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排名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大脑神经科学
课程内容:通过63种感统训练器具改善儿童5大感觉失调问题,提升儿童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身体协调、手眼协调等身体动作技能等,促进孩子身体及大脑神经全面发展。
课程效果:①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学习力 ②改善儿童感统失调问题 ③促进儿童大、小肌肉能力发展 ④提升儿童气息,促进言语发展
课程教具:63种专业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及教具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口肌及构音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7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言语听觉科学、口部运动治疗学 课程内容:①下颌、唇、舌口部运动功能训练; ②气息训练; ③20组音系开发
课程效果:①提高儿童口部运动功能,使儿童口腔肌能正常化 ②掌握20组音系发音 ③促进表达能力
课程教具:国际引进最新器材、自主研发口腔按摩器材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认知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7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科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前备技能、语言理解、逻辑概念、词汇运用、句型表达、语言组织六大目标,分三个阶段训练提升儿童的命名能力、听者技能、语言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效果:①前备技能促进学习技能 ②认知理解促进听者反应技能 ③300组词汇促进表达能力 ④语言理解促进社交沟通能力
课程教具:系统配套认知教具、故事绘本、蒙氏教具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社交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7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一对二
科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 通过各种游戏的介入来提升儿童的表达动机,用情景的设置来提高儿童的主动表达,社交互动的能力。
课程效果:①引发儿童表达动机 ②15种不同的提要求社交能力 ③促进情绪自我管理 ④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对象:2-7岁准备上幼儿园的谱系、发育迟缓的儿童
课程模式:1对3小组授课科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应用行为分析
课程内容:核心训练儿童在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玩的能力来提升集体常规,共同注意力,社交技能,自我管理等的能力,每月定期的室内、户外学堂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
课程效果:帮助儿童提升集体意识,建立集体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理解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培养儿童入普园的前备技能。
金秋10月,是丰收的日子,在言语训练的道路上,各位爸妈们回望孩子们训练的过往,是否也倍感粒粒甘甜。
今天,我们盘点最让家长们困惑,孩子最常见的言语发音训练问题,为大家拨开愁云。
Q:发音训练到底指的是什么?孩子能吃硬的食物是不是代表孩子的嘴巴肌肉没问题?
首先解释一下,我们的发音训练,主要是指:口部肌肉的协调运动、肌肉的发音定位练习、喂吃训练。
孩子能吃硬的食物,并不代表嘴巴肌肉没有问题。
孩子在吃硬的食物时下颚骨是否稳定?
是否能连续咀嚼?
咬合是否达到标准?
嘴巴的肌肉运动是否影响到发音......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建议各位家长能做一个准确的评测,让专业的老师给小朋友做一下专业的分析,判断孩子是不是能充分咀嚼,是否有影响到发音。
Q:孩子刚满一岁,完全不会说话,可以开始做发音训练吗?
首先,小朋友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其实很多孩子还不会讲很多话。但是,大多数小朋友会有一些模仿能力,比如说动作的模仿,或是语音的模仿,如:“爸爸”,“妈妈”这种模仿。这些模仿不一定是有意识的,但是一定会有这种模仿的发音。
我们刚才提到了发音训练是什么,我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可以多做喂吃的训练。
比如说,现在如果我们还在用奶瓶给孩子喂食,是不是考虑让他使用吸管杯小熊瓶,给他做一些喂吃训练来训练口腔肌肉。
当然,我们还可以引导小朋友做一些气息方面的练习,如教他吹气、吹吹风车、笛子。这些都是我们要在孩子说话之前应该具备的能力。
那么,多大的小朋友比较适合发音训练?
一岁左右年龄阶段的孩子,主要侧重在喂吃跟发音训练,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模仿的发音:啊啊(aa)、呜呜(uu),推汽车的时候可以发这样的音,让小孩朋友对这个发音有一个印象。
两岁以内的孩子,如果需要言语训练,可以选择评估性的授课,两岁左右就可以考虑正常强度和方式授课了。
Q:孩子连续吹气,不懂换气,应该怎么办?
首先,无论是老师或是家长,我们要引导小朋友,自己要表现出换气的状态,让小朋友去感受呼气,吸气是什么样子。
家长可以拉着小朋友的手,放在你的腹部,还有小朋友的腹部,让他感觉呼气、吸气,小肚子有什么样的变化,从触觉上面给他一个提示。
接下来,我们在做训练的话,会给小朋友使用层次式的汽笛和泡泡。汽笛的使用,吹一次,拿出来,然后再放到嘴巴,再吹一次,这是为了提醒小朋友,你要学会换气了。
建议家长最好给孩子做一个专业评测,我们才能给小朋友制定下一步的训练方案。如果在工具上面使用错误或是训练方面引导错误的话,反而会引起小朋友更不好的现象出现,所以一定要引起大家关注。
Q:什么是口腔感知觉呢?为什么会影响到孩子说话?
关于口腔感知觉,它有五种异常情况。
第一种异常,可能存在口腔低敏,如果孩子口腔感觉低敏,会喜欢把东西放到嘴巴里咬,那么可能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
第二种异常,口腔感知觉高敏,这个时候,孩子会特别排斥东西放到口腔里。
第三点异常是防御性的情况。如果你把这个新的工具给到他,他会特别害怕。
第四点是波动性,这种口腔异常,比如说身体状况、环境、温度,都会让他可能今天出现低敏,第二天变成高敏。
最后第五种异常是混合性,他的口腔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常状况。
如果是口腔低敏或高敏,他可能会感知不到自己的舌头放置在哪个位置,或者说他口腔高敏,那么当他舌尖往上翘的时候,会出现呕吐的反应,那么他就不太会去讲舌尖音,比如说“/d/,/t/,/n/,/l/”,就会影响孩子说话的清晰度。
所以我们要帮小朋友去评测他的口腔感知觉。判断他是不是由于异常导致他说话不清晰,或者是某一个音不能讲出来,所以口腔感觉异常是会影响到说话的。
Q:孩子4岁,自闭症,语言出来八个月了,现在处于复读机阶段,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改善?
孩子处于复读机阶段,这说明孩子目前有一定的语言模仿能力,建议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通过PRT(关键反应训练法):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需求时候,引导他自发说出想要的东西,减少反复用问句去问他。如果孩子一开始没有说出来,可以提示如家长提示”我要…“让孩子补充。
2)加强孩子的认知理解训练,可以通过DTT(任务分解训练法),提高问句理解能力,如”这是什么?“,”这是谁?“等,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回应这些问句。
Q:我家孩子4岁,在这里上了/j/的音,再上/g/的音,可是会了这个又忘了那个。哭喊声音大,说话声音小。主动语言只有需求性语言,还要不断提示她,不提示她,她就不知道怎么表达?
在孩子能够正确发出对应的音以后,需要有巩固和泛化的过程,这时要将认知和发音训练结合起来,如使用发音卡片、进行发音游戏或活动,让孩子将学会的音节更多地恰当运用,有助于巩固和强化。
此外,在家庭训练中,家长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复习”学过的音节,利用孩子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引导是很有效的方法,一开始可以进行提示,但是需要逐步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