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口肌及构音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言语听觉科学、口部运动治疗学
课程内容:①下颌、唇、舌口部运动功能训练。②气息训练。③20组音系开发
心理理论呢就是懂得自己的以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思维、情感、感知觉、愿望和意向等),以预测别人的行为,然后调节自己的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缺乏这种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导致他们出现明显社交障碍,不能做假象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游戏,不能预测他人的愿望,较难察言观色,较难明白别人的情绪及诱发情绪的原因,因此极少运用表达情绪及感受的词汇,难以理解弦外之音,例如比喻、讽刺及幽默等...
促进儿童感知觉能力协调发展,提升动作计划能 力,掌握运动游戏技能,及人的兴趣和亲密感。让儿童在早期表达阶段,学会动态 表达“字”“词”。
社交情感游戏:增强儿童与同伴双向沟通能力,提高儿童与人的共 同关注能力,协助儿童打开更多沟通圈以及连结情绪和现有能力。
增强儿童在集体环境中的人际互动及小组合作能力 , 提高儿童集体常规意识,培养儿童社会生活技能,提高儿童在集体 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的行为与神经递质密切相关,研究调查中显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或多巴胺活性下降是导致自闭症的关键性因素,神经递质的异常会使患儿表现出孤独以及和周围人建立不起来和谐的关系,患儿会存在语言和认知上的障碍,极力避免与人的视线接触,婴儿脑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其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的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很多自闭症患儿可能是没有语言或迟滞,特殊的语言用法,例如重复问话者的部分或全部问话内容;背诵出曾听过的广告词、话、歌曲等;你、我、他分不清楚,即使随着年龄增长语言沟通有些进步,其对话也呈现出机械式地将所背的回答出来,自闭症相对于其它能力有较佳的记忆性,但理解、抽象、推理能力有缺陷。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口肌及构音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言语听觉科学、口部运动治疗学
课程内容:①下颌、唇、舌口部运动功能训练。②气息训练。③20组音系开发
课程效果:
①提高儿童口部运动功能,使儿童口腔肌能正常化
②掌握20组音系发音
③促进表达能力
课程教具:国际引进最新器材、康语自主研发口腔按摩器材
有几位妈妈问我关于孩子说话晚的诊断和治疗的事,我把自己了解的一点皮毛帖在这里。
如果有小孩到了该说话的年龄不说话,我们常常听到周围人的说法是:“他还不到时候,到时候就讲了。”“我有亲戚的孩子四岁才讲话。”“我从小讲话就晚,现在不是挺好吗?”许多家长都抱着“再等等看”的想法,可等待和观望的态度有时会使孩子错失语言发展(一岁至三岁)的黄金时期,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正常孩子在一岁左右就开始鹦鹉学舌,并理解简单的指令与问题。在美国,如果孩子到了一岁半仍然不开口,医生就会建议给孩子做语言能力的测试和鉴定,内容包括听力、理解、发音、说话,然后给予治疗。医学上还有个词叫“语言发育障碍”(Speech/Language Disorder),是指聋哑儿童一类有器质性病变的孩子,既使经过治疗,这一类孩子也难以达到正常孩子的语言水平。对于单纯是语言发育迟缓(Speech/Language Delays)的孩子,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逐渐就会赶上正常孩子的水准。
引起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病理原因主要有自闭症和智力低下。还有一些孩子没有什么原因就是说话晚,这类孩子就是大家常说的开窍晚,或者说是开窍的顺序和别人不同。语言治疗对于这些孩子的效果都非常快和明显,方法有很多,基本宗旨就是引起孩子说话的欲望,让他明白只有说出来才能达到目的。
比如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想要玩的玩具,只有说出名字后才给他。
对于智力低下的孩子,不仅要教说话,还要同时训练记忆能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自理能力等等,往往是综合训练。
我看过一个训练机构的录像,一个最简单和典型的例子是:有个孩子喜欢坐在大球上,上下颠着玩,训练师就和他一起颠,但是一定要他表示出想颠的意思才颠,录像中那个孩子想让人颠球时会扭身,他一扭,训练师就颠,以此训练他和人的交流,这期间训练师嘴巴不提地在描述他俩的活动,一直在重复“颠球”这个词。一段时间过后,进一步训练这个孩子说出“颠”这个词,只要发出个音,尽管含混不清,训练师也颠,鼓励他使用语言交流。录像的最后这个孩子会走到训练师那儿指着球说“颠球”。
还有个孩子喜欢吃糖,在训练这个孩子看图识字时,不管对错,只要他开口了,老师马上给他一块糖,和训练小动物表演很像,只不过训练孩子时训练师一直都要讲讲讲,并且对孩子始终是鼓励鼓励再鼓励。
对于自闭症的孩子,训练的重点放在和别人交流上,许多时候是在逼孩子,逼他走出自己的世界。自闭症的孩子有个特点是不和人眼睛对视,所以训练师在训练时,总是一边说一边把东西举在嘴边上、脸边上,让孩子看见说话的人嘴在动,眼在看。如果怀疑孩子有自闭倾向,更是需要尽早介入,现在普遍认为早期进行行为疗法对于改善自闭症状效果显著。
我听到过一个台湾妈妈的演讲录音,她自己本身是台大医学系毕业的,来美国又读了博士,在顶尖的大学里做最前沿的研究,自视甚高。她的儿子从小数学极好,两三岁时就能做四五位的乘除法,可就是不讲话,她一直认为儿子是爱因斯坦再世。
到孩子四、五岁时,出现了在公共场所尖叫、在超市里推倒货架等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她才不得不正视,领孩子去医院作了检查,结论是自闭症。她在极度的痛苦中加入了教会,心灵才找到依托,并毅然放弃了工作,领孩子走上了漫漫的治疗之路。在给孩子做了一段语言治疗毫无效果以后,她听说如果孩子到六岁不开口就永远也开不了口了,就辗转找到了全美做语言治疗的权威给孩子治疗。
那个权威在另一个州,她每次都要驱车几个小时带孩子过去。
语言权威最后一次上课,是和孩子下国际象棋,结果孩子赢了,权威却若无其事地说:“我赢了。”孩子听后脸就气红了,权威看着他有点得意洋洋地讲,你的王在这儿,我的象走在这儿,所以我赢了。孩子更加愤怒了,权威又再接再厉刺激他,最终那孩子忍无可忍冲他大喊一声“NO!”。
这时离孩子六岁生日只差几天。
随后权威对母亲说,以后你不用再带他到我这儿来了,他只要开口了,以后的训练我做的和普通的语言训练师就没有太大区别了,这样可以省下你成倍的时间和金钱。
后来这个孩子虽然会说话了,可是吐字发音都不是很清晰,有点大舌头的感觉,妈妈一直后悔给他治晚了。在妈妈的训练和帮助下,他虽然仍旧是个自闭的孩子,但是上了一所大学的数学系。
在美国几乎看不到口吃的孩子,因为家长不容易忽视掉这个问题,口吃矫正在语言训练中又相对容易,所以都早早给有问题的孩子矫正过来了。
孩子说话晚,容易被忽视,“再等等看”的态度要不得,不管是什么原因,早做检查早治疗有百益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