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玩一款自己脑海里的游戏,需要先进行分析-制作-测试,然后才能进行游戏,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延迟满足感,所以说编程学习可以锻炼孩子的自律性,自律性对孩子的成长和成绩都非常重要,至少在小学和初中来说一个自律的孩子学习成绩通常都很优秀,我们获取知识越来越便捷...
立足于线下,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已创办五十多家校区,专注少儿编程教育。
课程优势:细致的班主任、讲师教学服务;**教育顾问指导课研;浸入式的学习体验。
成就天下编程少年,在家就能学,不用奔波在路上,专为7-12岁中国儿童设计,让中国少年掌握人工智能时代必备编程技能。
课程优势:免去路上折腾,节省时间,在家就能学;专业教研团队打造经典课程体系;专属班主任1v1全程督学。
什么是不容易被替代的呢?人类的品质,探索的精神,创新的意识,文明的艺术,更高的思维方式,我认为少儿编程重点不在于学习编程软件的使用和编程语言,而在于思维的锻炼,让孩子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尽情的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项目制的学习方法,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童程童美是达内教育集团旗下青少儿教育品牌,形成了以乐高创意启蒙课程、人工智能编程、智能机器人编程、信息学奥赛编程等课程体系为核心,集国内外大型权威科技赛事、少儿资格认证考试、科技主题的国内外游学、冬夏令营、创客实验室搭建等为一体的少儿教育平台,童程童美还受到人民网、新京报、凤凰网等上百家权威媒体的争相报道,作为中国少儿编程培训领域的代表品牌,受到美国*广播新闻NBC记者团,中国国际电台CGTN的专门报道。
有问题课堂上即时解答,提高教学效率,与老师、同学更多互动,提高课堂灵活性,全身心、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更快成长与进步。
少儿编程培训学校学习环境好,具有未来感和想象力的学习环境,与同学们一起积极讨论,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少儿编程培训师资好,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顾问指导课研,细致的班主任、讲师教学服务,浸入式的学习体验。
中科院专家揭秘:孩子有一颗这样的心,长大工
△徐耀老师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进行“科技与好奇心”的直播回放
8月19日,中国青年报联合少儿编程共同推出“科技一小时”名家讲堂,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耀受邀参加,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二十多年的科研经验,分享他眼中的“科技与好奇心”。
徐耀认为,知识源于好奇,归于探索,好奇心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他提到中国人的好奇心现状,总体来说好奇心不足,存在*性差创造力低、对模棱两可的事情比较麻木、95后人才好奇心普遍比较弱、公共管理行业好奇心最弱等七大问题。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2015年中国排名第26位,2016年中国排名第25位。
失去好奇心有两大原因:一个是习得性无助,一个是路径依赖性。
但好奇心是可以培养和练习的,好奇心的练习要把握这四个要素。
第一,认识到差距,并努力弥补差距。
第二,在探索中获得乐趣。
第三,敞开心扉,拥抱他人的想法。
第四,愿意承担探索新领域的焦虑与不安。
以下选取徐耀演讲内容精华:
人类总是在不断的质问自己所发现的事情,在不断的质疑,才能使我们的探索前进,才能使我们的科学认识和技术前进。
知识源于好奇,归于探索,好奇心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人类的大脑既可以把天上璀璨的星空加以处理,加以信息化,也可以把它们抽象化艺术化。
在探索的过程中,好奇心是居于原点的。在好奇心的推动下,我们去认识宇宙,就产生了科学。运用科学与改造自然获得所需要的物质时,就产生了技术。
科技与艺术表面上一直各行其是,科技一词隐含之意是严谨、规范,艺术一词隐含之意是活泼、随意,其实自古以来都有人能够把二者兼顾,只不过这种人比较少。按照通俗说法,左右大脑均衡发展,并有一个纽带,这个纽带就是好奇心。
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科学可以推动艺术的发展,比如说音乐理论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西洋音乐的发展。明朝的皇族世子朱载堉发明了以珠算开方的办法,第一次解决了十二律*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而在德国,作曲家巴赫于1722年发表的《谐和音律曲集》,有可能就是为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所著。
再比如,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同名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创意就来源于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描写了无神论者从唯心走向唯物的一个富于哲理的过程。
好奇心到底是什么呢?是探索发现的一个重要特征。好奇心在受刺激之后会变得活跃,从而进一步刺激求知的欲望,反过来被激发的好奇心,唤起人对某种特定信息的渴望,从而激发更广泛的对自己的渴望,以此远离无聊。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好奇心被疲于奔命的工作所压缩,直至消失殆尽。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失去好奇心了吗?
