个“认知阻碍因素”对症下药。

  有些产品,用户在使用之前,无法判断质量或者感觉没什么提升,从而导致先验性价值过低,形成了推广阻碍因素。

  比如电影——看之前无法判断质量;比如更高收益率的理财,只差不到1个百分点,感觉不出有什么区别。

  (1)使用前无法判断质量

  如果是“使用前无法判断质量”,营销上的解决办法一般是利用从众心理——人们会观察其他人的行为,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做。

  比如看电影前不知道电影好不好,看看豆瓣上大家的点评就可以了。

  喝某个凉茶前,不知道好不好,但反正是“全国销量遥遥领先”,大家买的一般不会错。

  这方面,很多公司的重要做法是:塑造用户故事,让众多消费者可以看到购买后的结果。

  比如美容、培训等行业,都集中火力讲几个用户购买服务(或者参加培训)后人生的改观,这种故事对缺乏先验性价值的产品来说,远远比产品属性要重要。

  (相反,手机等产品很容易通过参数来判断价值,很容易产生先验性价值,因此用户故事反而不如核心产品信息重要)

  (2)使用前,感觉提升太小

  如果是“使用前,感觉提升太小”,那么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人的“损失厌恶心理”——人对小的利益不关注,但是对即使很少的损失常常会关注。

  更多资讯,请访问广州网络营销课程培训学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