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感染功能和钢琴教学的关系

机构:郑州雨欣艺术培训 时间:2015-10-13 点击:781

  这一功能又可细分为两种效能。

  一是以情育情,以个体的情感“感应”出他人的相应情感。这在西方心理学上称为情感移入(empathy)。美国心理学家斯托特兰德(Stotland)把它解释为:“由于知觉到另一个人正在体验或要去体验一种情绪而使观察者产生的情绪性反应。”他用实验证实,当我们觉察到另一个的情绪时,会改变自己生理上和主观感受上的情绪状态。我们平时说的情感共鸣就是典型的情况。

  二是以情动人,以个体的真挚情感打动他人的情感,提高他人对个体言行的接受性。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用实验证明,当故事讲述者富于感情地讲述故事主人翁的道德行为时,被试者也被激起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并提高接受故事中道德内容的水平,促进道德感的形成。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会:热情洋溢的演说远比语调平淡、照本宣科的报告更为人喜闻乐听,并易倾向于接受其内容。

  情感的这一功能运用在钢琴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思维和行动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兴趣和关心的驱策下组织智力加工活动,对教学对象、学习对象投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以神入、体验、主客融合、人我共感的情感状态把握客体。

  具体体现在:

  1.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钢琴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形式多样的钢琴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表现钢琴音乐的情感。并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音乐情感表达结合起来,逐渐在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不断丰富和积累不同情感与相应的音乐语言、音乐情感的表现方式。

  2.教学内容是否为学生所乐于接受,这当然首先取决于内容本身以及学生的认知倾向,而情感感染功能向我们表明,钢琴作品对学生的情感感染状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在教授学生演奏波兰作曲家肖邦的波罗奈兹舞曲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寄托在作品中的这为“钢琴诗人”心中巨大的思想情感,用肖邦的民族精神、爱国感情感染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音乐风格。

       更多资讯,请访问郑州钢琴艺术培训学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