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错误态度--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

机构:成都新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时间:2016-08-22 点击:576
谁都想早点实现财务自由。有了钱,就不被钱所困,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日本现在有一个如日中天的企业叫Tsutaya,是日本最大出租光盘的公司,其经营者的理念非常有趣,为日本超级畅销书作家土井英司所大力推崇——要想实现财务自由,在常见的五个关键词 “when,where,what,who,how”前面都加上一个“喜欢”,生活和工作便都变得美妙无比。
但是刚进公司的员工肯定是没有这种自由的,靠跟公司持续的薪酬博弈,能够最终实现你想要的自由吗?这种想法真是弱爆了。
土井出生在一个世代做小生意的商人之家,从小就幻想能够成为一个经营者,20多年来,他总共读了超过10000本商业书籍,有了6次跳槽经验,这让他很 早就养成了以“经营者的头脑”来思考的习惯。学会了站在这个角度看问题,就能很清晰地了解现在的自己对公司来说,到底具有多大价值。
他发现,大公司在每位新进员工的身上的投入多达几百万日元,这些“先行投资”,以后当然要尽量从他们身上收回来,它们对员工进行的培训,都是为了从他们身上获得最大的利益。
但是很多员工不会这么想,他们觉得,自己的工资是20万日元,那么做出价值20万日元的工作出来就行了,太过投入,就会感觉“吃了亏”,遇到困难,就会安慰自己“为了这点钱真不值得费那么大劲”。
实际上是谁真的“吃亏”了呢?土井举了个汉堡店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在汉堡店打工,时薪700日元,但不是“卖了700日元的汉堡就等于干了该干的工 作”。因为对公司来说,700日元的汉堡是销售额,700日元的时薪是人工费,打工者要是只干700日元的工作量,公司就只能倒闭了。因为在一般的经营原则中,要想得到最低限度的利润,人力成本要控制在销售额的30%以内。就是说,你得卖出现在工资3倍的销售额,才算配得上你的工资。
那么大家都来算一算,你在干着“自己的价格=工资”的工作吗?
恐怕很多人都不是。为了配得上你的工资,提高附加值就成了公司和你要成长的唯一出路。这个附加值不是溜须拍马的本领,不是一手在握N多资格证书,或者英文有多流利,而是在公司提供的背景舞台上,成为“传说中的一流员工”,那你就能在任何时候把这种能力换成金钱。
拥有能在任何时候把职业能力转化为金钱的自信
无论是升到公司最高层,或者被更好的公司挖走,或者自己创业,一旦成为“传说中的一流员工”,你就有了“能选择工作”的能力,当然也就能实现了高薪梦想。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手中的钞票多得花不完,而是拥有了能在任何时候把能力转换为金钱的自信,无须再为明天担心。
土井写了一本畅销书《20几岁决定一生中收入的90%》,为什么叫这个书名?因为大学毕业一般都在22岁左右,开始进入公司工作,至少在前3年,主要都 在完成上司交给的工作。为了将来能获得更高的自由度,这3年就要老老实实去把工作完成好,这样在25岁,就有了更多尝试的机会,在这段时间中如果能做出很 好成绩,对后面的人生会有很大帮助。那么这几年的成绩如何来认定?就要用数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当土井在亚马逊做图书采购的时候,他看到其他人都只是埋头工作,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用数字来说事。所以当时他就研究了在亚马逊网站卖的最好的400本书的数据,全部做成表格,自己进行分析。虽然他现在有了自己的出版公司,但最初根本不懂出版是怎么回事,也没写过书,但他有心通过自己研究和努力,策划出百万销量的书来。其实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感觉工作需要品位,但是最终要创出成绩,还需要把数字和品位结合在一起,把这两个因素的平衡掌握好的话就可以成功。
日本人有对销售火爆的东西进行 批判的习惯,比如泰坦尼克在日本并不是很受好评的电影。在出版界也一样,有些出版人会感觉像类似《哈利·波特》的题材很俗气。土井清楚地意识到,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不会成功的。不管做项目还是做公司都是一样的道理,很多时候不能因为自己喜欢与否来决定是否去做这件事情,而是要考虑客户是否会喜欢。在二十几 岁,人的固定观念还没有养成,这个时候主动去了解客户,了解自己衣食父母的真实喜好,这对今后做事情会有很大帮助。年轻时如果学会用数字去做判断,基本不太会判断错误。所以对于年薪,以“工资+学费”的角度去考虑,可能会更客观和透彻。
年薪高的工作一定有其高的理由。但是一旦你收到高收入的offer,是因为对方看上的完全是属于你自己的能力吗?
其实不然。比如一个在A公司工作的人跳槽到B公司,年薪涨了10万元,其实这是此人在A公司工作期间获得的能力,这个教育成果被B公司以10万元买下来而已。这10万元与其说是此人的能力,不如说是对A公司的教育所付出的代价。
在日本的匠人世界中,工作本身被看做一种修行。像厨师和面点师,甚至作家和设计师,在独立工作之前,经常拿着非常低的工资,甚至没有报酬,他们会认为 “自己还在修行中,工资给多少都很感激”。为了将来能独立,他们一边学习掌握一流技术,一边学习经营和客服的知识。这个匠人的法则,在所有的商业世界都适 用。
工资低,意味着你在职场中还未处于一线位置,担负的并非重要责任,更有优势“旁观者清”,在一边观察和学习,想象并实践着未来的自己。新 人拥有的只有时间和体力,把自己手中剩余的时间提供给公司,以此换取金钱和经验,是新人唯一可做的买卖。“把自己彻底便宜地卖掉”,是土井置死地而后生的 诀窍。
“从22岁参加工作到30岁,不过8年时间,就算你从一开始收人就比别人每年多出200万日元,8年总共是1600万日元。但是从30 岁到60岁时30年,如果在这段时间里你每年比别人多赚200万日元,就总共是6000万日元。与其在二十几岁老想着多拿钱,之后的30年逐渐减少,倒不如二十几岁时对收入多少一概不问,安心踏实工作,从30岁开始收入逐渐增加,这样来对待职场人生,好处要大得多。”
年薪高与年薪低的公司,你挑哪个?
答案好像显而易见。
但是日本超级畅销书作家土井英司告诉你,希望薪水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人,看上去很有上进心,实际上越是努力,最后却往往越是白忙活一场。因为二十几岁时的他,正是这样的人。
曾经有这么3个选择摆在土井面前,他很庆幸自己告别了终日惶恐于公司未来和工资的小康心态,做出了不后悔的选择:
第一,在著名的游戏公司世嘉只工作了一年,就辞职做月薪极其寒酸的杂志撰稿人。如果留在世嘉继续享受高工资,日后的成功出版人土井压根就不会存在了;
第二,在日本亚马逊做采购获得“CompanyAward”奖后没有接受猎头的邀约。如果受猎头引诱去了那个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公司,虽然跳槽后年薪增长,最后却很可能毫无建树;
第三,在下定创业决心之后,拒绝了上司的升职offer。如果沉迷于稳定和被提拔,土井就会失去这次最好的独立时机。
总是以年薪增加为目标而跳槽的话,等注意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时候,已然成了无根之草。这是土井在盲目变换职业轨道的年轻时代,得到的最沉痛教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