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佳高考培训机构排名

机构:成都美博教育 时间:2020-08-26 点击:557

成都美博高考志愿规划一对一

成都美博中高考辅导班

美博教育(全称:成都美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始终秉承中美合作教育理念,致力于为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美博教育旨在实现中小学生“高能高分”的教育目标。至今取得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成果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教育即“教书育人”,其核心是“育人”!

小学数学二年级估算如何教学

1

小学 数学二年级估算如何教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估算如何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要从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人手,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强化估算意识,作好估算示范

大纲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因此,小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估算能力的提高与教师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数学内容作好估算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意识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的灌输上。估算示范则应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比如,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低年级的估算训练即可开始。在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后,一方面要求学生建立相应的所学单位的“观念”,同时让学生联想生活实际,并通过两者的结合来估测填写恰当的长度单位:跳绳长2(),大头针长24(),门框高2()等等。

中年级学习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后,可让学生填一填:操场占地500(),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24(),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等等。高年级学习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后,也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估算。这些内容固然教给学生一些贴近生活的有用知识,但同时还应看到它们所蕴含的估算价值,教学中要尽量联系实际,很好掌握这些知识通过运用内化为能力。再比如:“一块长方形小麦试验田,长75米,宽48米,这块地有多少亩?”这道题,可先与学生一道进行估算:这块田的面积不会超过80×50=4000,每亩约670平方米,所以它不超过6亩。接着师生共同计算出结果,加以比较,如果出入过大,计算很可能有错,及时纠正。这样做,既训练了估算,又学生尝试到估算的甜头,从而有利于估算意识的增强和估算习惯的养成。

挖掘教材内容,加强估算训练

首先,要在口算训练中渗透估算方法。教材中的估算大多是通过口算进行的。在口算中渗透估算方法,可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迅捷的判断力。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观察比较,对问题作简约的推理后,接触到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得以解决。例如计算“328×48”时,教师可先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估算方法:328接近300,48接近50,300×50=15000,所以328×48≈15000。然后让学生及时练习,使他们初步体验估算的思想方法。

其次,通过估算提高计算正确率。一是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是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例如。计算686+217,通过估算知道其结果必然大于900而小于1000,否则,就是计算错误;计算87×36,先把87看成90。把36看成40,90×40=3600,那么87×36的结果接近3600而小于3600。如大于3600必然是错误的。

2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上课是每个老师的职责,但是上一堂好课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只有感兴趣才能乐学主动的去学。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过程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主观上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谈话方式激趣、游戏方式激趣、儿歌激趣……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题目的趣味性,如我在讲“时间的认识”时,我采用了1分钟学生能踢几个毽子,能写几个字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地完成本节课堂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质量,必须要更新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思想,采取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改变过去那种“先教后学”的落后的教学方法,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预习、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新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通读教材,尽量做到学生自能懂得的、学会的内容,就应该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对于那些不易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在书中点、划、批注。从而在新教材实施时,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带着问题听课、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疑难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利用设疑解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思维是因遇到问题产生的。要让学生心中有疑问,心理上有困惑感,他们才能产生认知的冲动,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疑,创设一些带有诱导性问题的情境来迎合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发他们的情绪,激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促进积极的思维,使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比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笔者设计3种练习。练习一为讨论题,当除数是5时,余数可能是几?余数最大是几?学生在讨论猜测中通过动手操作,演示得到结论,而后概括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练习二为判断题,给做对的小动物戴红花,以游戏形式完成练习,进一步巩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练习三为实际应用题:说一说生活中的有余数除法,如给班里26张双人桌分组,说一说,怎样分更合理?在讨论中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不但学知识,而且还可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增添学习的兴趣。

深入挖掘数学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的确,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商品打折问题:小赵去商店买练习本,回来后问同学:店主告诉我,如果多买一些就给我八折优惠。我就买了20本,结果便宜了1.60元,你猜原来每本价格是多少?最大经济效益问题:某商场销售一批品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问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利用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强调数学的广泛应用,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其次,充分利用我国古代数学辉煌灿烂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是数学故乡,有着辉煌灿烂的数学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数学家,在中学教材中涉及中国数学史有20多处。例如初一对正、负数教学,可以提及我国古算术《九章算术》,在此书中最早提出正、负数概念及其相应运算法则;对于二次方程可以介绍《九章算术》秦九韶所创立的孙子定理,在国外五六百年后才由大数学家高斯发现同样的结论;至于应用最广泛的勾股定理,实际上是我们中国道人先发现,并由公元3世纪吴国人越爽最早证明的。在教学中,可以挖掘这些生动的素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独到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组织存在不足,缺乏独立性与归纳概括能力,大多数学生也只是看到什么就会想到什么。为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与指导作用,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激发,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处于活跃状态之中,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教材的重、难点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具有思考性、深浅适度的各种问题,这样,每名学生的思维都被激活,在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下,对新学习的知识有所掌握。

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还要对提问的内容和方法引起注意,提问不能局限于“是不是?”“好不好?”这些提问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者没有明确提问,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教师要多问,使学生对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类比等经常性的逻辑思维形式逐步掌握。比如,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读题要仔细,一边读一边想,题目内容要弄清,对题意可以进行复述,教师还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有哪些?”“为解决所提问题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通过这一条件你总结出的结论是什么?”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只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

