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往往是不被他人所理解,这样就导致了自闭症成为社会这个大舞台之上孤立的、无法沟通的角色,大约有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他们从小就一直不会讲话,几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发育迟缓,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意向,常用刻板的、重复的言语,像鹦鹉学舌一样模仿别人的语言,缺乏与人一来一往交往性的言语,他们常常表现为答非所问或重复别人的部分问句,语句出现严重的错误,分不清人称代词你、我、他,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缺乏抑、扬、顿、挫等,显得平淡和生硬...
儿童的行为与神经递质密切相关,研究调查中显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或多巴胺活性下降是导致自闭症的关键性因素,神经递质的异常会使患儿表现出孤独以及和周围人建立不起来和谐的关系,患儿会存在语言和认知上的障碍,极力避免与人的视线接触,婴儿脑伤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其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的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很多自闭症患儿可能是没有语言或迟滞,特殊的语言用法,例如重复问话者的部分或全部问话内容;背诵出曾听过的广告词、话、歌曲等;你、我、他分不清楚,即使随着年龄增长语言沟通有些进步,其对话也呈现出机械式地将所背的回答出来,自闭症相对于其它能力有较佳的记忆性,但理解、抽象、推理能力有缺陷。
很多的资料与案例都表明融入集体、与同伴互动,对于提升孤独症孩子的社交能力有着很好的帮助。而为了帮助孤独症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与同伴互动,我们家长就需要了解孤独症孩子在和同伴互动时会哪些问题,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改善。
自闭症儿童和同伴互动有哪些困难
一、模拟情景较为突出的就是,大多孤独症孩子都缺乏社会性兴趣与目光对视,喜欢独自玩耍,对于别人的问候或询问不会有太大的反应。所以,在让孩子与同伴互动时或是融入集体时,孩子可能会像一个“旁观者”,只是待在一旁,不会与同伴产生互动。如果孩子大一些,也会出现,与同伴处在同一空间玩耍,但却是各玩各的,彼此之间很少或没有互动。相信,这不是我们家长想要的,所以在这方面,是需要我们家长帮助孩子改善的。除了带孩子在医院或专业的机构干预外,日常在家时,我们家长也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戏,如模拟情景(如孩子在玩玩具车,我们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玩,并可以假设一些场景,像开车去哪呀、开车去干什么呀等等,尝试在游戏中与孩子进行互动)或是过家家等,让孩子逐渐接受游戏时有他人加入。
二、选择合作性的游戏 孤独症孩子的共同注意力也较为缺乏,这会让孩子在进行合作互助游戏时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家长日常在家与孩子进行游戏时,也可以选择带有合作性的游戏,如一起搭积木、画画、拼图等,帮助孩子进行改善。另外,在与同伴互动、玩耍时,孤独症孩子比较难理解对于与同伴玩耍时要遵守一些游戏规则,比如搭积木时,应是一人搭一块,而孤独症孩子可能会出现一直搭的情况。又或是玩捉迷藏,还没等同伴找TA,孤独症孩子就自己走出来了等。三、耐心 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进行改善的,如学习等待、多进行游戏帮助孩子理解游戏规则等,具体的方法大家可以查看我们往期的文章或是咨询专家/专业老师的建议进行。孤独症孩子相对较为被动,在TA与同伴进行游戏、互动时,还需要家长作为组织者,来维持游戏的进行。同时,孤独症孩子不擅长“察言观色”,并且有时也不能恰当地表现出自己的感情,所以在游戏时,我们家长也需要注意孩子与同伴的情绪,避免两者之间发生不愉快。目前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拥有SRJ证书的国内训练师有400多名,国内外教师共同为口部肌肉发展及发音落后学员提供专业的干预课程与服务。
儿童康复中将专业化本土化的言语训练知识以及12年临床经验积累传授分享给高校学子
此次课程OT教师在授课前期也进行了大量的家长调研工作,根据中国大陆家长的需求,结合专业的课程,设计出更适合、更全面的利于孩子发展的课程。
改善言语清晰度和发音能力解决流口水、吞咽、咀嚼困难提升认知理解、表达及沟通水平
感觉统合能力与神经性发展精细动作及视听觉认知能力一体化服务呵护儿童发育需求
提供系统化课程评估精准记录进步孩子成长曲线6大教学维度综合提升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