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课云网 > 精锐中小学补习班 > 资讯总汇 >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机构:精锐中小学补习班 时间:2020-11-10 13:57:37 点击:464

数学VIP课程辅导班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考试资讯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创始人“学霸张”总结自己在哈佛北大的学霸经验,创新性推出“i精锐中小学一对一全日制·学习力提升系统”,通过1对1及1对3优质教学服务,强调主动学习及多元互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力,掌握学霸的学习方法,轻松迎战中高考。

小学语文应如何备教材

要想上好一节鱼尾课,备课是关键,也是一个重要保证。备课时必须注意,要在把握教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内含,要以新颖的思维处理教材,那么小学语文应如何备教材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学语文应如何备教材


一、备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教学内容的广度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教材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

例如教学“统计”一课时,笔者就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扩充,将书中一个例题和几个单独的习题进行了巧妙组织,形成了“我要调查”、“我能统计”、“分析统计”、“挑战统计”四个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这样,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信心得到不断增强。

同样,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以“统计”一课为例。一位教师在上课时用课件创设了猪八戒吃不同形状饼干的情景,让学生想办法统计出各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块。课件非常生动,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并积极地投入探究。可事与愿违,学生无法正确统计出结果。原因在哪?就是教学内容过深。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统计知识,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一般方法和认识象形统计图上,而不应该拔高到用不同的统计方法统计动态的事件上。

二、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教师需要明确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以至影响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例如“9加几”一课的教学,教学的重点是: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究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口算9加几。一般来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研究所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教材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三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有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教师抓住了这个关键,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备教材的顺序

新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已经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细。教学时,教师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具体细致的安排。

例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时,笔者就根据教材大胆地进行了加工处理,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一是“说一说”,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二是“摆一摆”,摆出你心中有规律的一组图;三是“找一找”,同学们摆出的图有没有规律,如果有,针对同一个排列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不同的规律(如形状、数量、颜色、长短、大小等);四是“演一演”,用声音、动作、图画、节奏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某种规律;五是“改一改”,把一组没有规律的排列改成有规律的排列。这样设计,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时一部分知识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顺序,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哪种顺序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哪种顺序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哪种顺序教学效果更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一般是叙述性的、静态的,大多数教师直接采用课本上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例题和习题作为学习材料。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知识的呈现上,应由静态封闭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在动态中生成。

教学时,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对于那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小学语文备课如何备教材

一、备教材目的要明确

明确教材目的是处理教材的第一步。课程标准规定了本学科的总的要求和原则,指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范围,以及教学进度等,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合理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是老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教师只有钻研课程标准,才能掌握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才能明确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什么和解决什么。

二、备教材要有全局意识

从整体上看教师应先通览全册,再看单元,最后再详细看每节课的内容从而进行备课。在全面系统地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再从教学的全局出发,精心设计课程结构,细致地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哪些内容需要老师讲,哪些内容需要略讲,哪些内容需要详讲,认真考虑,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关键,指导学生,精讲细练,突出重点。

三、梳理教材注重全局

在通览了全部教材的基础上,对所要讲授的单元进行疏通,对于教材内容,大到篇章结构,小到每一句话,都要一丝不苟,细心阅读,反复推敲,真正明了其意义和精神实质,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不留空白,不出错误。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桥梁。

四、熟悉教材记住重点

与疏通教材在于通和懂的原则相比较,熟悉教材就在于透和熟。在把教材看一遍之后,就要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和实质,教材的逻辑结构以及教材中蕴含的各种因素。只有对教材非常熟悉,达到透和熟,才能把教材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在教学中正确发挥,运用自如。

要达到熟悉教材,记住重点是不可缺少的途径。课本中的公式,定理、法则,教师都要铭记心中,这样,在讲课的时候就能挥洒自如,否则就会中断学生听课的思路,给课堂带来不和谐的因素。

五、多方入手分析教材

上课前分析教材是为了更深入透彻地掌握整个教材,分析教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把握好重点、难点及关键点。通过对教材的透彻分析,首先要找准教材的重点,明确教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并领会其精神实质,根据情况拟出教学方案,其次对于教材中那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难点部分充分把握,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教材,找出哪些知识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突破;最后要确定教材的关键点,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合理利用课外阅读资料

