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进了投行做了大半年的分析员新人后,自告奋勇地参加了母校在本行的招聘队,才对招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过程是相当的“残酷”。
记得大学里就业服务部的老师常常强调,简历不能超过一页,格式要得体,内容要恰当,但是美国每年每个顶尖大学都有好几百人投简历到各大投行,往往第一轮面试就筛剩二三十个,仅凭一份简历又如何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呢?
通常每家投行都主要招美国顶尖大学的人,几十年下来各个学校在每家投行也都会有自己的校友网络,而招聘的工作,很多时候不是靠人事部,而是靠校友来进行的。这是因为各个学校课程不一样,评分标准也不一样,再加上不同的课外活动,不靠经历过这一切的校友,人事部那些娇滴滴的女士们很难客观地对一份简历进行判断。
参加了一些关于招聘过程的培训后,某日午饭回来,我突然发现桌子上多了一本有10公分厚的白皮书,一开始还以为是哪个公司的上市报告,拿起来一看才发现是今年暑期实习的应聘简历,而且还不是所有的学校,仅仅是来自我的母校的应聘分析员(不包括MBA)的就做成了这么厚本书。再一查邮件,后天就要电话讨论,请大家挑出8-10份。
我的天呀,800多份简历,你叫一个每天工作20小时的分析员抽出时间在两天内来挑出10份,真不愧为投行的风范。我同另一个同届的校友通了个电话,他也有同感。大家无奈的说,那就只能以高标准严要求快速过了。
那天夜里,我处理完手头紧急的事,就开始埋头看简历了。
所谓的高标准严要求,其实就是几点:GPA比较好(3.5以上就行),有过投行或金融业实习经历,或者是大牛人(高分,有很多领导职位和课外活动的),体育超好者(比如你是参加全美大学橄榄球赛的,并且打后卫的),或是有不寻常的经历的(像在伊拉克当过兵打过仗的)。当然,标准也比较灵活,如果你GPA很好,但工作经历全是搞搞研究,写写论文,又无啥课外活动,那就属于投行里所谓“高分低能”,肯定被“杀”。
说起这个,找投行工作倒也不是成绩越高越好,投行很忌讳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所以看到高分,反而会更加看重你有没有社团中的领导职务,搞不搞体育等。
另外,也有很多硕士生来竞争本科生的实习机会,反而是很不合算。投行里招硕士生一般很少(我这里指的是企业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的IBD部门,不包括后勤),招的一般工资也不会和本科有太大的区别,因为想进投行的人太多了,他完全可以付少点工资招本科生,反正你只要懂加减乘除就行了,更不用提博士生了,基本上看也不看简历就跳过了。
如果你之前有投行或是金融业实习的经历,那就恭喜你,又过了一关,如果没有,也得想方设法和金融搭上边。有人就列了一大串自己学过的金融课程,也有很多中国学生回国托关系在银行或基金里实习,都可以加分。
如果看到有人在私募或风投实习过,那就说明这个人有背景(因为私募风投一般是不会找大一大二的实习生的),一般会留意一下。当然,有时也会有执行董事特地跑过来说,某某是我的客户的儿子,请多关照,这我们也得卖个面子,记下。最后挑出了10多份, 当然也包括走关系的,再两两比较一下,又大刀阔斧的“杀”了几个,总算敲定了10份,却也是凌晨3点了。
等到电话会议,就又热闹了。十几个校友从第一页开始,就开始轮流报自己选中的简历,其他没被提到的就跳过。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人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毕竟是民主社会嘛。讨论中各种情形都会发生,比如说一个玩魔方世界排名前50的,成绩平平,之前也没有过相关工作经验,但大家都很好奇,世界排名前50的高手是怎样的,就把他列入了面试名单。
还有的简历上写的挺好的,但我们中有人认识此人,也许是申请者平时为人不善,同事就说了一句,这个人人品不好,也就被一言否定的。如果有人和你是一个课外活动的,也会有人问,是不是有这么个职务,这人是否做过这样的贡献,这也算是打假防伪的措施。就这样,第一轮面试的20-30位人选就出来了。
经历了整个过程,我感觉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既有唯才是用,不论出生和专业,也有不少因为主观因素或者是开后门而入选的。不过在投行,很多时候就是看关系才能做生意的,也难怪会开些后门。
我介绍你的儿子来这里面试,你到时候要上市,总得给我点面子,分我一笔生意吧。好在就算是走后门,在美国还是比较公平的,最多让你被入选第一轮面试,之后还是要看你的真本事了。何况,第一轮面试也不是那么容易过的,就算过了,还有二面三面等着。而你的千辛万苦逐字逐句改过的简历的作用,也就不幸地到此为止了。
更多优质内容
2020美国H-1B申请数量锐减?原因竟然有这几点!
