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十佳复读学校排名

机构:成都美博教育 时间:2020-09-08 点击:651

成都美博高考志愿规划一对一

成都美博中高考辅导班

目前,美博是一家集教育科研、教育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教育服务机构。以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化辅导为核心,拥有家庭教育科研系统;素质教育教研系统;学习能力个性化辅导教研系统;中小学生学习管理系统;家庭教育、孩子学习咨询系统以及个性化辅导学习中心等服务平台。同时,美博率先引入先进魔方格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科知识+学能测评系统,不仅能够精准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环节,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还实现了教学过程的透明,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1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有效融合的方式,挖掘数学的文化价值,促使学生与数学文化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今天,小编给大家数学教学方法。

1.改变教学观念,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将数学文化纳入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数学作为一个文化系统,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观念,降低对学生数学能力和解题技巧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认识的宽度和广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

例如,在讲“导数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把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及有关人物的资料穿插进来;在讲“二项式定理”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下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如“杨辉三角”等.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补充自身的数学文化知识,随时进行课堂文化教学.

2.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例如,在讲“小概率事件”时,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在某市发行的体育彩票中,十万张有一个特等奖,奖金是20万元,那么中特等奖的概率为二十万分之一,中奖是不是小概率事件?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向伊拉克发射近千枚导弹,美国军事专家称其精确度在0.999以上,实际情况是很多导弹还是偏离目标而伤及无辜,那么一千枚导弹中至少一枚不能命中目标的概率是多少?一千枚导弹全部命中的概率为0.999的一千次方,约为0.368,那么至少一枚不能命中的概率就为0.632,可见,在这样的战争中,一枚导弹失误概率的0.001都不能作为是小概率事件.将学生关心的事件作为教学的例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3.将数学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数学史上伟大数学家的精神、信念、理想、价值观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还可以讲解一些研究数学的思维方式,通过一些小故事启迪学生的思维.

2

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重视课堂作业中的“异同”,让学生大胆地在异中求新

每次课都有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公式和法则,我们通常会通过做课堂作业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但是使用了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后,我们能突破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要来源的限制,能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了解到各种观点。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往往不能全面地去分析。如果采用实物投影,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并且能让学生亲自到投影仪上去操作,动手动脑学好数学。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们可以把实物投影和课件结合起来应用,先在课件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列式计算或让学生根据情境编制各类应用题,既省时又直观生动。

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把种种算法罗列出来后再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中的合作研讨活动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表达的工具。比如,学生个人或者学生小组可以将自己对研讨问题的思考做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使自己的表达更清楚、更条理。在计算机上接上投影仪和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将学生的发言要点记录在白板上,并且可以绘制成一定的示意图来表现讨论的思路和进展过程,借助这样的外部记录手段,学生可以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想法,进行发散思维,促进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把学生作业当中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投影出来让其他学生当作“小医生”来批改。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训练,突破常规思维方式,组织学生对各种解法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后,做出最佳选择。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解法,不断地扩展思维空间,达到创新的要求。

积极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克服困难获取发展成功体验的需求,是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充分权衡的问题。在课堂里用较短的时间充分地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再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实际生活中能碰到的种种情况与数学知识点联系起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摸球游戏”时,如何让概率的概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在学生通过摸球活动,通过实践、讨论、探究后得出可能性大小的相关要素后,设计一个“设计转盘”活动:一个商店要在“儿童节”开展一个抽奖活动,规定购买商品50元以上即可参加抽奖。奖品为:一等奖VCD一台,价值200元;二等奖相册一本,价值15元;三等奖笔一支,价值5元。分别为红、绿、蓝三色表示,请学生帮忙做一个转盘(共分为12等份)。抽奖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创作当中,大家利用自身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经验知识去参与,完成了一幅幅作品。有1红2绿9蓝的,理由是一、二等奖要最少;有1红2绿3蓝6个空白的,理由是获奖的机会本来就比较小,不可能每次都能获奖嘛;有4红4绿4蓝的,理由是这样机会比较平均,获一等奖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大家才能乐意来买等。