关于资料的选用,大致要注意以下内容:其一是挑选要精当,发现每种资料的特点,精中选优;二是要注意鉴别有用的教学参考资料为教学服务;三要考虑学生特点。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变化,最大能量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备教材的策略

一、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课前备课的基础,教师只有把教材吃准吃透,烂熟于心,才能为备好课提供一切必要条件。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深感钻研教材的重要性,每教一遍都要认真钻研一遍,做到常备常新。钻研教材有以下四个层次:

首先,从总体上了解整套教材的概貌。全册教材是一个整体,它系统地反映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掌握了整体,才能高瞻远瞩,看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备课才能通盘考虑,把握课程目标的总要求与局部要求的关系;教学前面知识时能够注意应该为后续学习作铺垫与准备,教学后面知识时又能有意识地与前面知识沟通和比较,掌握教材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既有利于进行及时而必要的强化,又可以避免重复讲解。

其次,通览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各章节各单元的重点要求及其相互关系。这样,既为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奠定基础,又为单元教学设计提供根据。

以上两个层次的工作,应该在教师拿到一册书或一套教材之后,利用假日或其他整块时间较集中地去浏览一遍。当然,教师备单元的教材时翻阅浏览一下也未尝不可。

第三,研读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材内容。每个单元是个相对的整体,是全册教材中的一个板块,总有个中心内容。把几个板块组合起来就为全册教材内容,教师要研读每个板块。

最后,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对教师而言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心体会,用心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到心中有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读懂“主题图”。主题图是新教材一个特点,目的是把整个单元的内容用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图、动物图、自然景观图等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通过主题图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应该如何读懂教材的“主题图”?

首先,必须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7页“四边形”的主题图,它的呈现形式是一幅校园场景图,它是以校园场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其次,这个主题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在“四边形”的主题图中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等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再次,要读懂“主题图”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的主题图选取的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配以最能反映该地区特点、形象的图片,渗透了有关地理、文化和国情知识,为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


2、读懂“例题”。例题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一个最基本的范例。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读懂例题?

首先,应该读懂例题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这样呈现的作用是什么。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例1,它是以表格方式呈现,鸟类98种,爬行类25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我们认为例题以这种方式呈现,一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因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而不同的是,过去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只有一次进位,而例1有两次进位,和超过了100,其竖式比较简单并将进的“1”用红色表示。

其次,要读懂情境图。教材的例题多数安排了情境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借助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加法的验算”第23页例1的情境图,它是一组同学们在合作学习加法验算方法时的讨论,通过讨论把加法验算的方法全部呈现出来,目的就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验算方法对加法进行验算,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教学验算。

再次,要读懂例题中的对话。新教材为了体现人文性、趣味性,把一些难点、重点、计算法则、概念等用对话的形式在例题中呈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读懂这些对话的意思。

最后,要读懂例题间的关系。新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也是有区别的。例题与例题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对学生训练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3、读懂“做一做”和“练习”。新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与普通教材也有区别。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做一做、练习、整理和复习,做一做属于基本练习。它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它的知识难度和呈现形式与例题差不多,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练习不但具有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的功能,还具有通过练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功能。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中第55页至第57页练习八中的练习安排:第1题是口算练习用以巩固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形成基本的口算乘法技能;第2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第3题、第4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运算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

以上四个题都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是巩固例2、例3的巩固练习。而第5题是正确书写“速度”的练习。通过3个不同知识背景的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能体会数学的精细和准确,同时还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沟通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6题、第8题、第9题是应用数学公式“速度×时间=路程”解决具体问题的练习。这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练习,使学生感受用抽象的数学公式解决问题更方便,同时知道公式可灵活应用。

第10题是综合应用乘法知识的开放型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这类题,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做,也不是学生可以一下全部做出来的,能做几个就做几个。

