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考研
考研公共课、考研专业课、专业硕士、考研高端辅导、考研集训营、MBA辅导
专业考研辅导,小班面授,全程督学,只为顺利考上研
快速咨询
摘要:紧张地备考难免会让人心生疲惫,很多正准备复试的研友感觉自己在崩溃的边缘,不自觉的开始颓废、放纵自己。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来听听研友们的建议吧。
在复试的准备过程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明明知道自己要要全力以赴奋力一搏,可一想到要学那么多专业课,还要准备面试,就变颓废了,间歇性地学到崩溃,玩到羞愧,边怕的不行一边玩手机。
正如知乎研友说的那样:
总会间接性颓废,一次持续近一周,不吃饭,光吃各种零食,不想学习,一拖再拖,各种看球追剧,逃避任务,浪费时间,放纵自己,变本加厉,对花钱和浪费时间渐渐没有了愧疚,以前没有这样混日子过,感觉生无可恋…
如果你也有上述症状,那必须得治,不要让间歇性颓废害了你!看看你们的考研论坛的研友们都怎么说呢,又是如何解决的?
@实人
1、经常反省自己。如果你能每天认真地反省自己,那么你就可以从每天的进步中获得信心,从每天的查漏补缺中再次进步。
2、曾经有人说过:把头沉浸在水中,人唯一的渴望是空气,当你渴望成功如同渴望空气一样强烈和迫切时,你便无所不能。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强烈地渴望考上研?恐怕现在还有很多人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别人考研,那么我就考研;或者又想工作又想上研,举棋不定,还在疑惑徘徊。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会问:"你说,我能考上么?"这些人还没有坚定自己能够成功,那成功对于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3、要坚持不懈。成功并不青睐那些聪明的人,而是关注那些最能坚持的人。现在有很多考研的同学问所谓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每天给自己制定目标,并且坚持下去。对于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他不会看到自己的未来,因为他没有坚持。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低谷期,这里的坚持不懈并不是指每天7点出门自习,晚上10点以后回宿舍的生活,你可以巧妙地避开低谷期,学习量可以灵活减少些,这里的坚持是指每天进步一点,有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就好了。
4、学习要保证质量。现在自习教室里还有很多人在自习的时候,三心二意,有的吃东西,有的只是坐着熬时间,一天下来也不知道学了什么。有过考研经验的人知道,尤其是到了要上考场的前一两个月,心里发慌,学习效率必然不高。希望大家懂得时间管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学习时就认真对待,不要把整块的学习时间打散,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因为学习被打断后,学习热情是会减退的。
5、保持健康的状态。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尤其指积极向上的心态,有些人在整个考研过程中都过的那么的滋润,那是因为心态好,而且还能够享受学习的快乐。当然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锻炼身体,生活要有规律。有些人可能半年一年也不生病,可是因为学习耗体力,每年都有人是因为健康原因而不能踏进考场,就是因为没有锻炼身体或者生活没有规律。每天锻炼半小时或者每周锻炼两三次,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是难事,如果是的话,那也是借口。"如果你坚信自己能够成功,你就一定会成功!"
@强悍的神
1、每天的时间要适度,找到适合自己强度的时间。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每天的学习计划。你以前从来没有学习连续学习一个小时以上,就不要制订一个每天学习2或3个小时的学习计划。你可以把它变为每天学习半小时或一个小时。再把半小时或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拆分为每次10分钟或20分钟,更容易每天坚持下去。
2、把每天的学习计划放在首要位置。你可以每天早上提前起来10分钟或半小时,用来完成学习计划。尽量把每天的学习计划放在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你可以充分利用早上的时间来完成你的学习计划。
3、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来完成你的计划。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很忙,无法拿出整的时间来学习。这时你可以学习利用零散的时间段来完成你的计划。如上下班做车的时间,午饭时间,排队的时间等一些小块的时间。
让学习变成一种好习惯,你就不会再那么焦虑那么拖延了。
考研论坛的研友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考研帮也有几点小建议给大家:
?参考别人的努力程度并没有任何意义
有人把考研比喻成一场蒙住双眼的赛跑,你永远看不到别人跑了多远,也看不到自己跑了多远。我个人我觉得不是特别恰当。因为考研这件事,相当于有无数条不同的赛道。你选的学校难度很高,你的赛道就相当于在上坡路段,你选的学校难度一般,你的赛道就相当于在下坡路段,很可能路上还有顺风。而和你在同一条赛道上赛跑的人散落在天涯海角,你对他们的任何信息都一无所知。而你身边所有你能看到的考研同学,几乎不会有人和你在同一条赛道(报考同校同专业),所以当你感到压力很大时,不管你看到的同学是什么学习状态,对你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
?你最应该尽量减少对自己情绪的关注
把对最终结果的恐慌转化为对短期结果的改变。试着不再去想最终考研能考多少分,而是关注这周该总结的题目都总结完了吗?今天该记的单词和该背的作文都记住了吗?今天该做的事你都还没有做好,你不去完成这些却陷入担心考不上的消极情绪中,那可能这才是最值得担心的事。我想,只要你能努力用心地完成每天当下的任务,你最终也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合理的安排+长远的计划