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顾客,你选择哪一种转盘?”“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老板,你选择哪一种转盘?”让学生在笑声中,完成对概率内容的第二次掌握。这和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联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地表达自我的想法,又能较充分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这节课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教学“小数性质”中的“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时,先用大屏幕投影出:“1、1、1”,然后问三个“1”相等吗?显然是相等的。然后又投影出“1、10、100”,再问这三个数相等吗?显然是不相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它们相等呢?富有开放性、趣味性的提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究,不断涌现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可画出一条1米的线段,然后再在这线段上标上10分米和100厘米,即在1、10、100三个数后面分别添上分米、厘米、毫米,使它们相等;也有的说可以在1、10、100三个数后面分别添上元、角、分,使它们相等。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设计让学生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提出新问题后,自己探索得出:0.1米=0.10米=0.100米。通过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

3

打造数学魅力课堂

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实质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要重视钻研教材的主干,把握新知的生长点和重难点,关注教材的深广度和教材的关键处,对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都要深入研究。由于低年级的数学课本知识比较浅显,其中有很多知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就已经接触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拓展知识的外沿,挖掘知识的内涵,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翻新,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可以有“新”的知识和“新”的收获。

例如:教学《认数0到10》,对于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会认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介绍古代的结绳记数的方法、阿拉伯数字的演变、0的多种含义、数数的多种方法)。新知识的加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合理引导小组合作

在一堂课上,我们会看到教师提供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往往合作学习时讨论的问题缺乏思考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做答,而且答案单一,这种合作学习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浪费了不少的时间,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可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非常重要。什么时候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总结许多课堂实例情况,我认为下列情况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策略: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热情高涨,举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或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非常必要。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在不少课堂上,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有些同学并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味地举着手说“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在别人发言时,勇敢地站起来,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数次打断发言人的思路。由此可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习惯能使合作学习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养成课堂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基本因素,也是学好数学的根本措施,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最佳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上课专心要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要听、就是要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要想、就是想老师所讲的要点并提出新异的问题;要做、就是要亲自动手操作与演练。

所以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问题,是否有必要补充,更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板书演示以及屏幕图示等。当然教师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的讲解会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有利于学生专心听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如果培养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肯定是一个好老师。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说明培养兴趣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配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应该在上每一堂课之前,都应备好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新颖独特的的课程内容。是学生情不自禁的被课本身吸引。同时,教师应在课堂上采取激励性评价,哪怕发现学生的细微的进步,也要及时地鼓励他们,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愿意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举个例子来说吧。小琪,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从小跟随父母在打工地就读,三年级下学期转入我校读书,可以说是回到家乡读书了。可是,他的自主学习习惯非常差,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这一次,布置下去的家庭作业依旧是空白带回来。我目瞪口呆,难以置信,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仔细观察他在接受我检查时的表情:面不改色,头高高昂起,大有一副挑衅的架势。我强压住心头的怒火,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询问其原因。他一言不发,依旧是那种木然的表情。镇静!我在心里提醒自己。一定会找到办法的!我试图使自己的心里好受些。“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我们好好谈谈!”我做出了决定,转身去上课去了。下课后,他依旧是低着头走进了我的办公室。我看他缓缓地走近,心里不免有一丝丝的痛意。他可能是自卑,于是我把准备好的一大堆批评的话咽了回去。我打开他的作业本,耐心地教他做起作业来。在教导他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反应还是挺快的。作业终于做完了,我捶了捶自己有些酸痛的腰,笑着对他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的!”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笑着说了声“谢谢老师”,就飞快地跑出了办公室。从此,课堂上多了一双高高举起的双手,家庭作业也比以前完成的好了,那好无表情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碰到不懂的问题,也会向我提问了!看着他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进步,我喜在心头。