4、思考为什么这样编排。在阅读教材时,教师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材为什么先教学对称的物体?它与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关系?有三个原因:一是对称原先是生活中的概念,如人的脸部左右两边基本相同,就说脸是对称的。随着在各个学科的深入应用,概念逐渐分化和严格。在数学里就有中心对称、轴对称和平面对称等几种情况。联系生活经验,先建立生活中的对称概念,再形成数学里的轴对称概念,教学比较顺畅。二是许多轴对称图形就是对称物体某个面的图形,认识对称的物体为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宽广的现实背景。三是可以组织对称的物体与轴对称图形的对比,蕴含对称物体的某些面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平面图形等信息,使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清晰、准确。

总之,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只能呈现知识的材料。教师要将“知识”变为可以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中的“三言两语”。教材上的“三言两语”,却是我们教师备好课的基础与核心,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

二、驾驭教材

钻研教材是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熟与透,驾驭教材是对教材整体把握的高与活。那么,怎样才能驾驭教材?正如驭手骑马必须居于马之上,才能灵活而有效地施控,驾驭教材必须居高临下,以大气视小物,把握教材才能如“玩于股掌之中”。

第一,站在课程论的高度去驾驭教材。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必须符合课程的本质要求,必须体现课程的功能效用,必须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教材中某些内容不能体现上述精神,教者就理所应当予以调整,以便顺利落实课程目标。

第二,站在教育学的高度去驾驭教材。教育的本质属性有二,一是社会性,即教育要为社会进步服务,要体现社会需要;二是个体性,即教育要为个体成长服务,要体现个体需求。前者要求个体的社会化,后者要求教育的个性化。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偏废不得。任何教材都必须为教育这个根本宗旨服务。但教材总是留有一些空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尽可能地去弥补,使教材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这是驾驭教材的一个重要表现。

第三,站在心理学的高度去驾驭教材。心理学向人们揭示,人的心理系统可以区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方面,人的心理发展正是这两大因素辩证统一地发挥作用的结果。一个人能否成才,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更为关键。从这一认识高度出发,分析和使用教材时,就要努力开掘它的思考性和情绪性因素,并加以有效利用。当然,心理学揭示的心理发展的具体原理、规律还有很多,如果我们能很好地理解并用于指导教材分析,会使我们更好地驾驭教材。

第四,站在教学法的高度去驾驭教材。教学法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为学而教,或教会学生学,而不是为教而教。体现在备课上,就不应是为教而备,而是为学而备。为教而备体现了教师一个人的愿望和意志;为学而备体现全班学生的愿望和意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教材,等于扩大了教师的眼界,增强了教师的眼力。

三、处理教材

钻研与驾驭教材,最终是为合理地处理教材服务。如果说前两个层次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材本身,那么处理教材阶段则要从教学的角度和使用的角度采用具体的处理技术。处理教材的实质是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加工,使之发生一系列的转化。

(一)把教材内容整合为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基本源泉,但教学内容并不等于教材内容。应该说,教学内容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调整和加工的结果。关于调整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具体做法:

①取舍,即对符合课程目标的内容取而用之,不符合者则弃而舍之。

②增补,即对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但教材中欠缺的内容予以适当补充。

③校正,即对教材中有用同时又不够妥当的内容予以修正或改进。

④拓展,即对教材重点表述不充分的部分或材料不充足地方加以充实展开。

⑤变通,即将教材中不够开放的例子加以适当修改,使之一题多变或多解。

⑥调序,即对教材的原有陈述顺序予以调整,使之顺应教学程序等。

(二) 精选教材内容必须为学生着想

①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②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③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④有利于学生领会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⑤有利于学生借助教材实例领会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应该如何备教材

一、弄清重点,区别详略

在上课之后,首先要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弄清本课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其次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专著、学科杂志等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教材有关内容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感到有新意。

这是整本书的材料处理情况。其实一节内容里也有详略之分。例如公共关系学里“公众”这一章,内部公众和顾客公众是本章的重点,社区公众和政府公众可以略讲,或布置学生课外看一看。这种情形很像中学语文的处理办法。中学语文每一个单元第一二课往往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后面两篇课文或引导阅读或让学生课外阅读。

