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比较好的儿童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是一种在儿童发育早期就出现并且持续终身的精神障碍,自闭症儿童又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遥远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独自闪烁,无法和外界正常交流,自闭症已被外界熟知,但是目前对自闭症的研究依旧有限,这种病很难确诊,目前自闭症没法通过某一项检查来确诊,只能根据症状学特征、病史资料和社会功能来确定,即便在发达*,自闭症依然是一项科学难题。据统计,目前,儿童患自闭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5倍左右,这与家长工作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的急躁、缺乏耐心有关,儿童自闭症过去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左右,现在为千分之七左右,在一系列被称为“现代病”的名单中自闭症位居前列,目前自闭症儿童日趋增多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环境和信息的污染。
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优势
-
核心课程
专注2-7岁儿童康复训练
让自闭症儿童走进校园
-
康复案例
了解更多康复案例
让您放心的选择我们
-
文化故事
言语康复专业品牌
让孩子更快开口说话
-
公益行动
万人公益授课
百人免费康复
自闭症儿童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和技巧,他们不能与他人沟通感情,不能理解和遵从一些社会习俗,他们多数不愿与别人进行眼神之间的交流,不愿用眼睛与其他人凝视,自闭症儿童对别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经常是不屑一顾,自闭症儿童对于外界的刺激表现非常的麻木,严重者甚至是正常的身体和情感刺激,都无法影响自闭症儿童的喜怒哀乐...
学习优势
-
感知觉游戏环节
促进儿童感知觉能力协调发展,提升动作计划能 力,掌握运动游戏技能,及人的兴趣和亲密感。让儿童在早期表达阶段,学会动态 表达“字”“词”。
-
社交情感游戏
社交情感游戏:增强儿童与同伴双向沟通能力,提高儿童与人的共 同关注能力,协助儿童打开更多沟通圈以及连结情绪和现有能力。
-
小组情景模拟
增强儿童在集体环境中的人际互动及小组合作能力 , 提高儿童集体常规意识,培养儿童社会生活技能,提高儿童在集体 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音前的准备
摘要:语音障碍是自闭症的一大特征,很多家长及专业人士都希望在语音方面有所突破。语音前的准备对他们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语音前训练常见的错误,A学生能安坐,只有一点模仿意识,能模仿4—5个粗大动作,但精细动作模仿不出来,没有口型模仿;能配对几种常见的物品,老师直接拿出他的强化物,在他眼前晃来晃去让他仿说“我要”。B学生也能安坐,没有模仿意识,老师拿着棒棒糖放在嘴唇边让他伸舌头舔,然后让他直接仿说“a”
据以往,在有意识地模仿语音前一般需做以下准备:安坐,专注力很好,有较好的模仿意识,能识别常见的物品,能执行1—2步指令。
安坐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如他连坐都坐不住,那他就很难谈得上学习了,对于一些坐不住的学生,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和教者面对面,学生后面放一张椅子,发出,“坐下”的指令,让他坐下,如不坐我们可以用身体辅助让他坐下,然后给予他喜欢的物品强化。如是一坐下又站起来的,我们连续发出指令起立、坐下,让他做若干回合,直到他不想站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如他不肯坐我们就连续辅助但我们每次辅助完后还是要给予强化。对于坐下不久又跑开的学生,可以这样做,重发指令,当他坐下后,同样立即给予强化,再跟他玩一些愉快的活动如唱儿歌等让他能更久地坐在椅子上或做简单的课题,让他有被强化的机会,尽可能让他安坐在椅子上的时间更久,一段时间后,他已能独自坐在椅子上,我们也适当口头表扬他很乖,坐在椅子跟老师上课。
