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稳定性
路面的面层材料,长期受到水文、温度、大气因素的作用,结构强度会下降,材料性状会变化,如沥青面层老化,弹性、黏性、塑性逐渐丧失,致使路况恶化,并导致车辆运行质量下降。为此,面层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
2、 承载能力
行驶车辆把荷载传给面层,使面层结构内产生不同量的应力和应变。如果面层结构整体或某结构层的强度或抗变形能力不足以抵抗这些应力和应变时,面层使出现开裂或变形(沉陷、车辙等),降低其服务水平。面层结构暴露在大气中,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周期性影响,也会使其承载能力下降。
面层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疲劳损坏和塑性累积变形,需要维修养护,但频繁维修养护势必会干扰正常的交通运营。为此,面层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3、噪声量
城镇道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使人们出行感到不舒适,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应尽量使用低噪声沥青面层,为营造静谧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
近年我国城镇开始修筑降噪排水路面,以提高城镇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减少城镇交通噪声。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上面(磨耗层) 层采用OGFC 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底)面层等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既满足沥青面层强度高、高低温性能好和平整密实等路用功能,又实现了城镇道路排水降噪的环保要求。
4、平整度
平整的路表面可减小车轮对路面的冲击力,使行车产生附加的振动小,避免车辆颠簸,提高行车速度和舒适性,且不增加运行费用。依靠优质的施工机具、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及经常性及时的维修养护,可实现面层的高平整度。为减缓面层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面层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5、透水件
面层应具有不透水性,防止水分渗人道路结构层和土基,造成道路稳定性、承载能力降低,致使道路使用功能丧失。
6、抗滑能力
光滑的路表面使车轮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汽车在雨雪天行驶或紧急制动或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溜滑,极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因此,路表面应平整、密实、粗糙、耐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和较强的抗滑能力。路面抗滑能力强,可缩短汽车的制动距离,降低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频率。
了解更多二级建造师考试相关信息,请关注苏州职业资格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