一本教材一个章节要分出详略来,甚至一堂课所讲授的内容也有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仍以公共关系学为例,在讲组织变化趋势的特点时,“产业的结构调整造成了组织的整体性交替”这一特点要多花一些时间,因为难理解。我们可以举英国历史工业革命时期“圈地运动”为例,让学生明白一系列的农民相关的组织怎么一下子变成了和工人相关的组织,讲清楚这一历史事件的大致轮廓。

英国发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在进行结构调整,使国家由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轴心。讲了这些内容,学生就理解了组织的整体性交替的特点。同样是组织变化趋势的特点“组织的行业归属正在发生变化”,只要举“东莞东华中学”这个例子就好理解,东华中学是学校,有校长、教师、学生,理所当然属于科教文卫组织,东华中学又有董事会,它属于经济组织,也应该没有非议,这略讲。至于“环境的变化既给组织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又造成了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个特点则不讲,点一下即可。分清楚本堂课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特别忌讳一刀切,平均用力。

二、拓展教学内容

1、知识点本身的拓展

课本上有的知识点不作拓展,学生可能不会懂。

现代汉语中“语法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语法规律,一是语法学。“不过大家通常说语法并不特别区别上述两个概念”。166其实我们在上这一节内容时也会这样。这样做可能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现代汉语知识点多,把重心放到了词、句等诸多知识点上,像语法的含义这样的知识点往往冷处理,画一画就过了。一方面现代汉语的课时紧,唯恐完不成任务。

事实上我们应该讲清楚才能了解语法与语法研究的关系。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验:毛泽东讲的话,邓小平讲的话,父母讲的话,张三讲的话,李四讲的话,老师讲的话,班里同学讲的话,我们懂,但外国人讲的不懂。原因就在于,一些东西隐藏在千千万万的言语之后。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靠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也就是语法规律。我们不懂外国人讲的是因为它们和我们业已形成的直觉和习惯不一致。

这是第一层含义,从客观上来看的。语法规律还有第二层含义,这是从主观而言的。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就是研究千千万万的言语而得出来的“语法学”。由于研究者不同,研究出来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为什么随便翻开几本语法书都会发现语言学家们说的语法规则可能很不一样”。166英语里有薄冰语法、章振邦语法、张道真语法等,汉语里有王力语法、胡裕树语法、黄柏荣语法等。尽管研究的东西是一样的,但由于视角不同,看待事物不自觉地打上自己的烙印。讲这些东西并不会浪费时间,如果搞清楚了这些,不仅对于本学科后面有关章节内容的理解是有帮助的,可以节省后面的时间,而且对于后续的课程语言学概论的有关章节的理解都有帮助。

2、联系生活的拓展

只讲课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如果不联系生活,学生在课外碰到这种概念,就像在云里雾里,不着边际。有的概念联系生活,才能让他们“不惑”。

我们讲“语法”,应该要联系生活讲“文法”,因为生活里经常会听到人们说“文法”。“文法”和“语法”是怎样的关系?它们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东西?语法这门学问从外国传进来的时候,大家管它叫“文法”。

从字面来看,“文法”之所以叫“文”,“语法”叫“语”,前者和“文章”关系密切,后者和“语言”即“说话”相关。“这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文章跟说话分了家”,好像文章得认真写,要注意章法,而说话可以随便一些。

我们说“五四”爱国运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运动,不仅在政治上说的,在语言学上也是如此。我国“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从那个时代开始要求言文一致。那么“语法”和“文法”说的就是同一个东西了。

再如“句”。生活里的“句”和语法书上讲的“句”是不一致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两句诗,我们来分析一下两句诗的结构,其实就是一句话,“光”是主语,“是”是谓语,“霜”是宾语。可见,这“两句诗”中的“句”比我们在语法里讲的“句”要小。生活里还会碰到有人说:“我想和你说句话。”结果呢,说了不是“一句话”,说了半天话。这半天话说不清有多少“句”话了。在这样情况下,又比语法里说的“句”要大了。

三、将科研融入教学内容

学校里有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理所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大学还是科研的场所。很多人认为老师既搞教学又搞科研,学生跟科研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错误的。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可见科研是大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科研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小初高辅导机构师资教研培训
学习环境图片


