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要在逆境中崛起

机构:郑州领光教育 时间:2015-05-30 点击:518

  外国人教育孩子有一个原则:让孩子过自己的生活,让孩子经营自己的生活。

  长辈留给下一辈的,是基本的做人法则。在关键时刻,也会伸手援助。但是,在原则上,事情要尽可能让年轻人自己去办,机会要让他们自己去争取。长辈有金钱、经验、背景和关系,长辈帮孩子安排一切,从短期看当然会稳妥得多。但是,如此一来,年轻人就失去了经验自己的生活的机会,包括经验一系列失败,并在失败中不断奋起的机会。

  我有位朋友,事业成功,但被女儿称为不靠谱的妈妈。据她说,当年女儿要升高中时,她通过关系找到某名校的校长疏通,当场答应赞助4万块,结果校长不再理她,估计是许诺的钱太少了。她愁眉不展,饭桌上忍不住告诉家人,立即遭到女儿一通数落:“你4万给我买的机会,有我也不会去。我的事情你别管好不好?我不笨不傻,就不信自己考不进去!”孩子是非分明、嫉恶如仇,当然本事也不小,最终自己考进去了。再牛的学校,也要仰仗一些牛的学生给自己撑门面。后来这位朋友再不管女儿的事情了,全家到美国定居后,女儿在当地的高中里又成了头名。我也数落这位朋友:“放着如此优秀的孩子,怎么还沉不住气?还要强行往孩子身上套救生圈?”她自知无理,只是低声地嘀咕一句:“咱不是就怕输在起跑线上嘛。”

  郑州教育培训学校告诉我们,起跑线,似乎已经是中国教育最大的关键词。

  看过一则报道,说起跑线之争已经推进到了子宫:每年8月都成了剖宫产高峰,很多人为了让孩子赶在9月1号之前出生。错过哪怕一天,就会推迟一年入学,晚上学据说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其实,剖宫产会影响孩子智商发育。临产前正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子宫内是最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剖宫产会降低婴儿的免疫力,在成长的关键期一生病,就进一步影响智商。这些都是医学上有定论的。

  抛开这些不说,美国的家长则往往挖空心思让孩子晚上学,以便在同伴中显得更成熟自信点。前几年大红大紫的畅销书《异类》,也早被翻译成中文,里面讲道:在同年级中偏大的孩子(比如9月1日出生的比8月30日出生的同班同学几乎大一岁),发育超前不少,成熟得多,运动队选拔时得到的机会也多。结果,欧美的冰球、足球等职业选手,都是最晚上学的,早上学的孩子一点机会没有。

  中国却是起跑线变成抢跑线。就是这样,父母对孩子的一切从子宫里就开始安排,日后更是这个班那个班,这个重点那个重点,最终还要拍出一百多万让孩子去留学……孩子的日程被排得满满的,一点自主的余地都没有。当然,还有亲自动手帮孩子做作业、搞课题、忙申请的家长,大家信誓旦旦: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心里琢磨的是:找机会能抢跑就抢跑!

  俗话说,人生就是马拉松。你看看马拉松比赛,最后的冠军,起跑时岂不大多都跟在别人后面气定神闲?那些冲在前面的有几个能赢?关键因素是要跑得快。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素质,而不是靠抢跑三四米。其实不用说马拉松了,就是跑百米,你比博尔特的起跑线超前五六米,有赢的可能性吗?

  有些家长看着孩子大学毕业有年头了却依然一事无成而万分沮丧,也十分不解:小时候每一步都安排得天衣无缝,孩子也很听话,怎么就是不行?这些家长的问题是:他们在每个节骨眼上,都试图安排孩子早比别人起跑半步。孩子已经习惯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奋斗是什么滋味。

  我们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北大时,心态则完全不同。当时图书馆、教室座位全被占满,学生在路灯下看书。那时能进北大的,按说都是天之骄子。但我的一位同学在文章中点出了当时的神韵:看看北大那挑灯夜战的气氛,传达的是一个强烈的信息:“我们落后了!”那确实是一代人的心声。当时落后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那些大龄学生下乡七八年甚至十年,焦虑着荒废这么长时间还怎么竞争。即使我们这些应届高中生,中小学也大多在“文革”中荒废,总觉得自己是文盲,想着怎么补上那些童子功。一句话,大家都明白,要说起跑线,我们都是输家。但是,我们要拼出全身的力气追赶,能追回多少追多少。如今看看,那代人里出了许多人才,这多少要归结于他们那种感到落后了的劲头。

  我个人的经历也可以作个旁证。七十年代末读高中时,刚刚恢复高考,也开始有了有实无名的重点学校。我则正好在一所“文革”时由小学改成的中学读书,有时碰到附近重点学校的学生,吓得大气都不敢喘,觉得自己还没起跑就输了,更何况自己中小学一直功课不佳。但是,也正是这种落后、谦卑的心理,不断督促自己努力,最终进了北大,比那个重点学校里的任何人的分数都高。反而是到了北大,年轻气盛,没有充分体会老同学那种“我们落后了”的危机感,没能好好利用青春的大好时光。日后事业不顺,快30岁才开始学英语留学,一副赶末班车的心态,最终还是仰仗这种“落后了”的心态奋斗出一点果实。

  教育孩子,就应该让他们在逆境中成长,在失败中找回自信。如果大家都被家长安排着抢跑,哪里还有机会发展这些品质?美国社会流行着很多这样的名言:“你目前的境遇不会决定你走到哪里,而只决定你的起点。”也就是说,我们的境遇仅是一条起跑线,而不是终点线。“境遇本身无法造就一个人,而只是揭示了一个人。”“输在起跑线上”的境遇,正是你彰显自己品格的机会。这些才是我们要告诉年轻人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