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研究生培训机构
报考考研是可以异地考试的,根据实际情况,外地考生如在报名和考试期间因事在本地,可持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介绍信在本地报名,但必须遵循在本地报名在本地考试的原则,报考规则里提到: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其实也只原则上,如果因实习等原因无法在初试时回校,同样可以选择外地报名考试...

考研成绩算法:录取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初试成绩比重+复试总成绩×复试成绩比重。复试总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笔试比重+综合面试成绩×面试比重+英语口语和听力成绩×英语成绩比重。参考某高校的计算方法,如:初试成绩500分,复试成绩500分,前者与后者的比重一样,各占一半,所有考生的成绩按照总分排名,择优录取。
2021-2022年研究生考试信息解析
-
考研报考趋势
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达340万人,较2019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一年,创下*开放40年来最高纪录。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还会增长,可见录取难度会加大。
-
在职研究生考研
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都只需要参加每年举行 的10月份全国联考,但2015年教育部已明确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全 国联考,考研难度增大,显而易见。
-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发展*委, 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 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又有一批人 要分一杯羹,考研难度不言而喻。
怀疑之后的平静心理 帮你度过考研关键期
首先,要认识到怀疑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使大家都会碰到的问题,而不单是自己的问题。这样就不会看得过于严重,有太重的思想包袱了。
为什么到后期大家普遍会怀疑呢?万学心理辅导数据中心分析,到后期越临近考试,大多数人会越多地想靠不考得上的问题,万一考不上该怎么办等问题,这样就会造成越来越重的焦虑感和危机感。这是平时所没有或不涉及的。同时,在临近考试时,我们通常会对前一阶段的复习情况进行总结,看与考试的要求还有多大的差距。因为有前面所说的一种焦虑感和危机感存在,故我们这时期的要求比平时会更苛刻,常常都会自己的复习结果不太满意,常常会觉得目前的复习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不尽人意,甚至很糟糕。另外,由于考研涉及的内容太多,到这个时候,考生们往往会觉得前面所备的东西都忘记了。这样,只要稍微有一个导火索,如某个题不会或者某套模拟题作的分数太低,马上就会引发剧烈的情绪波动,最终转变为彻底的怀疑和动摇。
因此,要解决怀疑问题,就要先冷静下来,看看是真有可怀疑的,还是我们的心理在最怪。如果没有可怀疑的,那么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如果有可怀疑的,那么说明我们前期的复习时有问题,或者是不够努力,或者是不够有效率,那么调整战略战术,改善复习方法,稍微降低一点期望,再坚持下去。
例如,大家复习政治和专业课,虽然已经记了好几遍,但都好像只知道一个概念,很多具体的细节都记不清楚了。怎么回事呢?其实主要是你太紧张太在意了,焦虑水平过高地唤起,。而有研究表明,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记忆,记忆的效果和焦虑水平的关系成一个钟型的曲线,也就是说中等的焦虑水平记忆的效果最佳。况且,持续过高的焦虑唤起,容易使人的精神耗竭,并产生头痛、失眠、抑郁等一系列身心问题。这样只会导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率先倒下”的结果。无论是哪种情况,千万不能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没戏了。其实,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很多即使考了很多次的同学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能够坚持到这个时候的人就已经是很有希望的了,只要过了这关,希望就更大了,如果这时候放弃了,以后会追悔莫及的。
有时候,怀疑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比如,有的是因为最初的考研观不太正确,导致这时候开始搞不懂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考研到底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了,这样,我们就必须重新回到最初的选择,重新思考这些问题,直到找到更充分的考研理由、更客观的考验期望和更正确的考试态度;有的是因为前期的复习规划地不够完善或科学,导致现在整个复习计划乱了套,那么有必要针对目前的状况重新调整原先所作的规划,制定更可行的后期复习规划。
六维抢分套餐助攀考研天梯
-
订制专属学习计划
结合学员自身基础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
全套考研资料支持
内部精华资料,助力全程高效备考
-
阶段测评综合提升
专研五阶测评提升系统,锁定目标院校
-
课程精准对接考研
课程精准对接考研
-
完善的学员管理制度
出勤点名+不定期点名+班主任定期沟通
-
24小时答疑机制
快速答疑响应机制,及时梳理考点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