相互沟通,交流经验,掌握考试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校外辅导与校内结合,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

教师教研培训


每年一度的全校教师风采大赛,让更多教师脱颖而出,不断鞭策大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使各教师永葆课堂的魅力。

高中文化课辅导机构


每月选出优良员工参加学校公费培训,与全国各地老师名校学习交流,引进新思想,新方法,更好的服务每一位学生。

 

专业的小初高机构

  • 科学入学

    科学入学测试

  • 一对一

    一对一线下授课

  •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 实时沟通解决问题

    实时沟通解决问题

  • 规划师私人订制学习

    规划师私人订制学习

  • 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及时上传

  • 阶段性规划课程进度

    阶段性规划课程进度

  • 达到课程目标

    达到课程目标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中小学语数英补课机构-专注考试,只上名校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精锐中小学一对一全日制教育是中国K12教育巨头之一,由全球著名投资集团贝恩资本注资,2013年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专注于3-18岁孩子学习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秉承颠覆式创新理念和互联网化运营模式,结合东西方教育的优势,融入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创新性提出“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主动学习,趣味互动”的教育四项基本原则,致力于打造快乐高效的第三课堂,搭建全新的O2O智能学习平台。精锐中小学一对一全日制教育以“1对1辅导,6对1服务,个性化独立书房”的服务,在课堂内外,结合智能科技,打造高效学习的工具。帮助学员们将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三者有机结合,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正能量。科学分析薄弱环节,全面了解学习问题;可视化智能课堂,全面强化学习能力;课堂六步教学法,要点吸收更高效;12年教研团队,成就精锐中小学一对一全日制之师;层层优选师资,对教学质量负责;精于品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高考志愿规划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科学的学习体系,查漏补缺

A scientific learning system

科学的学习体系,查漏补缺
  • 课前 +
    课前 /Before class

    专业规划师分析学生情况,科学定制学习方案

  • 课中 +
    课中 /In the class

    新课学习>随堂测试>课后作业>阶段测试

  • 课后 +
    课后 /After class

    期末家长会,沟通教学计划,明确学科重难点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怎么上课-一对一小班课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初三冲刺提升班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冲刺中高考

全日制文化课集训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考试资讯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北京精锐中小学一对一全日制荣誉:2016年09月,精锐中小学一对一全日制教育集团荣获“2016新浪五星教师·全国优秀教研团队”等殊荣。12月,精锐中小学一对一全日制教育集团荣获“回响中国”腾讯教育年度总评榜之“2016年度家长信赖教辅品牌”称号。12月,精锐中小学一对一全日制教育集团荣获网易“金翼奖”之“2016年度具综合实力教育集团”称号。

教师如何有效备小学语文课

备课是教育之始,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的观念及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学的前提。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立场不同,观点不同,要想上好课,就得备好课。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备小学语文课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教师如何有效备小学语文课


一、 走进文本,挖掘“两性”――备教材生成的价值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媒介。充分地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利用课程资源。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

1、 体现知识性。教师对知识性把握一是来自于课程教材的规定,二是来自于学生实际的需要。以一篇课文为例,教师要在通读教材基础上,首先看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生字(哪些字是难认的,哪些字是字音易混的、难读的,哪些字是多音多义的),掌握哪些词语(新出现的、生僻的、难理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哪些句子(主要是含义深刻的、难读通顺的、有感情色彩的、体现修辞格的);其次看所反映的文体知识(篇章、段落、结构等);最后要看课文体现出的延伸的知识(主要是学生不易读懂的)。

2、 突出人文性。教师对人文性的把握要从课文的内容入手,首先看思想教育的价值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如何体现出来的;再多角度思考还可以给学生哪方面的启迪。第二,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认识价值。第三,跳出教材,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要说明的是知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主要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淡化训练,强调积累感悟,但作为教师备课必须是全方位的把握,才能灵活贯通。教师在把握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重难点因文而异(如知识、情感、能力),因人而异(如新接触的、离生活远的、含义深刻的)。

二、 赋予老教材“新”的生命――备语文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赋予老教材新的生命。语文的资源无处不在,但要遵循课外服务于课内原则,课外是对课内的补充和延伸。

