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行为与神经递质密切相关,研究调查中显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或多巴胺活性下降是导致自闭症的关键性因素,神经递质的异常会使患儿表现出孤独以及和周围人建立不起来和谐的关系,患儿会存在语言和认知上的障碍,极力避免与人的视线接触,婴儿脑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其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的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很多自闭症患儿可能是没有语言或迟滞,特殊的语言用法,例如重复问话者的部分或全部问话内容;背诵出曾听过的广告词、话、歌曲等;你、我、他分不清楚,即使随着年龄增长语言沟通有些进步,其对话也呈现出机械式地将所背的回答出来,自闭症相对于其它能力有较佳的记忆性,但理解、抽象、推理能力有缺陷。
所有的行为均被认为是适用于ABA的学习,在恰当治疗方式下,有利于个人和环境形成互动,如果在学生与环境之间取得恰当平衡,就会产生持久的行为改变,ABA鼓励通过新行为的建立来发展新的技能,通过教导新的替代行为来减少不恰当的行为,一对一教学;早期训练,最好在3岁以前进行...
促进儿童感知觉能力协调发展,提升动作计划能 力,掌握运动游戏技能,及人的兴趣和亲密感。让儿童在早期表达阶段,学会动态 表达“字”“词”。
社交情感游戏:增强儿童与同伴双向沟通能力,提高儿童与人的共 同关注能力,协助儿童打开更多沟通圈以及连结情绪和现有能力。
增强儿童在集体环境中的人际互动及小组合作能力 , 提高儿童集体常规意识,培养儿童社会生活技能,提高儿童在集体 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自闭症治疗不断地对儿童说话:
对自闭症儿童说话,其效果不是很好的,但是要坚持不懈才会慢慢开花结果。语言学习有困难的自闭症儿童需要比普通儿童千百倍的听闻机会。
2、对着儿童的视线说话:
跟自闭症儿童一起游戏、拿任何东西给他、请他做任何事、帮他做任何事时,要常常对他说简单的话。先叫他的名字,等他注意您在叫他时再对他说话。自闭症儿童常常视线不看人,有时不是不看,而是看的时间非常短暂。不注意您的时候对他说话是没有效果的。但也用不着特意把脸靠过去,把他的头转过来向着他说话。只要在不太远的地方,很自然的喊他的名字,配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说话即可。
3、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
眼前看得见、容易了解的自然话题为佳。尤其是以儿童感到关心或喜欢的事物做为话题,效果更好。不仅大人对儿童说话,希望儿童说的话,大人也可以先以儿童的口气说给他听,让他知道这时候他应该怎么说或回答才好。
4、不必重复练习太多次:
父母为使儿童学会说话,同样的话语叫儿童说五次、十次,有时反而使自闭症儿童拒绝说话。比对一般的儿童多说一、二次左右即可,同样的事在同一个地方不要重复两次以上。但碰到同样的事情或同样的情况发生时,要再重复的提醒。不必刻意教学,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下,不断地、自然地对他说话,让儿童了解语言的意义,便可期待他逐渐会说出话来。
5、不必矫正发音:
即使说不好,有表达意思的姿态即可,若刻意矫正发音,说不定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的说话动机。只要他肯说话,发音不正确的缺陷久而久之会改善过来。家长或大人只要自己提供正确的说话模板即可,但千万不要学儿童说娃娃语。
6、只发语头或语尾音时怎么办:
这种时候也不必特地加以矫正,下次碰到这种场合时,大人实时发出二次左右的正确语音即可。即使只发语首或语尾音,也表示他有表达意思的动机,便要赶快给予鼓励。
7、模仿电视广告:
这时家长或周围的人会以为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不坏,若禁止他看电视,唱广告歌,就可以学习说有用的话。事实上禁止他说广告的话也没有用,不如让他继续说适时配合情境说些别的话题,提高其理解能力,以其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
8、鹦鹉式语言如何处理:
这时,像广告一样,想矫正他也矫正不了,不如不刻意矫正,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当时的情境,多制造对他说话的机会。
9、有耐心的听他说话:
自闭症儿童虽然表达能力很弱,但想说话时大人要有耐心地听他说话。反复地问同样的问题时,大人也要认真的回答。如此,对自闭症儿童说话时,他也比较愿意以语言或非语言的姿势、表情、手势等方式来回答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