冲刺中高考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绘本教学设计

1

小学 数学如何进行绘本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绘本教学设计?如何处理和运用数学绘本进行教学是个新问题,需要探索其实施策略。我们以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为前提,将数学绘本故事与数学这一国家课程有机融合,根据教材编排顺序,今天,小编给大家数学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故事形式与数学知识实质的关系

采取挑选、改编和结合创新的方法,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数学绘本教学趣味性强,但如果我们一味迁就儿童趣味,为绘本而绘本,就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和教学使用的价值。为了彰显数学绘本教学中数学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我们采取的做法是:一,实行挑选和提炼绘本故事,使之可以容纳和突出其中的核心数学知识,并合理穿插在教学进度中,能够与数学教学内容紧密配合、有机衔接。其二,对于现有的低幼绘本故事,进行积极的改编,在故事和形象大致不变的情况下,增添或者删除有关枝节性的细小情节,镶嵌进合适的数学元素。其三,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进行积极的创编,甚至改变绘本故事原先的主题思想,使之契合相应的数学教学目标。[2]

例如开学第一课,我们就给孩子们介绍金龟子奋力垒粪球的绘本故事,创新地变化为《同心协力的金龟子》,介绍小动物金龟子互相比赛,由单打独斗到相互同心协力,又快捷、又轻松地垒出粪球。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既学习了十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多少的比较,还很好地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这就使得儿童在入门性认数和计数学习中,避免一味单调地读、写、认枯燥的数字,而是在看形象图画、听生动故事中轻松完成认数和识数,学会数的比较。

在教学方式上,处理好绘本感知与动手操作的关系

在故事讲述和插图观察中增加操作与扮演,强化活动经验积累和数学感知体验。 教师充分运用绘本,以数学思想引领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究,课上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操作和交流。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拼一拼、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运用绘本开拓数学视野,还尝试将绘本教学作为国家课程教学的课前课、课中课和课后课一一对接。比如,二年级“认钟表”教学之前,我们给孩子们讲绘本故事《精灵的奇幻旅程》,为“认识钟表,借助活动教学一天时间的认识”做好铺垫。这就将绘本故事的表达借助活动讲解、投影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获得形象化感知。[3]

同时,数学绘本教学中我们注意体现“做数学”的有关思想,根据具体故事情节,增设学生操作和角色扮演环节,强化儿童对数学绘本的切身体验,全身心沉浸在绘本数学学习之中,进一步理解数学内容,增强绘本所含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效果。比如,配合“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一节内容,我们给儿童生动地讲述了《巨人的拼布被》的绘本故事。这一绘本故事运用形象的投影,塑造了乐于助人的巨人形象。故事中的巨人拼凑各种形状的细小布块,缝制成为巨大的盖被,再在人们遇到诸如粮袋破了、雨伞面被风刮飞了,旗子被刮没了等困难时,能够毅然剪下自己的巨被布料,献给困难中的人们,帮助人们缝补用具,解决各种生活困难。这使得巨人自身盖被破坏,睡觉着凉而生病。后来被帮助的村民知道后,又反过来献出衣被、布料帮助巨人再次拼凑、缝补巨被。

2

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充分利用电教平台,挖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且过分地依赖课本,单纯为了传播知识而忽视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学起来较被动,一味背记知识点,较缺乏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过去老师的教法也过于呆板单调乏味,就以教学“角的概念”这课题来说吧,以前,我为了讲清角的形成,自己做了一个教具,用钉子做顶点,将其固定在一个木板上,然后缠上两根尼龙线,通过移动两根尼龙线来表示要求出的角度。这种做法很难操作,那钉子有时会被线缠绕,测量时造成的误差也挺大,往往要试好几次才能勉强表示出一个比较规范的角度来,要调整顶点和线来比较角与角的大小那就更麻烦了。为此,我结合本班实际,大胆地将现代教学手段和设备运用于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积极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克服困难获取发展成功体验的需求,是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充分权衡的问题。在课堂里用较短的时间充分地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再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实际生活中能碰到的种种情况与数学知识点联系起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摸球游戏”时,如何让概率的概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在学生通过摸球活动,通过实践、讨论、探究后得出可能性大小的相关要素后,设计一个“设计转盘”活动:一个商店要在“儿童节”开展一个抽奖活动,规定购买商品50元以上即可参加抽奖。奖品为:一等奖VCD一台,价值200元;二等奖相册一本,价值15元;三等奖笔一支,价值5元。分别为红、绿、蓝三色表示,请学生帮忙做一个转盘(共分为12等份)。抽奖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创作当中,大家利用自身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经验知识去参与,完成了一幅幅作品。有1红2绿9蓝的,理由是一、二等奖要最少;有1红2绿3蓝6个空白的,理由是获奖的机会本来就比较小,不可能每次都能获奖嘛;有4红4绿4蓝的,理由是这样机会比较平均,获一等奖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大家才能乐意来买等。

