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原因主要是前庭觉失调引起的注意力障碍或注意力缺陷(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如果前庭信息处理不良,身体便无法达成感觉的统合,就会造成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摔倒、撞墙、心烦气躁、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都会扭曲,甚至有些笨手笨脚...
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集中训练后,动作变协调,情绪变稳定,注意力改善,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参加感统训练后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感觉统合教育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一)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二)促使儿童注意力集中;(三)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特殊儿童建立自信。感统训练的好处与意义:1.滑板游戏——姿势为飞机式、蜻蜓式两种,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前庭和触觉功能;2.平衡台游戏——训练平衡摇摆、匍匐摇摆、相互支持摇摆、被动站立摇摆、平衡台上蹲起、平衡台上抛接球等,主要作用是训练前庭功能;3.趴地推球——主要训练协调性;4.网揽——将孩子置于吊带中,以腹部为支撑点,前后摇摆,双手同时操作,将棋子放回棋盘中,其作用是训练上肢协调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发展能力等。
注意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此人专心于某事物的能力。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将对他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注意是进行其他认知活动的前提,孩子专注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下面这两个错误观点你有没有。
误区一:孩子调皮是天性
儿童专注力不足在学龄前的表现主要是比一般孩子调皮、“不乖”;在学龄之后才会显示出真正的影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到社会上之后,会影响其做事的方式。
认为调皮是孩子的天性的家长,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一些孩子专注力不足,往往是家长一手造成的。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伴、引导孩子,孩子喜欢什么玩具就买什么玩具给他,喜欢玩什么游戏也随他所愿,只要不哭不闹就行。养成了他强势的性格,只要有一次不能满足,他就会变本加厉地哭闹,恶性循环,养成调皮捣蛋的不好习惯,进而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养成。
误区二:做喜欢的事时专注就行
一些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看电视、玩网络游戏、做手工作品等,异常地专注,不受外界干扰,而且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能专注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了。殊不知,孩子要学会自我控制,对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只要需要都能专注地做好,这才是真正的专注力强。
针对只专注自己喜好的孩子,南宁东方爱婴咨询有限公司卢丹映说,可以采取谈条件的方式来修正孩子的行为。例如,喜欢看电视的孩子,就可以让他选择看20分钟还是看30分钟的电视,结果显而易见,孩子肯定选择看30分钟的电视节目。30分钟之后,家长就应该提醒孩子时间到了,孩子可能会哭闹,这时候家长就应该要耐心地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这是他30分钟前自己承诺的,这样孩子就会心服口服。一般3~5次之后,孩子渐渐能够习惯只看30分钟的电视,而不哭不闹了。最后,家长应该继续培养孩子对其他事情的专注,此时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以上就是培养孩子注意力需要注意的两大误区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开展注意力训练课程,全面提升孩子注意力品质,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在帮助孩子解决走神、分心、坐不住、写作业拖拉等注意力问题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秩序与规则意识,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