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检查
根据基础检查分析结果,从多个不同层面了解孩子身体发育情况,是否符合矮小症的诊断标准。
情绪调节与主观体验一是情绪调节对主观体验的依赖性。许多研究者认为,情绪调节的方法或技能的选择和效能,依赖于自闭症儿童所体验到的特定情绪。例如,Worlden和Smith的一项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的方法或技能因不同情绪而异。在这项研究中,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认为,对于愤怒和羞愧,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对于悲伤,寻求支持是最好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对于创伤感,远离创伤源是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等等。
二是情绪调节对认知评价的依赖性,许多研究者认为,既然主观情绪体验的产生受自身认知评价的引导,那么有效调节自身情绪体验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涉及如何认识或评价相应的情绪刺缴。还有许多研究者认为,许多需要调节的情绪体验本身,都存在着认知方面的问题,例如,极度忧郁或焦虑的产生,往往是儿童认为所期盼的结果无法实现或相反的结果必将产生,而自己对之又无能为力的结果。因此,许多研究者指出,改变认知或学会合理认知,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方法之一。
自闭症儿童通常在情绪控制和自我调节方面均存在问题。有以下一些因素导致了这种状况:
第一,镜像系统及模仿问题导致他们很难感知行为规范和模仿别人的行为。
第二,自闭症儿童在监控自己的情绪、内心活动状态和情绪反应上有困难,他们很难认识到饿、渴、痛苦、疲劳,以及这些感觉导致的情绪波动。
第三,自闭症儿童通常有特别强烈的情绪和情感。有证据表明,比起非自闭症个体,一些刺激对自闭症儿童的大脑情绪中心有更强的作用。例如,当他们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遇到不认识的人、尝试参加一项新的活动、面临面孔加工困难的任务,或者在没有理解为什么必须变化、发生了什么或期待什么的情况下就被迫参加新的活动,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儿童在压力状态中有过度的神经唤醒或感觉超载。
(1)为了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调节,开始时尽可能让时间表及物理环境结构化。
对于上学的孩子,则需要老师配合,在变化以前给予提示(还有10分钟、5分钟、1分钟时),保证程序一致的日常活动(如准备吃午餐或回家),圆圈教学中固定座位,等等。
帮助孩子理解不同的情景或环境怎么会导致情绪失控。理解为什么愤怒或焦虑时会打破这个循环。找到可能导致信息超载的感觉因素(听觉、视觉、触觉、平衡及运动觉)。
帮助他们识别情绪失控的信号,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发暂停、生物反馈、寻求帮助等)。
通过观察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身体发展(如快速生长期或荷尔蒙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我们能有所收获。
当与孩子讨论将来怎样避免情绪失控时,要留意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避免详述过去的失败经历,纠缠过去往往会导致情绪失控。
严重的情绪及情感问题需要心理健康专家的治疗。自闭症儿童通常会表现出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表现出沮丧。可能需要药物及其他的一些治疗。
(2)减少情绪冲动可能有些困难,但很重要,因为情绪冲动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习和社会关系。
虽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情绪冲动行为会得到缓解,但如果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孩子会进步得更快。
规则的不一致和家长对不良行为的情绪反应,都会进一步加剧孩子的情绪冲动。固定的、一致的规则和冷静的头脑是最基本的要素,甚至当不良行为是故意发生的时候。自闭症儿童需要更多的结构性行为框架,对明确的要求和可预料的结果有较好的反应。
当孩子的情绪被唤醒时,他们的冲动行为会加剧。不要关注唤醒的情绪,而要帮助孩子平静下来。
当孩子能够耐心等待,或在他不耐烦时能够自我平静下来,都要给予鼓励。
鼓励孩子参加那些需要等待、轮流进行、要保持持续性注意的活动,像钓鱼、滑梯,或糖果乐园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在基础游戏的计算机版(如儿童纸牌游戏)中,孩子可以与计算机进行游戏。这类游戏特别容易玩,也需要等其他“游戏者”参与后再轮到自己。无人监督时,与其他孩子进行这类计算机游戏前,一般要好好练习。
当冲动行为发生时,看看孩子是否感觉超载,是否受生理因素(如饥饿、渴、快速生长期)影响,或是受交流缺损影响,将来要想法避免这些因素。
要记住,那些表面上像不良行为的行为并非都真的是不良行为。自闭症儿童看起来冲动,可能是因为他们错过或错误理解了视觉或听觉的社会性线索。将理解性错误与自我控制和故意的不良行为区分开来是十分重要的。
(3)家庭学校对于一些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自闭症儿童通常更期望取悦父母而不是别人,感觉上的分心物也相对较少。他们的社会性和学业挑战将会逐步增长,比一味强调与随便哪个孩子互动好像更接近成功。
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情绪及表达问题一向是非常棘手的部分,家长在处理其行为问题的过程中,若能透过适当的视觉提示,可有效引导自闭症儿童以正确的方式来处理情绪问题并学习表达。
分级检查评估体系
根据基础检查分析结果,从多个不同层面了解孩子身体发育情况,是否符合矮小症的诊断标准。
让家长参与解读报告,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将孩子在家的情况与诊断结果全面对照,制定个性化阶段性干预方案。
阶段性测评是儿童康复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检测孩子的康复效果,同时为下一步康复计划作出准确有效的指导。
学者们研究发现,对发育时期孩子的大脑有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都可能是造成自闭症的原因,比如基因突变、孕期用药、孕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孩子严重的过敏反应等等,自闭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一定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同时,也要对未来抱有信心,经过康复训练后,很多自闭症孩子的智力和语言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了解遗传因素的一种方式是观察所谓的“共患率”,也就是说,如果家里一个孩子患有自闭症,其他孩子患有自闭症的可能性是多少?在一项研究以3万多对瑞典双胞胎为样本中,其中包括1982年~2008年间出生的22678对双胞胎和1992年~2008年之间出生的15280对双胞胎,第一组双胞胎中,同卵双胞胎占24%,异卵双胞胎占76%;第二组双胞胎中,同卵双胞胎占30%,异卵双胞胎占70%。
他们对于视觉和听觉刺激的缺乏反应,常使人们误认为他们是瞎子或聋子,他们往往对疼痛、咸味和苦味有很强的耐受力,而有时他们又表现的异常灵敏,他们能听见很低的声音,在正常光线下可能会眯起眼睛或皱眉,言语障碍的类型,器质性障碍:发音器官的解剖机构出现了异常,比如先天性腭裂、巨舌症、舌系带过短、外伤后遗症等...
自闭症(孤独症)康复训练课程
定义(DEFINITION):孩子的语言发展程度(包括已经掌握的词汇数量、句法或语法的复杂程度、句子可被人理解的程度等),通常能表明他的智力发展水平。而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无法达到同龄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比如无法理解或是说的话很少,那么这个孩子就很有可能存在语言发展迟缓。
定义(DEFINITION):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自闭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定义(DEFINITION):儿童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SADC)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情绪障碍,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众所周知生活质量的下降程度体现了疾病对人的危害程度。儿童社交恐惧障碍是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较难融入新环境。
发育迟缓
定义(DEFINITION):精神发育迟滞(MR),也称为智力落后、或精神发育不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