例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教师要尽可能地准备关于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景观、文献等资料,同时也要发动学生,让他们广泛地搜集和查阅有关资料。我觉得现代的课堂教学最大特点是从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维的角度、情感的表达、内容的选择、学习的方式等。开放的程度取决于学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发现。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顺应孩子的需要,须有灵活机变的能力。教师做不了最好,但要争取做得更好,尽可能满足学生愿望。有一句话说得好“现在的教师不再是一桶水,而是源源不断的江河。”

三、 追求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备教学过程的构建

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划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教学过程的构建策略如下:

1、 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2、 遵循教材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不同。例如:“情境――活动――体验” 、 “问题――讨论――总结”、“自择――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优越性。无论采取何种程式,都要注意以下问题:是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是否有利于自主学习,是否有利于开展合作,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是否有利于自我体验,是否有利于全体参与,是否有利于拓展迁移,是否有利于创新精神培育……

四、 为学生自主学习搭桥铺路――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现代教学主张由结果走向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顿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那么在备课时如何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呢?我想,首先从教材的整体上把握,弄清文体形式、内容安排、练习设计(如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作文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二从内容入手,看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反映的思想情感是什么,哪些是需要训练的,哪些是需要感悟的,哪些是需要积累的,哪些是需要补充的,哪些是需要发散想象的,哪些是要延伸拓展的。最后还要参考课后练习的设计,看看对学生有什么帮助。

教师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为学生自觉的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搭“桥”铺“路”。因为在备课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临场的观察和调控,及时调整策略。

五、 预约“生成”的精彩――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

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提问。教师要问得得法,问到关键处,问得有价值。但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问,允许问题新奇、独特。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如阅读中的题目、段落、篇章、词句),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循序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现在教学最难的是备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不确定的。有人认为学生的问题不可确定还备它干什么?我不那么认为。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教师也要有预测,老师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凭对学生的了解进行预测。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沉着应对。虽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问题是一回事,学生提出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备的其他问题强加给学生。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一时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集体研究解决。

六、 营造“生命的课堂” ――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是一种对话,包括人与人的对话,人与文本的对话,人与自然的对话,对话是多维的、立体的、网络的。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学习活动分为内含的和外显的。内含的如: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观察式等,具体一点说就是听、说、读、写、问、画、演、唱。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呢?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结合儿童的兴趣特点巧妙地安排。

例如阅读教学,导入课文的环节就可以利用谈话式启发情境,使学生产生读书兴趣;进行阅读之前采用商讨式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接下来以合作式学习、交流;汇报时,以品读式为主结合讨论式展开。教学内容不同,采取的形式不同的,如识字,比较适合游戏式和竞赛式。童话、寓言故事、人物形象鲜明并有情节的课文,可以安排表演式。

尽管教学活动有整体的设计,但在实施中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尽量尊重学生的意见组织活动。因为我们主张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体验课文内容。例如学生针对某段文字的理解,可以是美读,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表演、可以是歌唱等。教学活动有设计但不拘泥于设计,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怎么有效备课

一、 转变语文备课观念。

1、 备课不等于备教案。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它有两层意思:从广义上讲,是学习,生活,阅读,积累,理论学习等。从狭义来讲是设置预案,设定程序……预设。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项目填得齐全,那谁的就被认为是好的;相反谁的教案没有写,一旦被发现,那几被认定是没备课,可能不仅要受到批评,还会有一系列的处分。因此,写教案就成了备课的全部。

即使通常所写的教案也只能算作狭义的语文备课,其基本要求是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而广义的语文备课则是大备课,终生备课,它以语文教学为核心,涉及到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了一堂令人叹服的公开可后表示,他这节课没有准备教案。但却是他一生的准备。写教案决不等于就是备课,备课也决不等于就是写教案。因此在课程改革下的语文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更重要的是备理论,备生活。对语文老师而言,有形教案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备进自己 的心灵深处。

那么,语文教师是否就不再需要写教案呢?我认为,对于初出茅庐的新教师而言,写教案不仅有助于其调控课堂教学进程,还有利于新教师把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所以,不仅要写教案,还要写详案。而对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年年重复写新教案,这有点重复劳动了、是否可以在老教案上作出修改,实行老戏新唱,或者在语文上圈圈点点,实现教案形式的多样化。

