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两会各地方关注的教育问题大汇总
到了现在,2015年的国家和地方两会已完美落幕,各省市代表为发展教育事业提出各种因地制宜的建议,从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人的北京、推动家庭教育立法的浙晋两省到呼吁关注留守儿童滇贵,代表们的关注点涉及到教育的多个方面,为教育的发展“奔走呐喊”。
2015年全国两会,全国各地的教育问题都有哪些,郑州教育培训学校带领大家一起看看。
北京: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人
海淀区将启动学区制改革试点,在现基础上将学区地域范围内的中学纳入学区管理,同时将增加6000余个中小学、幼儿园学位。
西城区今年将小升初学区调整为11个,并将出台《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对口工作方案》和《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办法》。预计有200名普通小学的学生能上优质中学,新增加优质初中学位1000个。
东城区将选取北京二中、五中、广渠门中学、史家小学4所改革项目校作为试点,在多校区相互集成的基础上形成集团式管理模式。
昌平区将继续推进名校名师工程,位于沙河大学城的北师大附属幼儿园、北师大未来科技城附属幼儿园、清华附小附属幼儿园等将于今年9月开学。
上海: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面,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制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
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德育体系方面,徐汇区教育局在市教委德育处的指导下,参与了教育部“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课题的研究,着重于中小学一体化构建社会实践课程的研究。
闵行区的教育局局长王浩呼吁,应该将社会大课堂建立起来,除了高校敞开大门让中小学生有机会体悟大学精神外,更多与时俱进的社会资源也应该引入德育教育框架中。比如,高科技企业、传统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新兴的科技产业等,都是对学生教育的生动素材。
浙江:家庭教育当立法
省人大代表、衢州市实验学校副校长鲁玲表示,家庭教育应尽快立法。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和房祖名涉毒案件让很多人反思现行的教育,她认为这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是三大支柱之一。建议应尽快制订《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优化育人环境,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广州:补贴民办学校教师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表示,教育应重点补贴是中低端的民办学校,相关补贴政策正在征求意见,包括工作3年以上的民办老师每月增加100元~1200元等。教育局副局长江东提到了“学区化建设”,即一个学区有五到六所水平相当的学校,可由居民根据积分选择。
陕西:重视农村艺术教育
省政协委员王宏:“中国农村儿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低下,艺术教育情况尤为令人堪忧,艺术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缺乏。”
建议在广大农村开展免费的基础艺术教育:如绘画、书法、合唱(歌唱)、舞蹈、戏剧和民间艺术的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辅导农村孩子的艺术技能,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公共的艺术教育。翻开历史看看,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都出自民间,来自乡村。只要我们把艺术的种子传播开,将会诞生出更多优秀的艺术家。
山西:建议为家庭教育立法
“现在农村的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有的一二年级就寄宿,他们过早离开父母,缺乏亲情沟通,容易出现孤僻、自卑、脆弱、敏感等心理缺陷。”山西省政协委员赵永红说,除了自理能力差外,孩子到了寄宿制学校更多是心理上的不适应。本该享受亲情的年龄却独自入学,易出现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的现象,也有的孩子难以融入集体,不愿与别人交流沟通。
对此,赵永红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提高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一二年级的学生尽量不要寄宿,有条件的地方要每校设立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闫桂琴代表认为,当前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主要体现为两个阶段:一是自己由孩子转变为家长的过程,二是后续教育孩子的过程。
建议制订《山西省家庭教育条例》,从婚前家庭教育和婚后家庭教育两方面规范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婚前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夫妇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学习等内容;婚后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基本的生存与交际能力,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明确规定年轻父母必须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依法负起监护职责。
甘肃:关注高考改革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甘肃省政协委员刘信生在大会发言中为我省实施高考改革把脉,我省应尽快筹建教育考试院等专业教育考试机构;选考科目考试计分可按标准分计入高考总分;在物、化、生、政、历、地6门学科中采取“必选+任选”作为过渡模式,物理与历史不能同时选择;各高校尽早制定2017年招生录取方案。
省人大代表于小花来自临洮县二中。她认为,随着更多农村务工人员进城,留守儿童比较多,其中独生子女也较多,加上社会复杂等原因,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她建议,应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开设心理辅导课或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从小就开始抓心理健康,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宁夏:以政府购买方式扶持学前教育,解决高中教师待遇低问题
“‘入园难’,主要是‘入公办园难’。”朱韶峰代表表示,“入园难”的第二难,在于城市民办幼儿园发展不均衡。“自治区政府应将增加公办幼儿园纳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使公办幼儿园从总量上达到30%的比例,才能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辐射作用。”