2019英国留学最常见30个问题问与答
惊!原来进入这10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入硅谷顶级公司?
一个人漂洋过海,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既兴奋又害怕,一边迫不及待想要开启全新的生活,一边又被各种文化冲击搞得小心翼翼。时而嗨起来,时而丧到爆,据说那些踏出国门的留学生,都会经历以下五个阶段,反反复复的小情绪,可真是磨人的小妖精呢~来看看,说的是你嘛?
第一阶段:哇靠,我爱新国家,我爱新环境,世界太美好了!
你终于抵达了新的城市,天气不一样,食物也很棒,有很多新伙伴一起聊天,还有很多事需要打理和安排。
此时的你,正处于与新国家的「蜜月期」,虽然环境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但是新的体验和经历会让你觉得兴奋和好奇。
第二阶段:好想我妈,好想我的猫,好想楼下小卖部,呜呜呜…
当你对新生活的好奇感渐渐降低,你就进入了「敌对期」,你可能因为语言或者生活习惯等方式而遇到很多棘手的情况,说不定还会感到委屈和失望。
独自一人异国他乡,其实你明知道那些挑战会让你成为更坚强的人,但是,你还是开始希望有家人和朋友在身边,你开始怀念曾经各种美好幸福的时光。
第三阶段:好吧,没办法,老子还得顽强生活!
渐渐地,你开始适应独自一人应对各种情况,身边也慢慢有了熟悉的三五好友可以互相照应,进入「调整期」的你,看起来坚强又独立。
你会开始真正地去了解这个国家和文化,尽量避免自己因为文化差异而感到孤立或害怕。你已经开始做一名合格的国际学生了。
第四阶段:哦哟,小日子充实又滋润,这里简直就是我的家啊!
你已经可以熟练地应付各种情况,也已经充分了解当地的风俗与文化,无论是作为留学生、旅客还是其他身份,你都可以游刃有余。
在这个你与城市的「相互依赖期」,你会主动地去探索各种新事物,接触新的人,每天过得多姿多彩,乐不思蜀。什么小悲伤,什么小懊恼,统统丢到九霄云外~
第五阶段:卷铺盖回家,诶?好不适应,我该怎么办啊啊啊啊啊!
出国留学的人难免会遇到这样一个很奇怪的情况,在外留学几年,已经熟悉了那个国家的生活方式,重新回到故土,一切都要随之转变。出国遇到文化冲击,回国也一样。
在这个「重新适应期」,你需要和家人重新磨合,也需要找回自己曾经的生活习惯。
或许你兴冲冲想要跟别人分享你在国外的经历,然后发现对方全程一张木讷的脸,你才明白,有些情绪是不会相通的。
所以,从国外回来,你同样要做好心理准备~
无论你将要去哪个国家,留学生涯都会是你人生中最最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你学着坚强,学着独立,学着一个人应对生活中的全部问题;
你试着探索,试着包容,试着一个人在疲惫的时候满血复活。
你会成为最好的你,
这一点,我很确信。
更多优质内容
2020美国H-1B申请数量锐减?原因竟然有这几点!
2019英国留学最常见30个问题问与答
惊!原来进入这10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入硅谷顶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