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个性方案
私人订制,专属于你的教学方案
私人订制,专属于你的教学方案
为您进行专业的评估
五大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是孩子从幼童到小学生,这是他们人生最的第一次角色转换,大多数孩子刚入校时的“坐不住”,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只不过有些孩子因个性差异,在较长的时间里还不太适应,表现出的这些正常“动作”,就被你们不断放大,使之一律成为注意力的问题,甚至被无辜地关于“多动症”、“学习障碍症”等等。
一、好动、坐不住。六七岁的孩子以前以玩耍为主,进入一年级要做到以学习为主,还得有个过程。况且,六七岁的孩子喜欢活动,是正常的。如果强求他们连续坐个半小时以上,孩子肯定会坐不住。
二、写错字、算错题。人的大脑要到十八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六七岁的孩子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常写错字、算错题是难免的,所以家长们千万别一看到孩子做错题,就从“上课不专心”上找原因,过分强调孩子上课不专心,这样会弄巧成拙,反而打消了孩子上课的积极性。
三、喜欢打闹。六七岁的孩子就像小动物一样喜欢相互打闹、追逐、嬉戏,喜欢奔跑、蹦跳,这是极正常的,家长千万不要把这些特点当成缺点去批评孩子,如果六七岁的孩子坐在那儿就不动弹,也不跟别的孩子玩,倒是值得家长担心的事。
四、不知道着急。“不知道着急”的一年级孩子最使家长发愁。课堂上,老师不走到座位前,让他把书拿出来,他还坐在那儿东张西望呢,好像上课与自己无关。于是,这一类“不知道着急”、还没意识到读书学习已经是自己的任务的孩子,也被家长们贴上了“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听课”的标签。
五、不专心。六七岁的孩子注意力只能集中15—20分钟,所以常常出现上课不专心现象,尤其是教师讲得太长,作业太多时,孩子就不可能保持专心。如果大人让孩子连续做一个小时的作业,孩子坐不下来,做小动作,这时,大人不反省自己,反而批评孩子不专心,就是大人的不对了。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上课“坐不住”的具体原因。比如,是不是所有的课都坐不住,还是在某一些课里坐不住?是听不懂坐不住还是“什么都会”了坐不住?有了认识和了解,我们就可以想些办法。总体的原则是,鼓励应多于批评和埋怨。然后,再做些具体的事。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否严重,点击注意力在线测评!
那么,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如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上课坐不住”是一年级孩子正常的表现。想想从幼儿园到小学,上课时间从20分钟延长到40分钟,课程模式也不一样,幼儿园是以“玩”为主,孩子比较*随意。到了小学是以“学”为中心,讲究课堂纪律。孩子很难一下子从轻松*的“玩”转入认真严肃的“学”,所以“坐不住”是每个初入学的孩子都会经历的,不必过度担心,更不要强迫孩子在短期内改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孩子厌学。
建议每一天与孩子交流,在交流中渗透着一个观点:宝宝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小学生是以课堂学习为主的,要遵守纪律,认真听老师讲课,上课时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特别要强调,遵守纪律是集体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自觉遵守纪律是自己对集体高度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老师的尊重的表现。这样的对话教育时间长了,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像种子一样深深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然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生活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凡事表现出专心、坚持和耐心,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一旦发现孩子有专心的表现,立即加以鼓励和称赞。每天的交流可从一则故事开始,不断地增加数量来加以训练,鼓励他们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事,并且做完一件以后再开始做另外一件,投入的时间逐渐增加。除了要他们自已提醒自已不分心以外,家长亦要表现和善的态度。只要采取这些方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即可改善。
孕期高热、病毒感染、早产、难产、过期产、剖腹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这些病因会引发小儿多动症;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精神长期紧张、学习压力大等引发小儿多动症;典型强迫症、闭锁心理、过于活跃、过激、性格过重有可能导致小儿多动症...
有研究表明,2岁孩子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度大约为7分钟,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2-3岁是孩子注意力逐步形成的阶段,也是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家长有意识地带着孩子玩一些游戏,能够训练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逐步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原因主要是前庭觉失调引起的注意力障碍或注意力缺陷(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如果前庭信息处理不良,身体便无法达成感觉的统合,就会造成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摔倒、撞墙、心烦气躁、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都会扭曲,甚至有些笨手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