2、 课前的教学设计并不等于设圈套。

很多教师包括我在内经常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理论的指引下,语文教师根据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预先设想,即进行教学设计是语文备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把教学设计得过细过死,使语文课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结构,高明一些的则把语文课设计成一个个圈套,到课堂上让学生往圈套里钻,这样就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师预期的不一定一致,教师的一次次启发就回落空。虽然教师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但对学生按自己的认知水平所提出的“好的意外发现”就只能舍弃不顾了,要知道有时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是多么的珍贵啊!做教师的应该去尊重它们不是吗?

3、 备教案不再是一味的备师案。

在传统的语文备课中,教案就是师案,是教师的案,是教师如何教课文的方案。这种教案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进行设计的,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叫,而不是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要服从教师的教,即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颠倒。

这种教案是只为教师准备的,是只为教师服务的,教案里记录的只有教师与教材。这种教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单向度的信息传递,即由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在这样的教案中,只把教师的教作为主动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作为被动的活动来对待,学生要做的事就是如何去适应教师,这显然是与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的。所以,必须改变传统教案的设计理念,对传统教案来一个洗心革面,变教案为学案,变师案为生案,使教案成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案,使教案为学生而备,

使教案为学生而服务,使教案去适应学生,变“以教论学”为“以学论教”。教师要重新考虑学生的角色,把学生真正作为主体来看待,认识到学生不是大容器。在教案设计的基本理念上,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怎样学”,要知道自己的引导,启发,点拨知识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认知方式,信息处理方式等等。只有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这样才是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案上加以落实。

二、 落实语文备课的内容。

备课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是描述大体的轮廓,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备课需要确定的重要内容,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会影响整节课的方向,具有导学、导教和导评的功能。备课中目标的制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基于有效性的考虑,制订教学目标。

2、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备课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方法设计教学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如:在三年级古诗《山行》和《枫桥夜泊》的教学中,如能利用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让他们边理解古诗的意思边想象着把它的内容画出来,那么这堂课的效果一定很好。

3、 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新课程环境下,我们要重新理解教材、教学参考书等资源,基于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备课时,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挖掘等个性化的工作。比如,可以考虑在原有教材中,搜集更多的背景素材提供给学生,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考虑学生的情况,提供与教材不同的学习内容等。

4、 尝试多样的书写形式

备课过程是教师综合课堂各要素、在脑海中对实际教学情景的设想过程,是教与学活动的构思、预演过程,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根据学法的需要曾对备课尝试过不同的的书写形式。


三、 探索科学的备课方式及技巧。

语文教学备课工作的改进,还体现在备课方式上。当前,小学教师工作繁忙,尤其是语文教师,基本上担任班主任工作,更加显得忙碌。如何保障备课的有效性,是需要探讨的现实问题。现在各校基本上发放统一的备课笔记,教师一般都独立进行备课。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这样的备课方式效率比较低,使教师抄袭之风盛行,如何改进?既降低教师的工作量又保障备课工作有效,现在一些学校实行的集体备课与个人修改想结合的备课形式就值得肯定:首先组织同一年级的教师对一单元内容进行讨论,然后根据讨论情况分工进行备课,再把教案复印给其他教师,最后每位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对教案进行调整成稿。这样的备课既有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又有利于优秀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发挥了教师的群体智慧;既有普遍性的规律,又有个性特色。

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在新的理念下,需要改进的问题还很多。比如,笔者认为把教学反思纳入备课的内容很有必要,教学以后趁记忆犹新,进行分析反思,在备课本上,写下执教时最深的体会或疏漏之处,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可以积累素材,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技巧,包括备课,大致可分为:

1、 题目分析法

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例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来了。

2、 篇中揭示法

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

3、 归纳总结法

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备课方法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

新课标要求我们转变教材观。讲课不是讲教材,而是要学会用教材,把教材看成一个范例,一个发展学生的媒介。要做到用教材,教师就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要认真研究新教材,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敢于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给教材注入个人的学识、生活的经历、时代的气息,让教材亲近自然,接近学生,服务生活。为此,我在备课中重点抓了以下几点。