做好计划,合理安排,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条不紊。计划可以有课程复习进度计划、每天的学习安排、有规律得作息饮食计划等。计划的制制订可根据自己的作息、生活特点以及自己对每门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安排,不宜粗,也不宜太细。其目的都是为了充分利用事件,高效有序地复习,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不要为计划所累。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成绩。尤其要注意正确对待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将其作为查漏补缺、促进复习的手段。
?不要偏执
不要把考研想的太过于到了复试阶段,重要。考研当然很重要,就像人生的很多事一样重要,高考都不能决定人生成败,考研也不能。把心态放平和一些,考研只是漫长人生的一个阶段,只是小小的一个难关,撑一把就过去了。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间接性的颓废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到了最关键的复试阶段,但是不要因此就觉得有负疚感。与其沉浸在负罪中忐忑不安,不如好好规划,劳逸结合,一点点地调整自己,要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肯定自己进而鞭策自己,胜利就差最后一步了。考研帮愿所有的考生都能学有所成,梦想成真。
摘要:目前,很多同学都已经顺利通过了考研复试,但是在此小编要提醒考研er别以为接下来就高枕无忧了,殊不知复试通过后还有一些重要事情必须要做,否则很可能无法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
?首先,要过政审关
关于政审,主要是看考生有没有不良表现,有无参加什么非法组织等。相信大家都没有这样的经历,也就不用过多担心。政审表有不少院校在复试阶段就让大家准备了,那这里就可以忽略了。
对应届考生而言办理政审很简单。同学们需要填好表格再到本科所在院系党委负责人处盖章即可。具体到哪里盖章,同学们可咨询辅导员。
往届考生办理政审可能稍有些麻烦。笔者当时是在档案所在部门的党委盖章。但是,当时这个机构没有党委,也无法盖章。于是,笔者又和院系教务老师联系。最后好像是在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盖章。至于具体的办理方式,各地政策可能有差别。同学们先按照老师交代的流程办理,如果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沟通解决。
必须提醒大家的是,政审表可能就一张,填写之前一定要复印一份。下笔之前先打好草稿,确定没问题了再填写原表,以防写错又要重新所要邮寄等各种麻烦事。去年,笔者还碰到有同学面试回来发现政审表丢了,之后又不得不麻烦招办老师重新邮寄。总之,小心无大错,各种细节的问题一定要多加注意
?第二,户口迁不迁?
关于户口,同学们一定要有明白以下两点。
第一,上学读研是一个迁移户口的绝佳机会。大家也应该知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想通过其他途径转移户口是一件很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事情。大城市特别是北上广等地的户口政策着实让人抓狂但又无奈。但是,只要能上学读研,就能很容易的把户口迁入任何一个大城市。至于毕业时能不能留得下来,那就看你自己读研时的努力程度。
第二,户口关系到每个人的长远发展。大部分考生都争相报考名校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但是,同学们绝对不能忽略一个重要问题:个人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在经济发达地区能天然的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甚至有些行业如互联网等只有在大城市才有发展的空间。想在这些地区持久发展,就必然涉及到落户等问题。
因此,综合以上两点考虑,对于读研是否迁户口,同学们一定要思虑周详。至于具体的迁移问题,只需按照流程办理即可。很多同学在读本科时都办过这件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切记一点,一定要把户口迁移证等重要材料保存妥当。
若想更深入了解考研与户口关系问题,同学们可以参考笔者今年1月21日所写的《2021考研与终身大事可否兼得?》这篇文章。本文从考研角度对上海落户打分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想考上海地区高校的同学一定不能错过。选专业与落户口有密切关系哦!
?第三,档案如何转?
相对于迁移户口,每位考生的档案都必须转移到考生所在院校,不存在转不转的问题。因为,报考院校必须要核实考生的档案信息。一旦有重大隐瞒或者错误,那将是一件后果很严重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档案不能由个人保管携带的原因。
所以,同学们只需拿着调档函到档案所在单位按流程办理转移事项即可。也有的院校可能会直接给考生档案所在单位邮寄调档函,而不用考生办理。无论那种情况,相关材料、单位名称和邮寄地址等一定要保存好记清楚。有问题一定要及时联系负责老师,自己不可乱来。档案如果丢了或者有损失,那将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
?第四,通知书与助学贷款
除了上述与每个考生密切相关的三件大事之外,还有一些"小事"也不容忽视。例如组织关系转移、查收录取通知书等事情也必须重视。很多同学在本科时没有机会入党,但读研时机会比较多。有意愿的同学一定要注意把握。
考研奋斗一年多时间,就是有朝一日想看到那张金灿灿红彤彤的通知书。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经常关注报考院校官方的通知。也可以打电话咨询教务老师。如果地址没问题,一般情况下,考生最迟会在6月底离校之前拿到通知书。如果迟迟没收到,那就一定要及时反馈。
还要强调一点,有些同学读研时可能要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据笔者了解,有些学校或银行规定,本科有助学贷款,读研时也可以继续再贷款,只不过要办理一些手续。因此,有打算的同学一定要提前打听清楚报考院校的相关政策,以便于提前办理相应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