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少儿编程培训班推荐
机构:童程童美少儿编程培训 时间:2022-07-30 17:01:59 点击:317
三沙少儿编程培训班推荐
1.童程童美
2.极客晨星
3.小码王
4.乐博机器人
5.码高教育
6.VIPcode
7.学大教育
8.编玩边学
9.核桃编程
10.编程猫
少儿编程为什么选择我们?
-
老师面对面教学 小班式准确授课
有问题课堂上即时解答,提高教学效率,与老师、同学更多互动,提高课堂灵活性,全身心、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更快成长与进步。
-
富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王少儿编程培训学校学习环境好,具有未来感和想象力的学习环境,与同学们一起积极讨论,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
专业的教研团队 打造优良的教学品质
少儿编程培训师资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顾问指导课研,细致的班主任、讲师教学服务,浸入式的学习体验。
三沙少儿编程培训班推荐,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曾参与“编程一小时”活动,并呼吁美国小朋友“别总在手机上玩,要去编程”,童程童美是达内教育集团旗下青少儿教育品牌,形成了以乐高创意启蒙课程、人工智能编程、智能机器人编程、信息学奥赛编程等课程体系为核心。...
高薪就业的好帮手,你了解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蓬勃发展;*政策对于编程教育越发重视。由此可见,编程已经成为21世纪必不可少的技能。在未来,孩子不懂编程,可能就会错失很多机会。
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人,小时候都学过编程:
比尔盖茨,世界首富,微软创始人,13岁学习编程;
乔布斯,Apple创始人,12岁开始学习编程;
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10岁学习编程;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Space X火箭公司创始人,9岁学习编程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说学习编程对升学、就业等有所助益?学习编程到底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少儿编程助力求学
我们先来看一看各个*编程教育的历程:
·2000年以色列编程兴起;
·2012年日本改课推广编程;
·2013年奥巴马呼吁全国学编程;
·2014年英国把编程纳入必修课;
·2015年美国政府出资40亿强化中小学计算机教育;
·2016年澳洲把coding编程引入全国必修课;
·2017年4号文件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编程成为必修课;
·2018年韩国全面推广中小学编程;
·2020年日本新教科书在算数和理科方面,编程教育作为新的必修内容加入课本中。
经过发展,编程正逐渐成为国外学校的一门必修课。而在我们*,2017年开始将少儿编程纳入到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级战略推进,也成为我国“科技兴国”的基础。
国内编程相关政策:
·2014年,浙江省*方案,将信息技术科目(含编程)加入高考;
·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习办学水平考核;
·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将小学课程提前到小学一年级;
·2018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在中小学阶段推广编程教育;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018年3月开始加入Python语言;山东省出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加入Python内容;
·2019年起,广东省将信息技术(含编程)加入高考内容;
·2022年起,全国一线城市初高中将加入编程必修课。
国内早在重庆、山东之前,南京、天津等城市早已经把编程列入中考招生项目,在家长比较关注的升学加分问题上,编程教育同样势头正猛,各类编程竞赛层出不穷。
早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崛起将给我们带来之前想不到的便利;另一方面,很多职业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未来的就业压力扑面而来。
我们来一起看两个例子:
银行职员
现在去银行办理业务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流程都被机器取代了,并且越来越多的银行都出现了机器人服务员,智能已经体现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未来,机器人取代银行柜员也不是不可能的。
翻译
现在很多科技公司,都在提高智能同传的精确度。有些同声翻译器,已经能同步提供英语、日语、韩语等多语种的实时翻译,并且能够做到瞬间同传。
学习编程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更好地发挥自我个性
孩子的个性可以从他们的日常行为中观察出来,也可以通过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来。搭建机器人可以激发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发挥。
锻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编程学习中能引导孩子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当孩子脑海中有一个任务时,通过逻辑与创造思考,来一步步寻找完成任务目标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进行不断犯错与调试的过程。
而当孩子形成这样的思路时,就同时获得了“理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即设定目标,并一步步有逻辑地达到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用的到的,因此对于孩子拆分问题解决思维训练也很有助益。
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编程能让孩子更有创造力地学习各学科知识,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编程的学习涉及到数学、物理、机械等学科知识,编程的“创造性”使得它的学习过程更像“玩”,而不是“学习”,因为“玩”得投入,孩子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在游戏中正在进行逻辑推理、运用各学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