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课云网 > 天津先锋科教 > 资讯总汇 > 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差异性

绘画与平面设计的差异性

机构:天津先锋科教 时间:2016-02-18 11:01:58 点击:507

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绘画与平面设计(以下简称设计)对其影响深远的感触莫过于平面设计师了。设计师不但需要具备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在文化产业运用中的特殊理解和创造性的意念。

出于职业的因素,对文化产业中绘画与平面设计的运用,一种人认为,只要有绘画的造型功夫,设计便不成问题,设计就是设计,不需要与文化产业发展有关联的;另一种人认为,绘画与平面设计是文化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运用方式。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多为美术院校的师生,而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则一般为职业设计师和电脑平面设计师。本文就此话题谈几点看法,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现代绘画与平面设计是个性的表露

绘画与平面设计的意义在于创新,而创新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现,重复的绘画没有生命力。回顾绘画发展史就会发现,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师都曾经创造过极端个性化的作品,每一位巨匠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画家、设计师们,尤其是现代派大家,他们在创作时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现在个性化上,通过作者对美的形式法则的特殊理解而存在着。任何一个伟大的画家、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创作者必须把自己个人的主观意志潜能释放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

现代绘画与平面设计个性化的表现还体现在五花八门的创新手法上。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如何反映这一时代特征,是每一个前卫艺术家和设计师思考的问题。在西方艺术表现形式日趋复杂的今天,架上绘画似乎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前卫艺术家们为了表现具有个性的独创性,往往将一些不同种类的艺术式样相结合,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这些光怪陆离的所谓“个性”的艺术品在现代艺术展中司空见惯,艺术家们完全不必考虑观众能否接受,而只表现自己的创新。

依附性是现代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本质反映

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商品的依附性上。设计作为商品在为市场服务时必须具备“包装”价值与“使用”价值。要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满意、最终实现设计的价值,就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考验,设计得成功与否在于它能否通过美化产品而最终实现促销的目的。

现实中几乎每一位设计师在为客户提供设计服务时,都会尽量去迎合和满足客户的需要。一方面,设计师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揣摩他们的心理,以使自己的设计方案得以通过;另一方面,客户可能对市场的把握、了解远胜过设计师,设计师不得不服从客户对他提出的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绞尽脑汁去思考、去解释自己的作品,也许自己认为很满意了,但最终的评判还是客户对其设计能否通过。设计对商品的依附性还体现在“市场”是设计的指挥棒,市场的强劲与疲软将直接影响设计行业的起伏。如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初,欧洲主要工业化国家生产过剩、消费匮乏,市场处于严重的经济萧条状态,生产停滞不前。荷兰的顿巴设计公司上门为一些厂家服务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暂时不需要设计,现有的设计就足够了。”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当市场上某种产品在卖方市场状态,产品供不应求时,厂家对“设计”也会不屑一顾。

对美的追求是绘画艺术的本质体现

绘画与设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个性化”与“依附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形式美规律追求的差异性上。

“混沌”一词是“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中国人喜欢含蓄,认为“含蓄”就是美。“混沌”本身就体现着一种不确定的、耐人寻味的特征,这和中国的古哲学与宗教有关。中国古典绘画所表现的“空灵”、“气韵”,以及“墨分五色”,用有限的笔墨表现无限的意境等美学思想,都在于这种“混沌”之美。

这些手法在设计中也偶尔能见到,但一般来说仅是借用绘画的表现手法,以增强设计的艺术性而已,但它们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我们从杉浦康平等大师的作品中就可以体会出这一点。

具体来说:杉浦康平为敦煌设计的系列从书,从表面上他是在追求中国画“空灵”、“气韵”之境界,而更深刻的是他把敦煌中的图形元素运用现代设计的基本构造原理加以组合了。这种“空灵”美的境界只是作为设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最终能真正反映出这套系列丛书的内涵,这充分表现在大师的独具匠心和对绘画与设计关系的把握上。

绘画对“混沌美”的追求还体现在对材料肌理的选择上。何种题材、何种效果、需要何种肌理,是绘画追求混沌美的表现之一。尤其是现代绘画,在一幅作品中选择综合材料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多种材料的运用旨在加强画面的“混沌美”的效果,通过扑朔迷离不确定的材质肌理的运用,以达到变化多端的目的。

更多资讯:可以点击天津设计教育机构

师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