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语不仅仅满足普通机构常规意义上的上学,教学,放学,回家。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社交泛化是步入融合教育的前提。
安全问题永远是对孩子的第一保护防线。每天晚上,特教老师们会将需要消毒的教具放入消毒间,每天早上,特教老师们会在开始一天的教学前从消毒间拿出教具。
家长是孩子**的老师,书吧式的氛围赋予了家长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家长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陪读时间翻阅图书角的书籍,为自己加油充电
在厕所,随处可见的红蓝标识,让孩子学会区分色彩。同时,*增加的亲子卫生间,更多的考虑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孩子的贴心关怀。 同样的,师生分离的卫生间安排设置也给予特教老师和家长们最大的方便。
对于言语障碍的孩子来说,冷色调有利于孩子的脑皮质活动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我们在教室的设计上主要以4000K色温的灯光为主
空间的舒适靠的是色彩的和谐性,考虑到校区的主要使用者是孩子,我们直接在主色调夜莺蓝—浅湖蓝色的基础上增加了浅粉色,降低整体色彩的纯度,从而使空间更加柔和,更加舒馨。
什么是社交故事?社交故事与一般的德育故事有何不同?
社交故事是因应自闭症儿童的个别需要,按特定指引编写。社交故事以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点为依归,把他们的个别需要作为故事的主题,从他们的角度以第一身身份编写内容。透过故事与自闭症儿童客观及准确地分享社交处境的数据,增进他们对社交处境的理解及要求,并引导恰当的社交行为和态度。
请紧记,社交故事绝不是用作控制儿童社交行为的工具。
社交故事的理念
自闭症儿童特征/困难
理念
1
具心智解读的障碍
不善解读别人意思
将别人的想法及意思诠释
2
不容易掌握重点及整体
重视琐碎部份
提供整全
的社交数据及重点
3
未能充分理解听觉的讯息(如:说话)
善用自闭症儿童倾向处理视觉讯息(如:文字,图画)的长处
4
依赖常规
描述各情境下的预期行为
建立社交场合的常规
5
不愿接受转变
预告情境/转变
描述转变后的预期行为
社交故事对自闭症儿童的帮助
透过社交故事,让自闭症儿童:
1、明白日常的社交处境及常规
2、描述并解释一般人预期的社交行为和态度
3、掌握不熟悉的社交处境资料,及所需的社交技巧
4、预告常规中预知的转变及预期相应的行为
5、适当地处理负面情绪
6、教导个别化的社交行为
7、描述和记录正面的行为
编写社交故事的特定指引
1、运用书面语;
2、篇幅不宜太长;
3、运用的词汇及句子长度,需合乎儿童的程度及能力,以简洁易明为原则;
4、有需要时,可辅以图片/相片/影片帮助理解;
5、用浅易的字汇解释抽象的概念, 避免用抽象籠统的字汇;
6、故事编排有引言、内容及结语;
7、内容需针对性提供有关自闭症儿童目标行为的資料 (例如:为何要说「謝謝」?何时可以发问问题?) ;
8、用字必须正面,描述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
9、避免使用可能会引起不安的字眼;
10、真实处境常有变化,应尽量使用「通常」、「可能」等字眼, 避免使用过于肯定的字眼,避免学生有不必要
的误会或固执的坚持。(例如:「可以尝试」较「必须」为佳) ;
11、使用实际易明的字眼,亦可配合其它视觉教具帮助理解 (如:相片、图画、实物、计算机简报等) ;
12、使用的标题必须带出整个故事最重要的地方,通常使用问句形式 (例如:在图书馆内,我们会怎样?) ;
社交故事包括:描述句子、透视句子、指示句子、肯定性句子
句型
在社交故事中占的比例
用途
例子
描述句
(Descriptive sentence)
1-2句
描述事实
很多人食饭前都会洗手 / 酒楼里会有很多人
透视句
(Perspective sentence)
1-2句
形容别人的观点、想法和感觉
知识: 爸爸知道怎样煮面食
感觉: 很多人喜欢去酒楼饮茶
信念: 弟弟相信新年会收到很多
礼物
动机: 有些同学会为了取得奖牌
而在赛跑中尽力地跑
指示句
(Directive sentence)
0-1句
指出在不同社交活动中恰当的行为,引导儿童依从或选择
我可以尝试在洗饭前洗手
肯定句
(Affirmative sentence)
1-2句
指出大多数人对事件的共同意见/看法
这样做的话, 妈妈会赞我是个乖孩子/ 老师可能会请我食朱古力呢!
基本的社交故事句子比例:
2-5句描述、透视、肯定性句子
0-1句 指示性句子
怎样策划及施行社交故事?
1、选择的对象;自闭症儿童, 其它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儿童需具备明白符号的能力(如:辨图/相、认字、说话)
2、了解儿
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排名
1.东方启音儿童康复中心
2.康语儿童康复机构
3.大米小米康复机构
4.星语星愿语言发育
5.雅恩康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