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顾客,你选择哪一种转盘?”“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老板,你选择哪一种转盘?”让学生在笑声中,完成对概率内容的第二次掌握。这和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联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地表达自我的想法,又能较充分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这节课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教学“小数性质”中的“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时,先用大屏幕投影出:“1、1、1”,然后问三个“1”相等吗?显然是相等的。然后又投影出“1、10、100”,再问这三个数相等吗?显然是不相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它们相等呢?富有开放性、趣味性的提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究,不断涌现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可画出一条1米的线段,然后再在这线段上标上10分米和100厘米,即在1、10、100三个数后面分别添上分米、厘米、毫米,使它们相等;也有的说可以在1、10、100三个数后面分别添上元、角、分,使它们相等。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设计让学生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的内容。学生在教师提出新问题后,自己探索得出:0.1米=0.10米=0.100米。通过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

3

打造数学魅力课堂

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实质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要重视钻研教材的主干,把握新知的生长点和重难点,关注教材的深广度和教材的关键处,对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都要深入研究。由于低年级的数学课本知识比较浅显,其中有很多知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就已经接触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拓展知识的外沿,挖掘知识的内涵,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翻新,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可以有“新”的知识和“新”的收获。

例如:教学《认数0到10》,对于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会认读。因此,在教学中,我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介绍古代的结绳记数的方法、阿拉伯数字的演变、0的多种含义、数数的多种方法)。新知识的加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究艺术,感悟数学真谛

教学中的非语言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意作出的表情、动作和姿势的总和,也称为体态语或体势语。教学的非语言艺术,是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情达意,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语言艺术在非语言艺术的辅助下,可以收到“言语不多道理深”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常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从具体形象入手,再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机地把表情、动作、姿态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学《解决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一课,这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符号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括线表示的意义,我用左手开花表示左边的3个苹果,右手开花表示右边的5个苹果,再把两手并拢,非常形象直观地把“括线表示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的意义”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括线下面的“?”表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进而启发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解决问题。像这样,数学教学中的非语言表达是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数学问题,透彻领悟数学知识。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养成课堂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基本因素,也是学好数学的根本措施,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最佳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上课专心要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要听、就是要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要想、就是想老师所讲的要点并提出新异的问题;要做、就是要亲自动手操作与演练。

所以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问题,是否有必要补充,更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板书演示以及屏幕图示等。当然教师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的讲解会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有利于学生专心听讲。

养成广泛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阅读课本应要求学生读懂、理解、记忆,防止流于形式。因为课本是学生获得大量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所以我们培养学生大量阅读、广泛阅读,搜集更多的知识信息,帮助我们学习、理解课本知识。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应先教给他们看图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逐步阅读算式和文字;中年级的可根据内容采取边讲解,边阅读的办法。高年级的学生可选择若干段教材,让学生独立阅读,再由教师讲解或组织一起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阅读数学课本还应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纠正只用眼睛不用笔的“看小说式”的阅读方法。边看边练,或先看后练,或在练中遇到问题再看课本,持之以恒,反复训练,逐步养成独立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成都美博高三全日制辅导

成都美博高三全日制

成都美博一对一辅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