朱韶峰代表建议,政府应把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所有公办、已经审批的民办幼儿园核拨生均公用经费,为各类幼儿园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李耀宗委员建议逐步将新建幼儿园有序列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继续加大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工作力度,通过增加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方式,让更多家庭享受到普惠性学前教育。
丁鹤代表是青铜峡市第六中学教师。她说,在义务教育阶段,目前初中投入比较均衡,农村、城镇中学之间的差别不大,但高中阶段有待加大投入。高中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工作辛苦,普通高中发展后劲不足。
云南:“法制课”可入课堂,留守师生应保身心健康
本次两会,张寅菊带来的建议是希望将中学生“法制课”纳入课堂,成为常态化的必修课。她说:“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学生犯罪行为越来越多,如果单纯只是靠法制进校园、开讲座、做展览,很难让法律意识能够深入人心。”
她还呼吁,希望老师的身心健康也能被社会所关注,“比如一些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大家第一时间就将责任归结于教师身上,事实上在教师、家长、社会之间责任划分应该还有一个空间,不能一边倒地归咎在教师身上。”
李文丽委员提出:“留守儿童大多要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由于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以及家庭的关注和教育,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其他同龄儿童多。”
她建议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为农民工子女就学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从政策上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贵州: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加大网吧打击力度
通过调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令狐克梦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由单亲监护、祖辈监护、亲友监护以及独自生活等四种现状。对此,她建议:
1. 建议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
2. 希望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以鼓励退休教师和其他热心人士创办符合一定条件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
3. 为了让孩子能随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令狐克梦建议在“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学校等设立免费电话、视频,让留守儿童可以定期与父母沟通。
4. 建立“临时父母”制度。加强对“临时父母”和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让留守儿童生活有人照管、学习有人辅导。
5. 完善关怀教育机制。加强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努力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保护网络。
在贵州省毕节代表团会场,参会代表强调网吧治理不能止于“禁止未成年入内”,而要做到“杜绝未成年入内”。代表们建议:要将加大网吧管理力度落到实处,不断加强警示教育力度;中小学可以在图书馆专门为青少年开辟绿色网吧,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上网环境。
黑龙江:建议设青少年眼健康预防保健协会
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对多个县市进行了儿童眼保健康方面的抽样流调。发现由于用眼方法不当、眼保健知识普及不利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少年儿童近视、弱视等眼科疾病,有逐年提高的迹象。
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刘平建议设立省级青少年眼健康预防保健协会。在协会内设立关爱青少年眼保健康基金,基金主要用于眼保健知识普及,相关的社会活动,以及贫困近视、弱视青少年救助等。希望每年组织抽调全省的眼科专家,不定期有计划地分赴全省各地、市、县、乡进行有组织的眼保健康知识普及宣传讲座。
河南:盼出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学校应加强未成年人性教育
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许爱华代表一直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她建议政府出台更公平、可执行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确保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获得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流入地政府应在人口密集区域及周边增设学校,根据城市规划和人口聚集程度超前规划学校分布,主动帮助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正规学校提供的义务教育。要为家庭生活困难的流动人口子女提供补助,确保每一位流动人口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上不好学。
河南省人大代表马静建议学校应该开设性教育课,加强未成年人性教育。马静认为,如何让未成年人懂得与异性接触与交流,从而建立起性的自我防范意识,已成为学校教育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她呼吁,学校和家庭都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学校应该开设性教育课,加强未成年人的性教育。
山东:希望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评价监督机制
省人大代表毛小园是青岛莱芜一路小学副校长,她表示:目前基础教育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校办学自主权以及评价监督机制不完善,虽然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但她还是觉得有些遗憾,“评价改革重点谈的是学业评价,不是学校评价。”更有不少代表表示,只有加强学校评价,才能提高学校的整体综合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实现教育以人为本。
四川:关注农村校舍大量空置、城市校舍严重不足问题
省人大代表、蓬溪县下河街小学校长刘红梅表示,留守儿童流动性大,出现了农村校舍大量空置、城市校舍严重不足现象,必然会出现一些城市学校大班额、超负荷的现象。
为此,刘红梅建议: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城镇公办小学,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难”问题;增加民办小学,补充公办小学的不足;根据学生人数变化,对教师编制进行动态管理,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以上就是2015年的各地教育问题的汇总,欢迎大家随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