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

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会产生一种动机,这是因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在人们的行为活动中形成了一种内动力。所以,对学生思维动机的激发,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行培养。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动机怎样进行激发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对教材中的知识因素进行有意识地挖掘,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对知识的重要性有所认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价值,并进一步形成思维动机。

比如,在除法算式中如果存在除不尽的情况,可以通过“进一法”与“去尾法”解决问题,比如,可以用商的近似值解应用题。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时,先出示题目:小红的爸爸要将3.2千克酒分别盛在几个玻璃器皿中,每个玻璃器皿最多可盛0.5千克,需用几个玻璃器皿。先让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答出所需玻璃器皿的数量时,主要是观察3.1千克中有几个0.5千克,教师再让学生猜一猜所需玻璃器皿的个数,然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果。最后所得的数是6.4,再提问学生:“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我们需用6个玻璃器皿可以吗?”学生会说:“不行。”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学生都回答还需要再准备一个玻璃器皿盛装剩下的0.2千克油,最后得到的答案是需要有7个玻璃器皿方可。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猜测进行验证,老师指出,有些得数是不能四舍五入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位,这种方法也称为“进一法”。随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去尾法”。因为这些例子与我们的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学生很容易理解与掌握,这样学生探求新知,培养思维能力的动机得以引发。

冲刺中高考

成都美博中高考辅导学校少儿辅导课程优势

  • 特色一

    高品质教学

    3次课程内入学测评与教学方案制定,让教学方式更严谨

    了解更多
  • 特色二

    专业测评体系

    1周1次回访,让家长更了解学情

    了解更多
  • 特色三

    系统分级阅读体系

    阶段性测试及试卷分析,检测教学效果

    了解更多
  • 特色四

    个性追踪服务

    3月一次阶段性教研家长会,研讨下阶段教学计划

    了解更多

成都美博小初高一对一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反思

1

初中 数学教学如何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反思?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一、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地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比较,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是周围的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此外学生的反思还可以是阶段性的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对批改之后的作业,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优化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教学的目标决定数学教学的方向、内容、方式与手段,同时也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制定不同的目标,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状况,并且要切实可行,保证能够促进所有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

2.优化数学教学的方法。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方法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甚至制约了教学的发展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数学教师要优化数学教学的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的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轶闻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加强直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充分运用教具和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椭圆,双曲线的概念很抽象,我就用两个图钉代表两个定点F1,F2,用一根绳子代表定长,再拿一支粉笔给他们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演示一遍。用两个图钉代表两个定点F1,F2,将拉链拉开一段,其中一边的端点固定地F1处,在另一边上截取一段AF2< F1F2,作为动点M到两定点F1和F2距离之差,而后把它固定在F2处,这是将粉笔置于M处,于是随着拉链的逐渐打开,粉笔就徐徐画出一条曲线,同理可画出另一支,再让学生自己来演示一遍。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椭圆,双曲线的定义,而且把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以迎合学生的好动心理。学生在活动操作中既吸收又加工;既深化概念又形成能力。

开展竞赛,学习效果反馈,稳定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是喜欢展示自我、荣誉感强的阶段,教师可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练习时可采用以:口答题和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如果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就可以强化其健康的学习动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就是学习效果的反馈作用。因此,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是调动学习热情的有效办法,它可以使学习的兴趣连续不断,使学生保持主动精神和主体地位。所以,我们应该在考试或测验后及时认真阅卷,作出较详细的阅卷记录,尽快地进行讲评,力争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课前提问、课堂作业等多种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评比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考察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解题思路和技巧。运用这些形式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不甘落后的上进心。

深入挖掘数学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的确,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商品打折问题:小赵去商店买练习本,回来后问同学:店主告诉我,如果多买一些就给我八折优惠。我就买了20本,结果便宜了1.60元,你猜原来每本价格是多少?最大经济效益问题:某商场销售一批品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问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利用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强调数学的广泛应用,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其次,充分利用我国古代数学辉煌灿烂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是数学故乡,有着辉煌灿烂的数学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数学家,在中学教材中涉及中国数学史有20多处。例如初一对正、负数教学,可以提及我国古算术《九章算术》,在此书中最早提出正、负数概念及其相应运算法则;对于二次方程可以介绍《九章算术》秦九韶所创立的孙子定理,在国外五六百年后才由大数学家高斯发现同样的结论;至于应用最广泛的勾股定理,实际上是我们中国道人先发现,并由公元3世纪吴国人越爽最早证明的。在教学中,可以挖掘这些生动的素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独到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组织存在不足,缺乏独立性与归纳概括能力,大多数学生也只是看到什么就会想到什么。为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与指导作用,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激发,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处于活跃状态之中,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教材的重、难点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具有思考性、深浅适度的各种问题,这样,每名学生的思维都被激活,在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下,对新学习的知识有所掌握。

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还要对提问的内容和方法引起注意,提问不能局限于“是不是?”“好不好?”这些提问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者没有明确提问,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教师要多问,使学生对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类比等经常性的逻辑思维形式逐步掌握。比如,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读题要仔细,一边读一边想,题目内容要弄清,对题意可以进行复述,教师还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有哪些?”“为解决所提问题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通过这一条件你总结出的结论是什么?”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只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

注重主体活动参与中培养学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学生活动参与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成都美博高三全日制辅导

成都美博高三全日制

成都美博一对一辅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