能安坐之后我们就要建立目光对视,“目光对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难事。刚开始我们一般不搬他的头让他看对方的眼睛,而是拿出强化物放一个定位,他看了再给他,如不看我们可以用手掌轻轻挡住他的余光让他看,只要他看了一眼我们立即把强化物给他,这样以后每看一次我们都给强化,但让他看物品的时间要慢慢延长,能看着物品长一点时间后,我们开始移动物品让他追视,一开始慢慢的移,他能跟着追看后,也慢慢加快速度。这时候我们也做一些训练注意力的活动如插积木、穿珠子、搭积木等等。他也能跟上后,我们把强化物移到两眼之间的,让他的眼光与我们的眼光有接触,只要有了接触,立即把强化物给他,这时候语言指令也要跟上来在每次把强化物放两眼之间时,发出指令“看着我”,慢慢的把物品放下来,只有语言指令,如他还是不看我们还是用手掌轻轻挡住他的余光,让他有目光接触。
有了目光接触之后,我们尝试让他配对常见物品。如苹果与苹果等。在没发指令之前我们要做示范给他看,一边说“一样的放一起”,一边把物品放在一起,做了多次之后,再把物品交给他,发完指令后辅助他完成,以后慢慢消退辅助让他*完成。在配对刚开始时,桌子上面只出示一个物品A,让他配A,他能*配A之后,桌子上面出示AB两个物品,但只要他配A,他能通过后,桌子上面出示AB两个物品,但让他配B物品,这个也能通过后,桌子上面还是AB物品,让他同时配AB物品,这样依次类推。需要注意的是,在桌子上面出示两个物品时,两个物品反差要大,易让他们区别;同时我们也要给他语音刺激,每次他做对之后,我们要告诉他做对了,这是一样的。在他能配到三对之后,我们也会把指令改成把××(物品名称)放一起,让他知道物品的名称。这样做对后,我们可以尝试让他指认或拿物品,发出指令拿/指××(物品名称)。
有了指或拿物品的反应意识后,我们尝试让他模仿一些粗大动作,如拍手、跺脚等。指令是“这样做”,刚开始我们可能要不断的辅助以帮助他建立模仿意识,到他有意识模仿后,再开始泛化动作。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只教一个动作直到他有意识模仿,在教第二个动作的时候与第一个相差要远,如第一个是拍拍手,那第二个就不能是拍桌子或拍腿,应该是跺脚或是其他脚部的动作。到他第二个动作也能模仿后我们没规律的让他模仿学会的两个动作,直到他通过,之后我们开始让他广泛模仿粗大动作,能模仿十个以上的动作后,开始让他执行一步指令,指令的内容是学会的粗大动作如拍拍手等。这些也能很好完成后,开始模仿精细动作如食指拇指对碰等。如果开始模仿时,虽然孩子有模仿意识但模仿不出来,我们加一些辅助活动如玩橡皮泥等,到他的手指有了一定的灵活性后我们再让他来模仿,精细动作也能很好的模仿后。开始模仿口型,虽然能模仿精细动作,但不能就说他能很好模仿口型,由于他们看不到自己做出的口型跟你示范的口型是否相同或接近,所以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困难。我们尝试这样做,两个人并排坐,拿一把大镜子,做一些夸张的口型,让他能看到你的示范,也让他看到自己做出的口型。需要注意的是在口型模仿初期我们要尽可能让他感觉你的口型的变化,如我们可以拿他的手来感觉你的嘴巴在怎样动,口型不但要夸张而且要缓慢,他能做出一些简单的口型后,我们可以让他面对面。(口型的模仿包括嘴唇对碰发“爸爸”的音,牙齿对碰发“嘎嘎”的音,舌头在口腔里跳动发出“的”吹气,鼓气,直伸舌头,舌头舔上下唇,舌头顶脸颊,等)。
以上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不是说在朔造安坐行为的时候,就光让他安坐,我们也要同时进行其它步骤,而且有些步骤不分先后的,要看当时的学生的具体表现,如他有一些突出表现的,我们就先从哪方面下手。
在以上过程中可能口型模仿是最困难的,在这个时段我们要给予高频的强化,同时我们要多注意学生的具体表现增加或减少难度,以保证他的兴趣。
参考书: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张俊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