失去好奇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习得性无助,一个是路径依赖性。
习得性无助就是拒绝接受新事物。跟一个人处于洪水中、处于地震的废墟中的被迫无助有很大区别。
而路径依赖性,就是遇到问题不愿意接受不熟悉的方案,更不愿意也不能够提出来全新的解决办法。如果一个人有了习得性无助,或者路径依赖性,那么他在工作中基本上就是好奇心和创造性也比较差的人。
怎么评判一个人是否拥有好奇心?从这四个方面:
1、好奇。一个真正有好奇心的职场人,在工作中必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他是真正的*发问,超越其员工工作范围的思考和行动。对学生来说就是超越其学习范围的思考和行动,这是真正的好奇心。好奇心跟八卦有本质区别,没有目标的好奇心才是八卦。
2、创造力。创造力是什么?是挑战现状的渴望或意愿以及识别出新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这个可以被定义为乐于接纳各种各样的经验,对世界充满关注,以及无论新点子来自于身边,其他人或者自身都对其保持开放的态度。如果一个人有了好奇心,有了创造力,还具备了开放的心态。
4、痛苦耐受力。好奇心带给我们的并不全都是令人愉快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很多情况下,尤其在职场中,好奇心带给你的是痛苦,别人的指责嘲讽,质疑,能不能承受这种压力并执行好奇心,坚持并无所畏惧的接近新的和不熟悉的事物。
如果这4方面都具备,那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好奇的人,他就会在工作中爆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对于我们做科研和技术工作的人来说,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会产生这么两个结果,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创业。创新是本能,创业是归宿。我们做科技工作一切都源于自发、归于逻辑。
其实好奇心是可以培养和练习的。好奇心跟年龄无关,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而减少。好奇心的练习要把握这四个要素。
第一,认识到差距,并努力弥补差距。
第二,在探索中获得乐趣。
第三,敞开心扉,拥抱他人的想法。
第四,愿意承担探索新领域的焦虑与不安。
这四个要素可以把它量化为四个好奇心指数,也是一个*、单位组织和个人好奇心的一个定量性的评价。通过一些研究和调查我们发现中国人有七大不足的地方:
第一个,差距敏感性低。我们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与先进*的差距,体现在妄自尊大。
第二个,社会组织中权利差距指数高达80,导致员工*性差。权利差距指数是一个组织内权利分配不平衡的情况下,组织内的人员对这种不平衡情况的容忍程度。得分越高,容忍程度越强。这样的组织内员工的*性很差,即使有好奇心,也没有*的机会,公平的机会去实施它。所以说*性差就会造成创造力低。
第三,避免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得分20。中国的得分很低,这说明我们中国人对模棱两可的事情比较麻木和不敏感,可以容忍很多事情。
第四,对传统的坚持影响好奇心。我们的儒家文化传统,其实很多时候是不利于制造业发展的。
第五,95后人才的好奇心普遍比较弱。
第六,科学研发行业的好奇心最强,公共管理行业最弱。
第七,大企业虽然平台好,但没有时间去实施好奇心,沟通渠道窄,造成了创新力不足。
以上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好奇心现状。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2015年中国排名第26位,2016年中国排名第25位,这个进步其实是可以忽略的。我们在好奇心指数和全球创新指数方面还任重道远。
好奇心对我来说是与生俱来的素质。无好奇,不求知,毋宁死!今天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