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燃烧的起因不同,燃烧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
(1)闪燃与闪点
可燃液体的蒸气(包括可升华固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瞬间(延续时间少于5s)燃烧,称为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闪燃往往是着火先兆,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一般称闪点小于或等于45℃的液体为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液体为可燃液体。
液体根据闪点分类分级
种 类 | 级别 | 闪点(℃) | 举 例 |
易燃液体 | Ⅰ | T ≤2 | 汽油、甲醇、乙醚、苯、丙酮、二硫化碳、煤油、丙醇等 |
| Ⅱ | 28 < T≤4 | |
可燃液体 | Ⅲ | 45 < T≤120 | 戊醇、柴油、重油等 |
| Ⅳ | T> 120 | 植物油、矿物油、甘油等 |
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它在闪点的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护稳定的燃烧。
除了可燃液体外,某些能蒸发出蒸气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其表面上所产生的蒸气可以达到一定的浓度,与空气混合而成为可燃气体混合物,若与明火接触,也能出现闪燃现象。
了解更多消防工程师相关信息,请关注徐州职业资格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