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和技巧,他们不能与他人沟通感情,不能理解和遵从一些社会习俗,他们多数不愿与别人进行眼神之间的交流,不愿用眼睛与其他人凝视,自闭症儿童对别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经常是不屑一顾,自闭症儿童对于外界的刺激表现非常的麻木,严重者甚至是正常的身体和情感刺激,都无法影响自闭症儿童的喜怒哀乐...
儿童的行为与神经递质密切相关,研究调查中显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或多巴胺活性下降是导致自闭症的关键性因素,神经递质的异常会使患儿表现出孤独以及和周围人建立不起来和谐的关系,患儿会存在语言和认知上的障碍,极力避免与人的视线接触,婴儿脑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其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的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很多自闭症患儿可能是没有语言或迟滞,特殊的语言用法,例如重复问话者的部分或全部问话内容;背诵出曾听过的广告词、话、歌曲等;你、我、他分不清楚,即使随着年龄增长语言沟通有些进步,其对话也呈现出机械式地将所背的回答出来,自闭症相对于其它能力有较佳的记忆性,但理解、抽象、推理能力有缺陷。
促进儿童感知觉能力协调发展,提升动作计划能 力,掌握运动游戏技能,及人的兴趣和亲密感。让儿童在早期表达阶段,学会动态 表达“字”“词”。
社交情感游戏:增强儿童与同伴双向沟通能力,提高儿童与人的共 同关注能力,协助儿童打开更多沟通圈以及连结情绪和现有能力。
增强儿童在集体环境中的人际互动及小组合作能力 , 提高儿童集体常规意识,培养儿童社会生活技能,提高儿童在集体 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人类对神经影像学、遗传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扩展,关于自闭症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更新。
最近一次大的更新是美国心理学会在2013年5月推出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最新第五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V)。
DSM-V收录的疾病类为22类,其中一类为神经发展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指儿童发展期出现的障碍,多在学龄前出现,该障碍会导致儿童在人格、社交、学术或工作方面能力受损,这其中就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
在这次更新中,对ASD这一项疾病增加了很多新认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定义了诊断标准:
I. 社交沟通及社会互动上的困难
1.缺乏相互的人际情感关系
缺乏共同的兴趣和共情能力,无法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2.在与人互动中使用非语言交流行为的缺陷
言语和非言语交际能力差,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异常或手势理解和使用不足,也有可能出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语言交流。
3.缺乏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能力
难以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难以与他人创造共同想像或一同游戏。结交朋友十分困难,或对同龄人缺乏兴趣。
II. 固定的兴趣及重复的行为
1.刻板的或重复性的肢体动作,单一物体的使用或相同对话
单调的刻板动作,比如排列玩具或击中物体。来回说同样的语句,使用独特的措词。
2.坚持的相同性,对习惯的顽固坚持,语言或非语言仪式行为
会因生活中的小变化而极度痛苦,过渡困难,思维僵化。仪式般的问候习惯,要求每天遵循相同的路线并吃相同的食物。
3.高度局限、固定的兴趣,且强度或焦点异于常态
强烈依恋不寻常的物品,局限或持续重复的兴趣。
4.对于感觉刺激的输入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对环境中的感觉刺激有异常
对疼痛或温度无动于衷或高度兴奋,对某些声音或触觉有不良反应。或喜欢过度嗅探,喜欢观看灯光或随之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症状,必须在童年早期出现(但症状可能不会完全显现,直到环境或情境中的社交要求超出其有限的能力),并且这些症状不能以智力低下或整体发育迟缓来解释。
也许很多家长会说,以上这些表述太过复杂,我们普通家长还是难以辨别啊。
下面就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告诉你,如果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有以下危险信号,就需要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筛查,让医生来帮助你。因为自闭症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就越好。
12月龄时,对你叫喊TA的名字仍无法给出回应;
14月龄时,仍不指向感兴趣的物品或人(例如飞机啊、玩具啊等物体);
18月龄时,不玩“假装”游戏(例如喂娃娃吃东西、比小手枪等);
平时避免眼神交流,喜欢独处;
难以理解别人的感受或谈论自己的感受;
语言和社交能力发展障碍;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单词或短语;
问问题时,给出与问题无关的答案;
稍作改动便会感到沮丧(比如给每天玩的玩具改动一下摆放位置,孩子就会表现出沮丧的样子);
有强迫症;
喜欢拍手,晃动身体或旋转;
对事物的声音、外观或感觉有不同寻常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