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洋赖账”规避境外险

机构:上海世企联合企业管理 时间:2016-03-03 点击:773

  国际贸易支付欺诈和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处于空白,没有英文版的合同,在诉诸法律时有些争议条款不明,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二是赊销策略制定的随意性带来风险和隐患;三是销售员工的流动性较大,容易形成死单,给追偿债务带来困难;四是缺乏有效了解外国客户的途径,在交易前无法获得对其足够的信用。造成国际应收帐款被滞的欺诈形式多种,下面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1.海关圈套。江苏一纺织厂与印度客户进行一单总值4万美元的交易,预付款仅10%。货物抵达目标地后对方故意不查收,却要求卖方大幅打折,致使货物滞留港口。当货物超过时限时,根据对方清关条例被强行拍卖。无独有偶,浙江某公司和加拿大一家公司的交易也因被对方海关清关低价强行拍卖。针对“海关圈套”的一些特点:如,买家在交易的时候不还价、派人进行货物验收后不签单等,三个月的时限是生死线,因为通常在三个月后,对方海关有权对货物进行拍卖,客户就可以低廉的价格进行购买。对于这类诈骗,建议卖家将货物预付款提高到30%以上,并抓住时机,须尽早解决收款问题。

  2.信用证的“奥妙”。杭州外贸公司与孟加拉客户的一单6万美元的交易,客户信用证因孟加拉的节日而被延误付款,遭到银行拒付。信用证付款日期的被延误而造成的“运期延误”是由我们卖方来买单的。

  3.老客户突然破产。宁波一电池厂与加拿大的一单货值达4.8万美元交易中,由于对方是老客户,去年8月给其发货后对方一直没有支付,电话打过去后对方称公司现状非常差,要求延期支付。当企业委托有关部门对这家“老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才发现,对方已于去年4月破产,无法进行追索。此间,温州一公司同西班牙客户交易也演绎了类似案例。

  了解贸易方面的知识,请访问上海贸易培训学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