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余家校区
全部直营保障教学质量
了解更多大学扩招以来,每年毕业的本科生多如牛毛,为了就业竞争得头破血流。一些专业优势不强的本科生,找工作的时候四处碰壁,压力很大。因此,选择读一个研究生,提高自己的文凭含金量,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就业高峰。读完研究生后,你的竞争对象,可能就改成了研究生群体了。而相对于本科生群体,研究生群体的基数要小得多,就业竞争压力远远没有本科毕业那么大。
复习不能光看书、听课,还要辅之以一定的练习。那么考研基础复习阶段我们应该选用怎样的练习呢?怎样做练习才会有切实的效果?应该如何看待目前练习的正确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下面和同学们来系统的分析下。
第一个问题:基础复习阶段我们应该选用怎样的练习?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搞清楚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在基础复习阶段,练习最大的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查漏补缺,巩固看书或听课的效果。基于这个目的同学们就会知道不是随手拿起一本练习题就适合这个阶段的。我们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为基础复习阶段选择练习资料:一是准确性,简单的说无论题干还是题肢的表述都是准确的,能够让我们在练习中一目了然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二是基础性,我们不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一开始就练习真题或者难度较大的题目,因为基础扎实、循序渐进的复习才会有切实的效果。所以,希望同学们在着手练习之前可以花一点时间精心选择一本信得过的资料。
第二个问题,怎样做练习才会有切实的效果?练习是辅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所以当然不能脱离看书和听课。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了相应章节的知识点后配套练习,练习的数量不要求多,尽量覆盖大部分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很好的兼顾到复习的“面”。而练习中最容易提高大家的水平的一环就是校对答案后的纠错,因为你错的题正是你之前学习的疏漏所在。同学们一定要在错题上多下功夫,可以自己先订正,并试着说出选出正确选项的原因。在自己无法纠错的情况下再去求助老师、同学或书本,不要轻易把提升自己的机会交到别人的手里。
第三个问题,应该如何看待目前练习的正确率?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同学做完练习后最在意的就是我这次的正确率是多少?甚至有同学会掰着手指计算下在考研政治实战中自己的得分。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我们现在的复习与最后的成绩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同学还要经历至少强化和冲刺两轮复习呢。更何况,现在的题和考研真题在难度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很难起到预测的作用。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在做题的正确率,要知道你的水平会不断提高,题目的难度也会不断的提高,目前的这个数字对你一点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题目所呈现的内容和知识点你究竟掌握了多少。
在前两期中,小编为小伙伴们介绍了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哲学部分的前一半内容我们已经带着小伙伴们简单的过了一遍了。虽然说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容非常重要,但是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也不容小伙伴们忽视,下面就先跟着小编一起走近认识论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活动中的主题、客体与中介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而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在认识的过程中,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的反映客体;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要。,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同时实践还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且还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水平;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最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三、认识、理论对时间的指导作用
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
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的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了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但是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性中也渗透着感性的因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二、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零基础入门,从文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