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岩土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新使命及其实现问题(一)

机构:武汉环球优路教育 时间:2015-11-12 点击:605

  湖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本文基于对国际同行的发展轨迹和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综合分析,对在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建立、健全一个"可持续岩土工程"系统和重要使命提出分析和初步建议。

  1 我国传统“工程勘察行业”的发展轨迹

  “岩土工程”(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是上世纪70 年代以来首先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原国家建委建工总局于1980 年以建工设字363 号文转发《关于改革现行工程地质勘察体制为岩土工程体制的建议》,开始推行岩土工程体制。30 余年来,传统的工程勘察行业在取得明显的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同时,创造了辉煌的工程业绩。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工程勘察单位约4000 家,其中具有资质的独立工程勘察单位约1700 家,从业人员14 万人,合同收入近400 亿元,具有注册土木工程师( 岩土) 近9000 人,并于2009 年起开始正式实施执业。值得注意的行业服务能力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如下。

  1. 1 以岩土工程为导向的“工程勘察行业”为社会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服务

  在国际通行的概念上,狭义的“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湖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岩土工程则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施岩土工程体制之前,工程勘察工作基本上局限于“钻探—试验—提供资料”,即所谓的“只看病,不开方”[1]。上世纪80年代,在对欧美发达国家工作体系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由原建设部主导, 按照“一业为主、两头延伸”的发展路线,在基于苏联体制建立的“工程勘察行业”内推行“岩土工程体制”,使我国的工程勘察行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实现了与国际同行的基本对接。如今,我国的工程勘察工作者为社会提供了更加广泛、深入的专业技术服务,从单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提供者转变成为智力服务的提供者、建造方案的实施者和建设项目专业的质量管理者等,服务延伸到建设工程的多个环节,包括工程设计与地基施工方案的决策、专项问题的技术顾问、地下工程的质量检验监测和基础工程建造等,在公共安全和投资效益等方面为社会创造了十分可观的新价值。

  1. 2 科技进步使我国工程勘察在解决复杂岩土工程问题方面达到了国际高水平

  改革开放30 年来,通过行业骨干单位的持续科技研发和技术引进、消化和集成,湖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我国工程勘察行业在勘测试验装备方面获得了积极的发展,面向复杂岩土工程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和基于GIS 平台、数据库技术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就明确提出了CAGE ( 计算机辅助岩土工程, Computer-Aided GeotechnicalEngineering) 的理念[2]。

  以我国建设工程的快速增长为平台,以行业科技进步为支撑,我国工程勘察工作者扎扎实实地深入解决了大量复杂岩土工程难题,确保了举世瞩目的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成功[3],其中很多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为中国的岩土工程界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品牌形象,赢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尊重。

  湖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事实证明,在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例如: 一是在审批单位市场资质相关人员资格条件时,明文规定将岩土工程专业排除在地质勘查资质的相关专业之外,这种为局部利益制造的人为障碍与20 年前台湾地区注册土木工程师与注册地质工程师的工程勘察权之争十分相似,在国际业界是不可思议的,负面影响很大; 二是将“做岩土工程”狭义地表达甚至宣传为地基处理、基坑支护等建造活动,明显偏离了以专业智力服务为中心的岩土工程理念。

点击湖南建筑工程培训学校,了解更多建筑工程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