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急剧增加: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人希望通过考研来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选择考研。2022年考研人数已经达到457万,创下了历史最高增长纪录。考研难度逐渐加大:为了选拔优秀的考生,*线分数逐年提高,考试难度也不断提高,接近高考水平。
1.文缘教育
2.恒源考研
3.新东方考研
4.辅仁考研
5.硕成考研
6.学府考研
7.海文考研
8.学研考研
9.启航考研
10.文都教育
以上仅供参考,不同的机构有各自的教学特色和优势。
暑假30天特训+网课+直播课
20课时专业课加强一对一+网课+直播课
暑假50天特训+网课+直播课+20课时专业课加强一对一
暑假/冲刺50天特训+直播课+网课+20课时公共课加强一对一+20课时专业课加强一对一
1.盲目定位,目标不清晰盲目跟风考研,在考研和工作中犹豫不决,或是一时兴起,准备考研后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相信这些类型的考生在周围并不少见。更有甚者,直到考研报名才发现自己并不符合报考条件,白准备了一年。这样是不对的,每一位考生都应该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再仔细了解该如何备考复习,就不会感到迷茫与忐忑了。
2.选择不合适的院校和专业考研择校时,一般都是建议大家选择高层次的院校,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选一个报考难度极高的学校或专业,揣着人生能有几回搏想法一意孤行往前冲。如果是第一次参加考研,就要更谨慎对待,选择名校、名专业,同时也选择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做好考研的这份觉悟,自然可以风雨兼程。
3.备考规划杂乱无章选定目标后,常见同学扛了一堆备考资料回来,由于数量过多,结果连翻开看的机会都没有;有的则是一头扎进书中,看到哪里学到哪里,也没个重点,一段时间过后,才惊觉自己根本没复习进去多少。其实,要想整个备考进度既顺利又**,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先根据自己的复习的总量和复习时间,制定出可执行度高的备考规划。
4.放任公共课偏科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为单科线没过止步于初试,有些是因为花了大量时间专攻优势学科,而忽略了基础薄弱的科目。例如公共课中的考研数学,就是很能拉分的科目,凡是有偏科就不能忽略,即使弱势学科最后不能变成强势学科,也不能任由它增加你被淘汰的几率。如果发现自己的有弱势学科,一定要想办法去提升,打好基础,掌握备考重难点,深入分析**规律及题型难度,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还是很有可能成功上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