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关注周围世界的习惯
要想改变孩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行为习惯,家长就必须有强烈的干预教育意识,积极引导孩子去听、去看、去触摸周围的世界,绝不能对孩子的行为熟视无睹”。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无论给孩子什么东西,都要先让他看一看、摸-摸。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大人都要要求孩子专心于进行中的活动,不能让孩子像个木头人一-样任凭大人伺候起床、穿衣、洗脸、吃饭。在外出活动中,也要诱导孩子去观察周围的人、物和事情。孩子不懂的可以讲给他听,并拉着他的手去指上他去触摸和感知;也可以带着他学过的卡片,与实物配对,辨认他刚学会的事物,帮孩子养成关注周围世界的行为习惯。
2、充分利用桌面活动
所有的桌面活动(如配对、分类、穿珠、插片、涂色、辨别)都具有改善注意力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它们。在训练中,大人要随时注意孩子,每当看到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了(东张西望、懒洋洋地做) , 就要马上调整教学方案。除了用语言辅助,说“看着'之 外,还要运用大量的身体‘辅助”,用手把孩子的头扶正,或敲一下他的手背、 敲-下桌子、指一指学习材料,提醒孩子专心听讲。
3、通过无意注意来引导有意注意
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无意注意(没有目的的注意)远多于有意注意(有目的的注意)。比如,他会长时间地玩自己的游戏(比如整理卡片)专注于某项活动(比如看旋转的物体) , 或是特别依恋一件物品,但却很难让他有意识地注意某个人或事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的物品(比如食品和玩具)吸引孩子,在他注意力集中的那一刻发出指令, 帮助他完成学习目标。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之后,立即给与奖励。上课时 ,用他喜欢的物品来调整情绪;下课后,再把那些物品作为强化物奖励给他。对于理解力较好的孩子,可以事先许诺, 告诉他完成指令可以得到什么 ,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4、设计训练注意力的活动和游戏
与注意力训练有关的活动包括:寻找被藏起来的物品;追踪移动的物体(气球、泡泡、滚动的球) ; 投球、套圈、打保龄球、走迷宫等。在引导自闭症儿童完成每一项训练计划时 ,家长都应该细心观察, 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来安排训练活动, 并运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课程特色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根据测评,智能配课系统为孩子定制“教育方案”为每个孩子分配专属课题与目标。
6人为一班,保证教学精品化优化师资力量分配给每个孩子平等成长的机会。
24年教学底蕴与经验积累核心教研团队平均拥有超过10年专业经验。
学校邀请医疗,教育老师定期开设学习讲座,家长学堂同时为教学提供科学性教务。
综合学习力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包含了运动力、认知力、情感力等。
综合学习力完备的孩子才能在学习中更有效率地与环境产生互动,吸收知识,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孕期高热、病毒感染、早产、难产、过期产、剖腹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这些病因会引发小儿多动症;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精神长期紧张、学习压力大等引发小儿多动症;典型强迫症、闭锁心理、过于活跃、过激、性格过重有可能导致小儿多动症...
有研究表明,2岁孩子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度大约为7分钟,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2-3岁是孩子注意力逐步形成的阶段,也是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家长有意识地带着孩子玩一些游戏,能够训练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逐步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原因主要是前庭觉失调引起的注意力障碍或注意力缺陷(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如果前庭信息处理不良,身体便无法达成感觉的统合,就会造成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摔倒、撞墙、心烦气躁、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都会扭曲,甚至有些笨手笨脚。