1、确定好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整体,是不能孤立、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技能目标立足于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于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立足于学生“乐学”。因此,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确定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外显性语言将目标明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明确记住什么,理解什么,会用什么,掌握什么技能,学会什么方法等。

2、明确重点、难点,考虑错点,联系考点。

每一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它是一节课的核心,教师在备课中要抓住教学的重点,设计好对重点的阐释,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融会贯通。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教材,另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不是难点,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却成为难点。因此,备课中除了注意教材的难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确定一些难点,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步,都能发展。错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迷惑之处,常出现在相近、相似的概念之间,学生易于混淆。

故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易在什么地方出错,用什么方法防止出错,对错点故意设置反例,然后让学生展开辨析,出现矛盾时及时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引领学生较好地解决疑难问题。对上述问题教师在备课中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备课中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新旧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中选择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提出启发性、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尝试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参与的可能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集体单元备课

新教材面广量大,增加了备课难度,特别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不确定性更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备课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同伴互助,导致思维空间狭窄,对教材的特点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因此,过去那种个人独立备课的形式已经适应不了课改的继续深入,集中教师智慧及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当取而代之。集体备课可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教师的思维空间和视野,集中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备课的深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改前教师备课多采用以课文为单位逐篇进行,导致教师缺乏对整本教材和各单元的整体了解,费时低效。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按专题单元编排,每单元课文无论从人文的角度还是从知识的角度都有共性,这是编者遵循学习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精心编排的。同时,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等。各部分板块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抓住教材编排特点,实施单元备课、整组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会调查与创生课程资源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愿望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为创设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开设讲故事比赛、学用成语、古诗赏析、演讲、辩论等课型,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在教室里为学生开发小书柜,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报刊装进书柜,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资源可独享,更提倡共享。另外,班级适当订些《少年报》、《语文报》等多种读物供学生选择阅读,布置“读书园地”、“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读书心得都在“读书同地”、“展示平台”上展现,以便相互交流,也可以在网上下载文章供学生赏析。

四、写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将其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小学语文有效备课技巧探析

1、由预习导入,引导学生初读解惑

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应在一开始就养成。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在预习中学生会有一些疑难,例如《江南》一课,学生在预习时发现一些句子很难理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于是引导学生一起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趁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尽量通过读课文内容找到答案,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难理解的词,使学生读得有兴趣,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

2、充分运用教材,传授学生知识

教材编者与教师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给教师一个极大的余地,如何运用好教材,教师的备课是关键。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

3、改变课堂结构,强调师生互动

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4、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1)解析题目。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可以通过文章的题目反映出来。分析题目的含义,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例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深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父亲教诲使我的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如果抓住“不止一条”这一词来分析,那么就会感悟到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历经苦难之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而会又多出一条。

(2)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5、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1)教学目标是备课的依据,是教学的灵魂所在。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课程标准》是由各个相关学科的教育专家制订出来的一套参考标准,它是我们对学生达到某种学习程度的标准,作为某个学科的专业教师,熟悉《课程标准》是必须的要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不可以人为拨高它的难度。不能随意的删减或是更改它的要求。

(2)因材施教,建立分层次教学的思想。首先,学生的水平和理想状态总是有区别的,而且学生也是在变化发展的,不同的学生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在现在随机分班的情况下,这种差异性可能会很大,所以在教学时,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课程标准》虽然是最权威的,但是《课程标准》毕竟是死的,是一刀切的,要求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当然应该参考《课程标准》,但绝不应该不顾实际情况,将《课程标准》当作权威来要求学生。其次,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趣味点,善于捕捉教材语言的魅力点,善于寻求教材资源的拓展点,善于开掘教材理解的升华点,通过精心备课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智力水平也是在发展的,只要基本知识掌握了,智力水平发展上去后,很多问题自然会解决的。

6、备课要讲究创新,不能死板硬套

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创见。人云亦云的、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到课堂的生成变化。

济南口碑比较好的语文培训班

师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